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于雅倩 發布:2024-08-12 08:10:59
小社區的大國防觀
——解讀河北省邯鄲市一個基層社區的擁軍樣本
■張 翕 李 靜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王 赫
邯鄲市,作為河北省的南大門,西依太行山脈,北接華北平原,地處晉冀魯豫四省接合部。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北方城市,歷來是東出西聯、通南達北的重要節點。近年來,邯鄲市軍地各級始終把雙擁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他們以“政府搭臺、社會唱戲”的方式,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擁軍,雙擁工作呈現出蓬勃開展、持續推進的生動局面,先后涌現出300多名縣以上擁軍模范和先進個人。
“軍人在前線保家衛國,我們在后方理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他們提供便利。”為了探尋邯鄲市社會化擁軍密碼,記者走進該市復興區百家街道六二社區,耳畔頻頻響起的擁軍話語,仿佛給出了答案。
社區雖小,擁軍情濃。六二社區被評為全國雙擁示范社區,先后榮獲“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文明社區”“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等12項“國字頭”榮譽和40余項省市級以上榮譽。多年來,他們持續發揮雙擁工作一線橋頭堡作用,通過高標準建設退役軍人服務站、擁軍一條街、擁軍主題文化廣場等,溫暖退役軍人的心,鼓舞現役軍人的斗志,點燃群眾的擁軍熱情。
事在網上辦 服務零距離
“通過小程序認證身份后,退役軍人可以線上辦理黨員關系接續、申領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申請農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等各項業務。在就業創業板塊,還可以篩選心儀的崗位,在線應聘……”盛夏時節,走進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百家街道六二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一塊顯示著“戎耀復興服務平臺”幾個大字的電子屏幕映入眼簾,社區書記楊紅為記者一一講解了該平臺的在線服務功能。
“我們采取‘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服務零距離’的思路,切實為退役軍人排憂解難。”復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馬志毅介紹,2020年以來,他們為愛國擁軍聯合會、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會、關愛退役軍人基金會和退役軍人活動中心提供集中辦公場所,通過創立公共服務中心與行政工作中心一體化工作模式,打造“平時優先優惠,急時應急救助”的全內容服務體系,著力實現為退役軍人辦實事“服務零距離”。
來到社區退役軍人網格化管理示意圖前,記者看到,上面清晰地標記著:城市西景26人,北崗院65人,聯紡路142號院13人,戍強公寓32人……
六二社區在精準掌握轄區退役軍人信息底數的基礎上,對他們實行網格化管理。該社區通過前期開展細致摸排,建立退役軍人信息臺賬,并以樓棟為單位,設立“網格長”,統籌開展服務保障、政策宣傳、溝通聯系、規范管理等各項工作,讓退役軍人“訴求有處說、困難有人幫”。
“就拿就業創業來說,社區通過開通點對點培訓就業直通車,積極引導幫扶退役軍人實現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同時還帶動了社區居民的就業。”百家街道黨工委書記郭杰向記者講述了兩個例子:退役軍人劉迎漢在社區的支持下干起了凈水機售賣生意,他主動聘請社區的下崗職工,免費為優撫對象提供上門安裝維修、供應桶裝水等服務;退役軍人夏冬在社區的幫助下成立一家物業公司,讓6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一片深情暖人心。退役軍人在享受尊崇優待的同時,積極投身社區治理,在立足本職、融入社會中再立新功。
“說起我們社區的退役軍人啊,他們可真是好樣的!”在六二社區北崗院,居民趙女士說,“他們不僅為社區值守,還免費幫助我們疏通下水道、修理電器,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
2020年7月,復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轄區成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退役軍人“戎耀幫辦志愿服務隊”,讓退役軍人在志愿服務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從而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提升轄區社會治理能力。六二社區“戎耀幫辦志愿服務隊”的退役軍人在社區干部指導下,積極參與到小區文明建設、衛生消殺、保安執勤等各項工作中。小到家里水管不通、門窗破損,大到廉租房申請,只要居民有需要,退役軍人志愿者們都會上門服務、盡力幫辦。
六二社區退役軍人“戎耀幫辦志愿服務隊”參加社區志愿活動。
擁軍一條街 優待廣覆蓋
“你們是退役軍人呀?給半價就成了。”“從開店就這樣了,在我們這里,只要持有相關優待證件,一定要讓你們享受到最大優惠!”采訪中,記者來到社區打造的“擁軍一條街”,看到一家不大的米粉店門口張貼著“擁軍志愿服務站”標識,就走了進去,想要體驗一下這家店的擁軍服務。在交談中,店主了解到記者一行人是退役軍人后馬上說道。
六二社區“擁軍一條街”地標。
走在“擁軍一條街”,處處能感受到尊崇。一家藥房里,擁軍承諾掛在柜臺顯眼位置:現役軍人購藥8折,退役軍人、軍屬購藥提供9折優惠……店主韓書民告訴記者:“我的父親就是退役軍人,十分理解軍人為國家的辛勤付出。軍人都是好樣的,我們理應為他們提供一些便利。”
