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融媒矩陣 軍事記者

本刊編委會

主 任 李? 軍? 孫繼煉

副主任 雷 雨

編 委

陳廣照??夏洪青 林乘東 

徐雙喜? 張曉祺 趙風云?

張 鋒 姜興華

總 編 輯 徐雙喜???????

副總編輯 張曉祺? 趙風云

執行總監? 張 鋒

主  編 姜興華

副 主 編 呂俊平

美術編輯 李? 玥

發行編輯? 倪曉麗

責任校對?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興華

本刊顧問

胡懷福 冷? 梅 陳國權

陸紹陽 趙云澤? 隋? 巖

王? 楊? 丁玉寶? 楊慶春 

聶建忠 劉鳳橋? 劉紹勇

編輯 《軍事記者》編輯部

出版 解放軍報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總發行處 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 CN11-4467/G2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 ISSN1002-4468

國外發行代號 M6261

本刊代號 82-204

訂購處 全國各郵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價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號

郵政編碼 100832

發行電話 010-66720796

電子郵箱 jfjbjsjz@163.com

淺析《解放日報》的改版

作者:■ 金思聰

黨報作為黨的喉舌,是宣傳黨的主張的重要載體,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延安時期《解放日報》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起到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和凝聚廣大軍民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創立初期,《解放日報》卻存在黨性不強、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等問題。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為增強黨性、群眾性、戰斗性和組織性,《解放日報》進行改版,從一張“不完全的黨報”轉變為“完全的黨報”。《解放日報》的改版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新聞改革,對黨的新聞事業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解放日報》的創刊及問題

1941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把《新中華報》和《今日新聞》合并,創立《解放日報》,并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5月16日,《解放日報》正式創刊,博古出任社長,楊松任總編輯。

雖然在初創的10個月,《解放日報》在宣傳黨的政策、軍民抗日斗爭、介紹國內外形勢、指導邊區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黨內長期受到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影響,及博古等人在辦報認識方面的偏差,《解放日報》存在不少的問題。

在版面安排上,《解放日報》偏重國際新聞,輕視國內宣傳,形成了“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市(延安)”的僵化格局,任何消息,一律按此“入座”。國內新聞、邊區新聞即使很重要,也不能上一版。在報道內容上,《解放日報》主動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識不強,缺乏黨性和政治敏感性。比如,1942年2月,毛澤東同志先后發表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的演說,標志著延安整風運動的普遍開展。可是,這兩條極其重要的消息,卻分別被刊登在第三版的右下方和左下角,而且只有300余字。

同時,《解放日報》還存在文風不正、弄虛作假的問題。一條最嚴重的失實新聞,便是《鄜縣城內家家戶戶紡紗聲》,實際上全縣連一部紗車都沒有。此外,新聞報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八股味很濃,社論貧乏無味,普通百姓很難看懂。

二、《解放日報》改版的內容

《解放日報》存在的種種問題,讓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很不滿意。延安整風運動開始之后,毛澤東同志批評《解放日報》對中心工作宣傳不力,缺乏黨報應有的政治敏感,不是一張完全的黨報,并且要求《解放日報》查找問題、進行整頓。

1942年3月31日,毛澤東和博古共同主持了在楊家嶺中央辦公廳召開的報紙改版座談會,博古在會上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

4月1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致讀者》,宣布正式改版。

(一)調整版面安排,強調“以我為主”

《解放日報》的改版首先體現在版面的調整。改版后,一版是以解放區消息為主的要聞版,二版是陜甘寧邊區和國內消息版,三版為國際消息版,四版是綜合副刊。版面的調整,體現了《解放日報》的報道方針從“重國外輕國內”轉到了“以我為主”,即以黨的政策為主,以中國革命為主,以八路軍和新四軍為主,以人民群眾為主。例如,改版當天,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消息使用大字標題登上了頭版頭條。這次會議通過了《邊區會減征公糧草案決議》,決定減征公糧4萬石,公草1000萬斤。如果是在改版以前,這件關系邊區百萬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新聞,就會安排在第三版或者第四版不起眼的位置。

副刊在此次改版中也作出了重大調整,從原先第四版的下半版擴展為整個第四版,增加了文、史、哲、經和工、青、婦各方面的園地。為了辦好這個綜合副刊,毛澤東同志親自制定征稿辦法,并在棗園向彭真、鄧發、艾思奇等16位同志約稿。

