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軍涉軍題材影片援助體系的發展歷程
摘 要:從20世紀初開始,美軍為了在熒幕中塑造一個正面積極的形象,逐漸打開向好萊塢的涉軍題材影片援助的大門,并且在二戰中達到了頂峰。20世紀50年代,美軍的援助活動開始走向正規,援助體系初步成型。在20世紀60年代,國防部的公共事務部門在權力集中后規范了整個援助體系。該體系在20世紀80年代基本定型,并在隨后的實踐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美軍;涉軍題材影片;援助制度
一、美軍逐漸打開了援助的大門:1904-1941年
根據目前可以考證的資料,美軍與好萊塢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比奧格拉夫電影公司幫海軍制作了 60部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展映短片,受到了廣泛關注。幾年后,海軍也開始給好萊塢的制片公司提供人員、裝備和設施。一系列的接觸標志著美軍正逐漸打開向好萊塢援助的大門,也基本上確定了美國涉軍題材影片的生產邏輯:依靠整個美國電影產業鏈的力量,通過一種“軍民融合”的方式進行生產。所以我們會發現,美國所有的涉軍題材影片都是由好萊塢的商業制片公司生產制作的。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美國政府開始動員各種社會資源來支援戰爭,當局逐漸意識到了電影這種傳播媒介在宣傳上的巨大力量。所以威爾遜總統在公共信息委員會專門設立了電影局,負責通過電影來影響民眾對于戰爭的看法。在電影局的管理與協調下,軍方向好萊塢提供了大量援助,同時也憑借著這些援助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影片的內容,在熒幕上塑造了對自己十分有利的正面形象。
此后一段時間內,好萊塢的影片開始聚焦于展現美國強大的軍力,軍隊主動對一些影片進行了大力的援助。其中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影片——《翼》。該部影片獲得了美國歷史上首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更為關鍵的是,美軍戰爭部對于該部影片史無前例的援助力度極大地拓展了軍方與好萊塢的合作空間,也讓雙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這對于美軍援助機制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過此時美軍對于影片的援助并不是十分正規,各軍種都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對相關活動進行管理,許多援助都是在軍隊高級將領的協調下才得以進行,并且陸軍和海軍“各自為政”的現象十分明顯,有些被海軍拒絕了的電影卻收到了陸軍的援助。
一戰后,隨著法西斯主義政權在歐洲的崛起,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風險急劇上升,好萊塢的許多制片人開始籌劃拍攝整軍備戰主題的電影。但是此時美國國內濃重的孤立主義氛圍讓好萊塢在與軍方合作時非常慎重,兩者合作的一些影片如《約克軍曹》《飛天猛將》等都受到了國會的詳細審查。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珍珠港事件的爆發。
二、援助體系的初步成型:1941-1963年
珍珠港事件徹底扭轉了美國國內的輿論形勢,輿論的轉變與政府的支持使得好萊塢對于與軍方合作不再有所顧慮。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好萊塢一共有75部影片獲得了軍方“完全支持”級別的援助。此外,好萊塢還有五位著名導演參軍入伍,走到了戰爭前線,拍攝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畫面。時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的喬治·馬歇爾為解決士兵對政治教育毫無興趣的問題,還專門邀請弗蘭克·卡普拉為美軍新兵制作了系列政治教育片——《我們為何而戰》。
在戰爭的促進作用下,美軍與好萊塢的關系進入了蜜月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軍方與好萊塢在二戰期間的合作整體上仍然較為無序與混亂,政出多門、制度不全、流程不透明等問題比較突出。原因主要是彼時的美國戰爭部和海軍部各成體系,導致雙方設立的電影辦公室在援助事務上相互競爭、搶奪資源。
這個問題在1949年得到了初步解決。剛成立不久的國防部整合了原分屬于戰爭部與海軍部的電影管理機構,在公共信息辦公室下設立了負責與好萊塢影視公司進行聯絡的電影生產辦公室。至此,美軍對影片的援助活動有了一個初步的統一管理機構,雙方的合作開始走向正規。
新設的電影生產辦公室的運行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順利。電影生產辦公室只擁有名義上的管理權,并沒有足夠的權威來管理各個軍種的援助事務。實際上仍然是各個軍種自己決定對影片的援助事務。這導致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電影生產辦公室更多的是作為好萊塢向軍方申請援助的一個官方“入口”,幫好萊塢把援助申請傳給各個軍種,卻無法要求某個軍種機關去援助哪部影片。直到1964年,當時分管公共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亞瑟·西爾維斯特起草了一份新的指示文件,改革并規范了整個援助制度,該狀況才得了改善。
