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益西拉姆 發(fā)布:2024-05-22 10:50:51
隨著科技迅猛發(fā)展,新的精確制導彈藥、智能彈藥、電磁武器等高精尖武器不斷增多,讓人有“亂花迷眼”之感。
在這些武器裝備炫目的光環(huán)之下,輕機槍的發(fā)展略顯沉寂。但是,沉寂不等于止步,輕機槍也“悄悄在改變”。
今年3月,美國一些部隊開始換裝下一代班組武器。下一代班組武器中的輕機槍口徑變?yōu)?.8毫米。
在新科技的助力下,俄羅斯RPK-16式班用輕機槍的槍管管壁更厚、射程更遠。
還有不少國家的輕機槍“內外兼修”,尤其是通過加裝紅外瞄準鏡、激光指示器等電子瞄具,進一步提高了射擊精度。
那么輕機槍的發(fā)展變化具體呈現出哪些特點?請看本期解讀。
輕機槍“悄悄在改變”
■劉建元 張澤 楊柏松
RPK-16式班用輕機槍。資料圖片
不斷追求更好的火力持續(xù)性
在兵器界,為填補某些空白而誕生的武器裝備不少,輕機槍就是其中一種。它的出現最初是為了填補步槍與重機槍之間的火力空白。
從這個角度來講,輕機槍的重量、射程、射速、命中率都很重要。它這幾個方面的性能如何,既與所用材質和工藝水平有關,也與輕機槍的設計有很大關系。
做到“彈如雨下”,是讓機槍保證其威力的基礎。可以說,從機槍問世時起,相關探索與實踐就一直在進行。
傳統(tǒng)機槍的連射動力通常是火藥氣體,有些新式機槍的連射動力也包括電力。以XM556米尼崗機槍為例,它采用24伏直流電驅動,不僅射速進一步提升,還減輕了槍重、壓縮了體積。在有足夠彈藥和連續(xù)供電的情況下,該機槍可用于近距離城市作戰(zhàn)和特種作戰(zhàn),應對500米以內的有生目標。
彈藥數質量情況,直接影響著輕機槍的威力大小。如何能攜帶和供給輕機槍更多彈藥,也是各國研發(fā)的重點。
歐洲一些國家提出,未來新型機槍將發(fā)射埋頭彈或無殼彈,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這方面的一種探索。和常見的機槍彈相比,埋頭彈的優(yōu)勢在于重量更輕、所占空間更小、形狀更規(guī)整,便于大量攜帶,可確保火力持續(xù)性。由于彈頭被彈殼包圍,所以彈頭與槍管內部發(fā)生碰撞的概率較低,可避免彈頭變形,進而提升射擊精度。
在這方面,也有一些國家的軍火制造企業(yè)運用了不一樣的思路——研發(fā)復合材料機槍彈,如美國一家公司2021年公開展示的6.8毫米TVCM。與采用金屬材質彈殼的機槍彈相比,以復合材料為彈殼的機槍彈重量更輕,有利于減輕使用者的戰(zhàn)場負重。而且,復合材料機槍彈還能減少槍膛內的熱量,從而降低相關部件的故障率,延長機槍使用壽命。
輕機槍的供彈具也在發(fā)生變化。一些國家在設計時,注重讓輕機槍適配不同容量的彈匣、彈鼓。另一些國家的軍火制造企業(yè)則在持續(xù)改進彈鏈供彈方式。如俄羅斯前線戰(zhàn)術系統(tǒng)公司設計制造的“天蝎座”背包供彈系統(tǒng),可容納550發(fā)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彈,能有效減少更換彈匣、彈鼓的次數和用時,讓機槍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持續(xù)的火力。
科技賦能多方適應戰(zhàn)場需求
對武器裝備的發(fā)展來說,戰(zhàn)場需求是導向。輕機槍的發(fā)展,說到底也是戰(zhàn)場需求不斷牽引的結果,并因此呈現出相應的特點。
口徑大小方面有所變化。對輕機槍來說,打擊群體攻擊有生力量及壓制對方近距離攻擊火力是它的“主業(yè)”。科技在發(fā)展,打擊對象的防護手段也在不斷增多和變強。這種情形下,要對所打擊對象構成有效毀傷,就必須增強輕機槍的威力。這種需求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輕機槍的口徑一度有所增大。當前,雖然一些國家仍列裝有5.56毫米口徑的輕機槍,但在更多的國家,7.62毫米口徑的輕機槍已成為主角。隨著對更大射程與威力需求的增加,一些國家開始研發(fā)8.6毫米口徑的輕機槍。
2020年,西格紹爾公司宣布,其研制的MG338輕型中口徑機槍被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采購。該槍能發(fā)射彈頭更重的瑪格南子彈,口徑相當于8.6毫米。憑借這種口徑上的增大及其他結構上的調整,MG338輕型中口徑機槍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當然,該型輕機槍也能更換槍管發(fā)射7.62毫米口徑子彈,為有效打擊目標提供更多選項。
越來越多地采用模塊化設計。像搭積木一樣通過靈活拼裝來獲得不同射擊效能的武器裝備,是各國軍工研發(fā)人員當前的重要設計思路之一。既能讓武器裝備發(fā)揮更多、更大的作用,也能降低成本,還可使其獲得進一步拓展的空間……這些優(yōu)勢,使模塊化設計進入輕機槍的研發(fā)過程。