“六二社區充分發揮黨建示范引領作用,以黨支部為核心,把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等納入支部管理,實現共駐共建、共管共享的‘一元多核’社區治理體系。”復興區委書記李少鋒介紹說,他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逐步把轄區的箭嶺路打造成“擁軍一條街”。2021年,全國雙擁辦在邯鄲市組織召開全國社會化擁軍工作現場座談會,退役軍人事務部、各省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一行百余人專程到六二社區觀摩社區擁軍工作的相關經驗做法,紛紛表示認可。
六二社區以“擁軍志愿服務站”為平臺,與街道上80多家商鋪簽訂優惠服務承諾書,為現、退役軍人及軍人家屬提供優先優惠等服務,小到吃碗面,大到買家具,讓相關優撫對象能夠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同時,他們立足優撫對象特點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定期開展相關幫扶活動,真正實現“不出一條街,享受吃、穿、用、就業、就醫一條龍服務”,讓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在方方面面感受到尊崇和關愛。
今年初,六二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前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人武部、城管局聯合轄區軍創企業共同舉行“關愛軍人 情暖老兵 健康飲水”公益活動。他們簽訂協議,長期為社區內所有優撫對象家庭免費提供優質飲用水。這一切實為退役軍人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的舉措,弘揚了尊崇軍人的優良傳統,讓社區尊重和關愛退役軍人的氛圍更加濃厚。
為確保把好事辦好,該社區借助“智慧擁軍”平臺,把社會擁軍志愿服務劃分為生活消費、醫療健康、教育培訓、法律援助、就業創業等5個大類21個小類,擁軍成員單位基本信息、聯絡方式、服務承諾、服務評價等一目了然,使擁軍服務體驗更加便捷。此外,他們嚴格執行“擁軍志愿服務站”準入、監管、激勵、退出等全流程機制,要求成員單位遵循自愿、誠信、合法的原則,通過動態考核的方式,嚴格落實擁軍志愿服務管理制度。
居民齊擁軍 國防情懷深
走進六二社區“老戰士餐廳”,處處彰顯的軍營文化讓這里顯得“兵味”十足:軍號、軍用生活物品等在桌面整齊擺放,墻面上以軍隊光榮榜形式繪制的菜單讓人眼前一亮,仿佛走進部隊營區中。
“這家餐廳原本是一個車棚,社區接手后,將這里改造成餐廳,由退役軍人經營。這些軍旅元素滿滿的設計就是他們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共同完成的。”正在用餐的一位社區居民介紹,這里不僅飯菜干凈衛生、物美價廉,優撫對象在這里就餐還能夠享受專屬折扣,很多社區居民都是這里的常客,特別是社區的退役軍人,總會定期在這里聚一聚。
交談中,記者從就餐人員口中聽說,不久前,社區托管中心開辦了“四點半課堂”,專門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國防知識。在六二社區“戎耀幫辦志愿服務隊”隊長劉迎漢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社區托管中心,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正分組對孩子們進行課業輔導、科普宣傳。在這里,國防教育是一門“必修課”,老師會帶著學生們在國粹文化室學習中華文化,了解古代軍事歷史,講述革命故事。
六二社區退役軍人“戎耀幫辦志愿服務隊”成員為居民解難幫困。
“現在,國防元素融入了社區各個角落,特別是擁軍主題文化廣場和國防教育展館兩個重要陣地。”復興區人武部政委王建軍介紹,2019年,社區打造了占地約2000平方米、集國防教育和休閑健身于一體的擁軍主題文化廣場和“魚水亭”,著力打造愛國主義精神文化園地。
六二社區工作人員組織轄區學生與官兵共同開展國防教育,重溫紅色歷史、聆聽紅色故事。
走進擁軍主題文化廣場可以看到,主路旁設置多個國防知識主題宣傳欄,全方位展示黨管武裝、國防法解讀和相關政策法規等內容,幫助居民樹牢“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的思想根基。廣場的一側,通過將英模人物事跡融入黨史軍史學習教育中,以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居民在“游中學、學中游”,不斷激發居民愛黨愛國愛軍情懷。另一側,雙擁人物、最美軍嫂、優秀退役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光輝歷程等內容一應俱全。同時,廣場內還陳列有海陸空具有代表性的武器裝備模型,供居民參觀。
社區國防教育展館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該館由“全國愛國擁軍模范”李春生投資百萬余元建成,展廳面積976平方米,以人民軍隊發展史為背景講述中國革命史,重點突出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戰役和主要人物。展覽采用各類圖片千余幅,充分借助電子科技手段呈現,分中華文明、勿忘國恥、壯麗史詩、固我長城、居安思危、擁軍報國等11個部分。
李春生的兒子李科,在父親的影響下走進軍營。退役回鄉后又加入到父親擁軍的隊伍中。多年來,他積極參加慰問活動、創辦“擁軍自習室”免費為退役復學大學生提供學習場所;拍攝國防教育宣傳片,為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居民國防意識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國國防日益強大,但是我們不能自我滿足,要看到我國的周邊并不太平,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歷史的屈辱和今天的自豪向我們提出這樣的課題,怎樣才能避免戰爭的摧殘?怎樣才能不被侵略者的彈片洞穿?怎樣才能使我們社會主義中國長城永固、江山代代傳?居安思危,這是時代的呼喚……”在居安思危展覽內容前,記者遇到了正在此處開展暑假特別活動的復興區箭嶺小學師生。看著這段極具沖擊力的戰爭實錄視頻,聽著耳邊引人思索的解說,潛移默化間,崇軍尚武、居安思危的種子已經刻印在現場孩子們的心田。
(本版圖片由復興區人武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