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切入數字中國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耦合點 持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湯志偉 孫雪 方錄
數字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和新手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便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重大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指出“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數字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們接續奮斗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有效手段。
一、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落實
21世紀以來,以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取得飛快發展,推動數字生產力取得巨大突破。為實現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我國積極推動生產關系的調整與改革。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開啟了我國國家層面數字化發展戰略。2017年,黨的十九大確定數字中國為國家戰略和我國數字化建設的頂層設計,開啟了我國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數字生態的全方位建設?!稊底种袊l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進一步發展,《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10%左右;《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排名取得新高,位居世界第43位,指數為0.8119;各省級層面“十四五”規劃均就本地區數字化發展作出部署,可見數字中國戰略已經取得顯著成績,數字化政策、知識和技術的溢出效用、擴散效應已經十分明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其中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成為我國發展面臨的最大不平衡和不充分,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在此之后,黨和國家相繼印發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勾勒出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推進鄉村振興的頂層藍圖并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二、數字鄉村戰略: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
數字技術以及數據要素的擴散效應、乘數效應、溢出效應,在推動農業生產、農村管理和改善農民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15年的0.35萬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2.49萬億元,8年間增長了611.43%。
黨和國家站在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和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的高度,在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數字鄉村戰略,并于2019年出臺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數字鄉村戰略作出具體部署。此后,《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關于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的通知》《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等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將數字鄉村建設推向高潮,搭建起我國數字鄉村建設的宏觀設計。在此背景下,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數字經濟、鄉村數字治理、智慧綠色生態、鄉村數字文化等取得系列成績。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3.26億人,占網民整體的29.8%,實現了“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目標;數字農業、體驗農業、直播帶貨等農業新形態不斷涌現。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9%,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5870.3億元,同比增長12.5%。
三、做好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銜接,持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數字中國戰略立足于搶抓全球數字化發展機遇,服務于我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經濟建設方面,通過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經濟健康增長,發揮數據要素的作用,通過數據要素與其他要素的融合,進一步推動技術、資本、土地等傳統要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政治建設方面,利用數字技術、平臺、互聯網等進一步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文化建設方面,通過AR、VR、互聯網等技術,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創作優秀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文化;在社會建設方面,通過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確保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全體人民共享發展紅利;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通過3S、物聯網等技術,升級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及時、敏捷、有效地保護我國生態環境??梢?,數字中國戰略服務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動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為了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的目標,為順利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由此可見,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具有極強的耦合性,推動這些方面的高質量發展也是今后一段時間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與關鍵。
第一,聚焦鄉村數字經濟。馬克思提出,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痹谕七M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錨定鄉村經濟增長的目標,既立足農業,又關注其他產業。在農業上,一方面,要加強農業數字化轉型,深化數字技術對傳統農業的滲透率,推動傳統農業的數字化改造;另一方面,積極發展認養農業、體驗農業、農機租賃等農業經濟新形態。與此同時,要利用數字技術發掘本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文化產業。例如,運用數字技術嵌入木匠、磚匠、竹匠等傳統手工藝者的生產制作,進行工藝直播,實現工藝改進,更好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第二,促進鄉村數字治理。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和政策執行的效果,也關系著鄉村目標的實現。鄉村治理包括基層黨務、村務、公共服務和公共安全等內容,促進鄉村數字治理需要以系統、整體思維推進各領域數字化,在確保打通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最后一公里”的同時,其他領域能夠最大程度共用相關數字平臺和技術,以減少資金投入和平臺重復建設,便于數據的整合、管理,避免平臺、產品過多導致使用者體驗感不佳。
第三,發展鄉村數字文化。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內嵌于鄉村社會的自身獨特文化、價值和社會關系,而這也是鄉村治理區別于城鎮的重要方面。伴隨著市場化和城鎮化,傳統的鄉村社會正在走向衰落,從熟人社會走向半熟人社會甚至是陌生社會,費孝通所描述的基于血緣、親緣的鄉村差序格局正在被現代社會所形成的生產生活關系破壞。因此,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必須以保護、傳承和發展鄉村文化為重點。一方面需要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數字化創新,以數字形式進行記錄和傳播,進而引起村民的共鳴;另一方面,可借助數字技術和平臺,將村內村民和在外務工村民拉入數字空間,做到脫域性在場,從而達到強化鄉村社會資本、凝聚鄉村共識的目標,匯聚起力量。
第四,建設鄉村數字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痹跀底粥l村建設過程中要避免形成鄉村內部數字鴻溝和不同鄉村之間的數字鴻溝現象。在村莊內部要提供培訓、教育以及兜底機制等措施,確保數字弱勢群體也能夠享受到數字紅利;在不同的村莊之間,由于村莊自然、文化資源的稟賦不盡相同,要在市級層面統籌協調本地區數字鄉村建設,通過共建、共享數字平臺,及時溝通交流學習等手段,避免形成新的數字鴻溝。
第五,保護鄉村綠色生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把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二者的關系提供了根本指導。鄉村生態環境是鄉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保障,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決定了鄉村社會發展的深度。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之中,必須始終堅持保護鄉村生態,一方面利用3S、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視化、一圖呈現鄉村生態環境,及時感知鄉村生態,立體化、全景化保護鄉村生態;另一方面,技術嵌入、平臺搭建等工作不能破壞鄉村生態和景觀,要用技術解決鄉村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污染物,最大程度保護鄉村生態,從而為鄉村發展提供基礎。
第六,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數字中國建設有助于數據、資金、人才和物品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流動,鄉村振興有助于推進城鄉間要素流動,實現共同繁榮,因此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一方面,推進城鄉基礎設施的相互聯通與兼容,實現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的協調與配合;另一方面,暢通鄉村與城市之間的要素流通渠道,確保各類要素能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從而更好地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人工智能商業化應用的社會影響與治理體系研究”(22AZD1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湯志偉,教授、博導,電子科技大學數字鄉村振興研究中心主任;孫雪,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研究生;方錄,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