德國MG5通用機槍在這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該槍采用模塊化設計,從源頭上就被賦予了靈活“變身”能力——可以搭配不同長度的槍管,可以更換不同型號的槍托、護手、握把,可以使用不同容彈量的彈鏈、彈箱等。通過選用相應的組件、附件,MG5機槍可以組合出不同功用和威力的機槍。輕機槍是MG5的主要作戰(zhàn)形態(tài),有效射程達1000米,使用重型三腳架時射程進一步增加。該槍的槍身上方設計了長段皮卡汀尼導軌,用來安裝各類瞄具,導氣管的兩側和下方也有小段導軌,可以安裝前握把等小型輔助套件,借此提高射擊效能。
進一步走向通用化。有一種觀點認為,通用化是武器裝備模塊化設計在使用環(huán)節(jié)上的重要表現。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有專家認為,輕機槍的通用化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基于模塊化的部件通用,怎么“拼裝”用的都是這些模塊。二是指“一槍多用”,即輕機槍本身就具有多種功能,只需轉變模式就可達成不一樣的目的。不過,從輕機槍當前發(fā)展狀況來看,這種區(qū)分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呈現出兩者交融的趨勢。
如MG338輕型中口徑機槍,可通過切換成單發(fā)射擊模式,臨時充當狙擊步槍。比利時FN公司研發(fā)的FN EVOLYS輕機槍也是這樣的“多面手”機槍,不僅能像機槍一樣開火,還能像步槍一樣操作,擁有全自動射擊、單發(fā)射擊等多種模式;與此同時,FN EVOLYS輕機槍還能更換槍管,以便更好地打擊目標。
MG5通用機槍。資料圖片
FN EVOLYS輕機槍。資料圖片
越來越好用是未來發(fā)展方向
輕機槍可以靈活攜帶和使用,其區(qū)別于重機槍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輕”。即使當前一些機槍被冠以通用機槍、中口徑機槍之名,但其便攜易用的特點,仍使其身列廣義的輕機槍之中。
戰(zhàn)場需求的改變,使輕機槍在提升功能的同時,體重也在“糾結”中不斷發(fā)生變化——增重,減重,再增重,再減重……這種“糾結”伴隨著輕機槍發(fā)展的全程。從某種程度上說,為了保住自己名字上的這個“輕”字,輕機槍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減重瘦身史”。
這種“減重瘦身”首先體現在材料革新上。正是對不少新材料的積極使用,使輕機槍呈現出新活力。不少輕機槍在制造時,采用了工程塑料、鋁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以及碳纖維等新材料。比如,美軍的M240L機槍將鈦合金材料應用于機匣等部件,不僅實現了減重,也使該槍變得更加堅固耐用。比利時FN EVOLYS輕機槍則使用了碳纖維機槍支架,從而減輕了機槍重量,增強了其機動性。
人機功效是各國研發(fā)者關注的重點。要知道,一挺機槍,倘若用著不順手,勢必會影響到作戰(zhàn)效能。因此,近年來各國推出的新型輕機槍,無不在增加人機功效方面下大氣力。這一思路下,減弱子彈發(fā)射時的后坐力、采取多級可調節(jié)槍托、配備不同形式的握把等,都成為改進人機功效的著力點。不少國家的研發(fā)者則通過極力適應使用者已有習慣來達成類似目的。
如英國在L85A1步槍基礎上研制出L86A1輕機槍,二者結構原理相同,外形也相似。這樣,熟悉L85A1步槍的士兵只需經過短時間培訓,就可掌握L86A1輕機槍的使用技巧,提升人槍結合效率。奧地利AUG輕機槍脫胎于AUG突擊步槍,繼承了后者無槍托的特征。這樣的設計,不管是使用者持槍奔跑、還是臥姿射擊,都能輕松完成。
好用不好用,很多時候取決于使用環(huán)境。當前,一些特殊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對輕機槍提出了不一樣的需求。比如,在巷戰(zhàn)背景下,就要求輕機槍槍長要短、子彈穿透力不能太強。這種需求,反過來使輕機槍的研制有了新變化——功能上開始兼顧發(fā)射一些威力較小的5.56毫米口徑彈藥,如FN EVOLYS輕機槍就實現了這種兼容。
美軍以M249輕機槍為藍本設計的M249 Para輕機槍也是如此。該槍是為其空降兵部隊研發(fā)的版本,裝有短槍管和旋轉伸縮式槍托,結構上更加緊湊,威力上有一定保證。戰(zhàn)場生存力也很重要,因此,西格紹爾公司為研制的MG338輕型中口徑機槍配備了新一代消聲器,能有效減少射擊時產生的火焰和煙霧,提高射手的隱蔽性。
總之,不管今后機槍朝哪個方向發(fā)展,但對其的基本要求不會發(fā)生變化,那就是要好用,能更方便地提供充沛火力。
L86A1輕機槍。資料圖片
MG338輕型中口徑機槍。資料圖片
供圖: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