三、制度的規范與權力的集中:1964-1985年
此次改革主要是得益于國防部權力的集中。從1953年的“第6號改組計劃”開始,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就在不斷地改組國防體制,增強國防部對于各軍種的領導權威,實行權力集中。1958年施行的《國家安全法》修正案擴大了國防部長的權力,而分管公共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也可以開始發布有效力的命令,并逐漸擁有了對各軍種公共事務部門的管理權。
促使亞瑟·西爾維斯特起草新指示文件的直接原因,是陸軍對于影片《最長的一日》的援助招致了國會議員和一些媒體對于軍隊利用公共資源援助商業產品的批評。1962年,在給電影《孤島大逃亡》準備炸藥的海軍水手意外死亡,這進一步堅定了亞瑟·西爾維斯特制定更為嚴格和規范援助制度的決心。這次改革一方面是建立起了一套正規化的申請程序,更重要的是明確了美軍援助活動的項目管理制度,并對項目責任人——項目官的權責作出了十分詳細的規定。實踐證明,該項目管理制度對于管控援助活動中的安全風險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時美軍才建立起了較為規范與體系化的援助制度,國防部公共事務助理辦公室也得以將之前分散在各軍種的管理權力集中起來,對相關事務進行統一管理。此次改革奠定了美軍整個援助制度的基礎,隨后的幾次修訂基本上都遵循著該次規定的框架。
與此同時,改革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過于嚴格的規定加大了好萊塢與軍方的合作難度,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好萊塢與軍方在20世紀上半個世紀所建立起的親密關系。在1968年以后,“海斯法典”所構建起的審核制度逐漸被電影分級制度取代,電影創作者們所受到的桎梏越來越少,一些涉軍題材影片中開始出現描繪軍方負面形象的內容。特別是隨后的越南戰爭進一步加劇了雙方的分歧,導致好萊塢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生產制作了大量反戰題材的影片,與軍方的利益產生了嚴重的沖突。在1965-1975年期間,好萊塢生產了約90部涉軍題材影片,其中只有12部影片獲得了軍方的“全力支持”,而在1941-1945年間,這個數字是75部。
越戰后,雙方緊張的關系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國內盛行的反戰主義思潮給征兵工作和軍費預算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許多美軍官員都意識到,一味地拒絕對反戰題材影片提供援助只會將整個好萊塢推到軍隊的對立面上。即使軍隊不進行援助,一些不利于軍隊的影片依然會被制作出來。所以美軍公共事務部門開始轉變態度,嘗試與好萊塢的制片方進行談判協商,利用援助來換取創作者一定程度的妥協,雙方關系也隨之開始回暖。但美軍至此之后再也無法擁有對援助影片的絕對話語權,好萊塢與軍方開始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
四、體系的成型與完善:1986年-21世紀初
隨著美國經濟在80年代慢慢走出“滯漲”,在利益的驅使之下,好萊塢與軍方的關系再度親密起來。其中標志性的事件就是1986年著名影片《壯志凌云》的上映。在該片的拍攝過程中,美國海軍史無前例地為其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資源和技術顧問。該片不僅取得了當年美國國內的票房冠軍,還在次年給美軍帶來了自二戰以來最大的參軍入伍潮。《壯志凌云》讓好萊塢看到了和軍方合作的巨大利益,投給軍方的援助申請數量迅速增長。
1987年,國防部首位電影生產辦公室主任唐納德·巴魯克正式退休,并于1989年迎來了繼任者—菲利普·M·施特魯布。5410.16號指示文件也在1988年進行了首次修訂,主要是進一步規范了審核的流程,并制定了協議文件,開始以協議作為援助項目的運行基礎。但是這個版本的協議只有一些宏觀的規定,在之后多年的援助實踐中,協議得到了豐富與完善。除了制定協議,1988年的指示文件還明確了援助活動中具體的收費項目,建立了比較透明公開的費用收取制度。
這次修訂也標志著美軍對涉軍題材影片的援助制度基本形成,此后軍隊與好萊塢的關系趨于穩定。在雙方的通力合作下,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誕生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涉軍題材影片,如《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變形金剛》《鋼鐵俠》等。
(作者分別系央廣傳媒副總經理、空軍報社編輯、空軍預警學院雷達士官學校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員)
責任編輯:呂俊平 實習學員:劉小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