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時代的“媒體戰”報道淺析
摘 要:今天,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人工智能媒體傳播手段及形態不斷呈現。與此同時,戰爭式樣也出現了巨大變化,開始邁入信息化戰爭時代。作為軍事新聞記者,置身于“融媒時代”+“信息化戰爭時代”這兩個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的全新“雙時代”,如何在未來現代化戰爭中對“媒體戰”進行融媒報道,以及探索其報道方式和形態等,不僅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更是一個十分重要和值得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信息化戰爭;媒體戰;軍事記者;媒介素養
一、信息時代戰爭的特征
信息化戰爭是指發生在信息時代,以信息為基礎并以信息化武器裝備為主要戰爭工具和作戰手段,以系統集成和信息控制為主導,在全維空間內通過精確打擊、實時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進行的震懾作戰。
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戰爭是在陸地、海洋、天空、太空、電磁、網絡、心理等多維空間內進行的一體化作戰。在當今高科技時代,戰爭將徹底顛覆以往的戰爭式樣和形態,完全不同于過往的兩次世界大戰,對于現在的導彈以及各種新式武器平臺來說,幾乎不存在時空上的限制。從某種意義上講,物理作戰空間已經由陸海空向太空無限延伸與拓展,信息空間的“無疆無界”,使得戰爭的空間呈現出超大多維、領域無限廣闊的特點。
工業時代的戰爭,是以機械化武器裝備為物質基礎進行的。而今天信息時代的戰爭,則是以信息化甚至人工智能化為核心作為武器裝備內核所進行的戰爭。
使用信息技術含量高的武器系統,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以很高的精確度攻擊和摧毀目標。戰場透明后,己方部隊可以更快地獲取信息,更快速、更準確地抓住機會,從而使作戰行動比以前更加準確,更具致命性。
毋容置疑,未來作戰力量將由陸海空天軍以及全民信息戰力量、元素等構成,作戰行動將表現為信息化軍隊和全民信息作戰力量、元素在陸、海、空、天和信息空間展開的多維一體的聯合行動。
時間是戰爭的基本要素。戰爭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戰爭式樣和形態的改變,持續時間變得越來越短。資料顯示,美軍從發現目標到定位、瞄準、攻擊、效果評估,完成一次攻擊,海灣戰爭需要100分鐘,科索沃戰爭需要40分鐘,阿富汗戰爭需要20分鐘,伊拉克戰爭需要10分鐘。可以說,現在的信息化戰爭是以速度和時間取勝,以前是以大吃小,而現在則是以快吃慢。
現代信息化戰爭出現的各種史無前例的式樣和形態變化,不僅為新聞媒體參與和進行的“媒體戰”提供了海量訊息和資源,也為其進行融媒報道奠定了扎實豐厚的基礎,極大地豐富了媒體報道方式、形態等。
二、融媒體時代的“媒體戰”展望
伴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和大眾化,催生了媒體傳播的一場全新革命。一個又一個的媒介新形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不同媒介之間的藩籬與壁壘開始慢慢消除和融化,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與新形態媒體互相轉換,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可以肯定地說,當下的融媒體時代,已經不是紙質媒體所處的年代,而且與互聯網發展初期也有著巨大的不同。移動互聯已然成為一種現象和常態,社交平臺呈幾何級發展,智能媒體方興未艾,信息傳播速度以及信息量更是前所未有。媒介的輻射范圍和存在形式將會無處不在。美國著名學者波特曼把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媒體出現之前的大眾媒體劃分為“第一媒介時代”,把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媒介時代劃分為“第二媒介時代”。今天,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同時代媒體之間的壁壘逐漸被打破,于是出現了“第三媒介時代”。從本質上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融媒體傳播時代。
“媒體戰”是交戰雙方在信息領域和輿論陣地的對抗和爭奪,以遂行和達到影響戰爭、控制戰爭、左右輿論等目的。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媒體扮演和發揮了與眾不同的重要角色與作用。美國政府和軍方首次運用“嵌入式”媒體方式,將主要媒體記者嵌入到美國一線作戰部隊,讓其與美國官兵一同走進戰場,使得伊拉克戰爭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場規模最大的“被直播”的戰爭。這場戰爭中,美國政府和軍方大力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通過掌控信息生產、傳遞、處理的主動權,為美國贏得了戰場上絕對的“媒體戰”優勢和勝利。
