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模樣
今天我講述三個故事,與大家分享我眼中中國軍人的模樣。
2016年12月,我申請對獵鷹突擊隊“魔鬼周”進行直播報道,武警部隊的答復是:同意,但記者必須以特別隊員的身份編入大隊。獵鷹突擊隊曾是新聞采訪的禁區,關于“獵鷹”為數不多的報道,更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威猛、神秘、甚至有點“不食人間煙火”,這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直到見到隊員王磊,特戰隊員的形象,才在我眼里逼真、鮮活起來。那時,他正抱著吉他練習《小情歌》,還求我拍段視頻發給他的女朋友,妥妥的“暖男”形象。緊接著“魔鬼周”開始了:零下15度的耐寒訓練,隊員們在結滿冰霜的帳篷里,整夜哆嗦著等待集合哨;負重60斤連續18個小時的山路奔襲,1名隊員崴腳后無法站立,堅持著爬向了終點?!澳Ч碇堋钡?天,我又見到了王磊。這天的“城市反恐”課目,子彈打得墻壁炸裂,四處橫飛。王磊迅速向前沖去。突然,一片碎裂的磚塊從他的右眼角處嗖地一下飛過,他瞬間滿臉是血。還沒等我和攝像跟過去,王磊就消失在煙霧中。直播過后我問他:“你傷那么重?為什么不處理一下?”他說:“怕流血,怎么能當獵鷹隊員?”沒錯,這就是習主席親自命名并授旗的特種部隊,這就是國家級反恐精英的樣子!在7天的“魔鬼周”訓練中,我們進行了8個場次的移動直播,每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200萬,總播放量突破1800萬。讓網友與現場同步,網絡戰線上的軍事記者,就這樣把這支國家級反恐部隊展示給全國網友,告訴大家,有他們在,請人民放心。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南海艦隊某登陸艦支隊的班長李剛—這個左手小指只剩一截的老兵,講起自己斷指的事時異常平靜。當新兵時隨艦出海,遇到大風浪,他正拎著物資爬鐵梯,突然軍艦一晃,腳下一滑,扶梯子的左手小指卡進了縫隙中,當時就揪掉了兩截手指。忍著劇痛,李剛把柴油桶送到戰位。此后,每次休假回家李剛就多了個心事:他要么把左手插進口袋,要么小心翼翼地蜷著左手,就連吃飯也不端碗,趴在桌上趕緊扒拉兩口就走。家人并沒有察覺,還以為這是李剛在部隊養成的吃飯快的習慣。直到6年后,一次李剛在家里幫老母親洗衣服,母親看到兒子斷指的手,趕緊揉揉眼睛,以為是自己眼睛花了。得知情況后,老母親心疼地捧著兒子的手哭了。李剛對記者說:“當兵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哪天打起仗來,還要拼命呢!”這個老兵,連犧牲都不怕,卻怕親人的擔憂和心疼。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與天相接的西藏高原。
2017年2月,我跟同事王玉踏上“新春走軍營”的報道之路。三天的跋涉,跨越3000多公里,我們終于來到位于西藏山南軍分區無名湖哨所的腳下。海拔4520米的無名湖哨所,一年內有大半年大雪封山,車行不通,而唯一的一條垂直高度不足一公里的山路,雜草碎石、懸崖冰瀑,我們竟爬了5個多小時。一路上,我一直勸說護送我們上山的陳班長戴上手套,防止被枯枝劃傷。他反倒樂呵呵地把手舉到我面前說:“你看,傷疤這么多,不差這幾個!”你,見過高原戰士的手嗎?這是一雙褶皺深刻、皮膚粗糙、連指甲都滲著紫黑色的手。這雙手,與他們20出頭的年紀極不相稱,卻給了我們最堅強的后盾和最溫暖的力量。爬到哨所,我見到來自廣東的戰士黃訓倫,這個21歲的小伙子清楚地記得那天是自己離家的第451天,當我把鏡頭對準他時,他用粵語說了一段非常動情的話。這段粵語告白被我們發布到了抖音快手平臺,瞬間播放量突破600萬,又經人民日報微信轉發,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個堅韌又溫柔的廣東戰士。此行,讓我成為10年間第一位登上無名湖的女記者,帶著滿滿的感動與自豪,我寫下了文章《再見,抑或再也不見,你都是我銘刻在心的英雄》,并刊登在了2018年2月18日《解放軍報》頭版。謹以此文,感謝每一名駐守邊防的戰士,你們站在那里,就是祖國的界碑!
在高原、在大漠、在邊疆、在遠洋,在一個個你看不見的地方,軍人選擇孤獨、舍棄,是因為他們先選擇了忠誠、擔當!以身許國終無悔,這,就是中國軍人的模樣!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網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