十多年過去了,戰爭式樣發生了變化,宣傳報道戰爭的媒體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雖然傳統媒體對戰爭的新聞報道方式和形態仍依然會存在,但是,肇端于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必將以全新的媒介形態在未來的戰爭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英國學者蘇珊·L·卡拉瑟斯在《西方傳媒與戰爭》中提出:“戰爭不應當被看作是媒體運作的一個特殊案例,而更應當被看作是和平時期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強化和反映的顯微鏡。”今天流行的各種融媒體報道方式、形態和生產流程,以及未來出現的各種媒介新形態,都將在戰爭宣傳報道中出現,成為“媒體戰”最主要的新聞報道方式與形態。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以及正在迅猛發展的5G、人工智能新技術、VR、AR、MR技術和區塊鏈等技術,必將徹底改變和重塑媒體對現代信息化戰爭的新聞報道方式和形態,把戰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空域甚至每一個要素都變得無限透明,同時,極大地提升傳播效果與效率。借助衛星通信、各種先進的傳感器等,媒體不僅可以隨時直播戰爭,更可以讓戰爭變得無限透明與可視。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媒介的形態和種類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智能終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大量涌現,使得媒介與個人生活進一步融合,媒介真正地成為了“人的延伸”。這種被稱為自媒體的傳播形態的出現,實現了人與媒介的無縫銜接,進一步詮釋和印證了麥克盧漢的預言。“可以預言,在未來戰爭的‘媒體戰’中,自媒體無疑將發揮不可小視的獨特作用。特別是自媒體中的‘意見領袖’,它們也將發揮十分重要的輿論影響力。”
在西方有這樣一句話,戰爭是第一新聞。可以說,未來現代戰爭中的“媒體戰”,必將是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大量應用的陣地,也是各種媒介形態精彩紛呈、各類媒體激烈角逐的戰場。
三、“媒體戰”記者應具備的能力素質
作為新聞宣傳工作者,特別是軍事新聞記者,要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認識,切實提升新聞報道業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輿論斗爭能力。
首先,加強和提升新聞記者的政治思想水平。我們知道,軍事新聞工作是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軍事新聞記者,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是我軍新聞記者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必須始終堅持黨性原則,胸懷黨和國家的大局,在履職盡責中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其次,努力提高新聞報道水平和業務本領。“打鐵必須自身硬”,作為新時代的新聞記者,我們要學會“十八般武藝”。新聞媒體的主責主業是信息采編,高度的新聞敏感性以及牢固扎實的新聞采寫與編輯處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今天,融媒體時代的不斷演進,文字圖片視頻報道的界限壁壘越來越模糊,單純的文字報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新聞工作者亟待掌握攝影攝像以及圖片影像編輯等全新的技術本領,從而進行順應時代潮流的融媒體傳播。面對新時代涌現的各種新挑戰新情況,新聞工作者必須不惜腳力、增強眼力、多用腦力、錘煉筆力,以軍營為課堂,以基層官兵為源頭,積極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強軍改革大潮,在日常軍事訓練和重大演習中淬火洗禮。惟有如此,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武器裝備、戰略戰術等戰爭要素,積累和夯實軍事新聞報道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再次,大力加強“媒體戰”中融媒報道的戰法案例研究與探索創新。現代信息化戰爭的式樣和形態日漸多樣化,各種新式武器大量問世,使得戰爭變得更加神秘和變幻莫測。與此同時,在融媒體時代下,置身于戰爭中的“媒體戰”也必將出現與以往傳統戰爭的“媒體戰”完全不一樣的報道方式和形態等。從某種層面說,未來戰爭中的“媒體戰”比有硝煙的戰場更為復雜多變,空間也更為廣闊。參與“媒體戰”的媒體除了國家新聞媒體機構組織之外,必將還有各式各樣的自媒體等。既有電視、廣播、報刊、音像等各類人們熟知的傳播工具,更有受眾全部器官感官都可以接受的視聽、視覺等各類資訊平臺,并通過各種傳播渠道和平臺全方位無縫隙傳播,從而實現信息傳播的全覆蓋,“媒體戰”的傳播效果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進入新時代,戰爭與媒體都在發生著難以預測的巨大變化,各種式樣和形態都在不斷發展。媒體融合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沒有成熟模式可以復制。因此,我們有必要在戰爭來臨之前,對未來戰爭中“媒體戰”的融媒體報道方式和形態進行積極探索,只有未雨綢繆,打有準備之仗,不斷創新觀念,創新實踐,才能打贏未來戰爭中的“媒體戰”。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
責任編輯:呂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