(二)加強整風運動報道,突出黨的中心工作

延安整風運動是當時全黨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非常關心、迫切想要了解的內容。改版后,《解放日報》把對整風運動的報道放在突出位置,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據統計,在改版后的兩個月內,《解放日報》共發表整風社論11篇,這些社論闡述了整風的意義,交流了整風的經驗,指導了整風運動,較好發揮了黨報指導工作的作用。為更好地宣傳整風運動,突出黨的工作中心,《解放日報》創辦多個專欄專刊,用以刊登與整風運動相關的文章。從4月4日起,第二版推出《整風運動》專欄,主要報道學習情況,反映學習問題,推動學習運動。4月10起,第四版用整版篇幅刊登《整頓三風討論資料特輯》,共出6期,刊登22篇整風運動必讀文件,其中包括毛澤東、劉少奇、陳云等領導同志的有關文章。據統計,1942年,《解放日報》共發表有關整風的社論和文章約120篇,大大推進了整風運動的深入開展,也促進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解放。

(三)宣揚勞動模范,開創典型報道先河

大生產運動是當時邊區的另一項重點工作。在報道大生產運動的過程中,《解放日報》的突出貢獻就是開創了我黨新聞史上典型報道的先河。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長篇通訊《模范農村勞動英雄吳滿有,連年開荒收糧特多,影響群眾春耕積極》,介紹了農業勞動模范吳滿有的事跡,同時配發評論《邊區農民向吳滿有看齊》。5月1日,陜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群眾大會,正式宣布吳滿有為邊區模范勞動英雄,至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吳滿有運動”。

繼吳滿有之后,《解放日報》又樹起了模范勞動英雄楊朝臣、模范黨員申長林、工業勞動英雄趙占奎、模范小學教師陶端予等多個典型人物。在抗日戰爭的困難時期,《解放日報》對先進典型的大力報道和宣揚,激發了邊區群眾向勞動模范看齊的熱情,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的蓬勃開展。

(四)反對黨八股,建設新文風

延安整風運動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解放日報》改版作為整風運動的重要部分,在改進文風方面積極作為。改版后,《解放日報》堅決摒棄說教味濃、晦澀難懂的八股文,提倡記者和通訊員要深入群眾生產生活挖掘鮮活的素材,用通俗流暢、清新活潑的語言來寫新聞,讓老百姓看得懂、喜歡看。

1942年8月,在原總編輯楊松病倒之后,陸定一調任《解放日報》總編輯。針對有些社論空洞無物的情況,陸定一提出社論不要每天必有,寧可少些,但要好些。這樣,《解放日報》改變了原先一天一篇社論的做法,而是結合實際,結合重要問題,有則寫之,無則免之,提高了社論的質量和影響力。

三、中國共產黨黨報理論基本形成

1944年2月16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本報創刊一千期》,對改版以來的經驗進行總結。以此篇社論為標志,《解放日報》的改版基本完成,成為“真正戰斗的黨的機關報”。《解放日報》的改版,明確了黨報的性質與主要任務、黨與黨報的關系、黨報與群眾的關系等重大理論問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黨報理論基本形成,是我黨新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一)黨報的性質、任務和特征

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解放日報》在改版的過程中,對黨報的性質、任務和特征作出了明確界定。

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報》發表了社論《黨與黨報》,提出了報紙是黨的喉舌,一切依照黨的意見辦事。在1944年《本報創刊一千期》的社論中,又進一步指出黨的報紙也是人民的報紙,黨報義不容辭地要成為人民的喉舌。至此,關于黨報的性質就有完善的論斷了,即黨報既是黨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這一論述將黨報定位為聯系黨和群眾的重要紐帶和橋梁,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另一方面要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愿望和呼聲。

關于黨報的任務,《解放日報》改版當天刊出的《中宣部為改造黨報的通知》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黨報的主要任務就是宣傳黨的政策,貫徹黨的政策,反映黨的工作,反映群眾生活。”

關于黨報的特征,《解放日報》提出黨性、群眾性、戰斗性和組織性是黨報的主要特征,其中黨性是最重要的特征。加強黨性,要求黨報自覺接受黨的領導,自覺為黨的事業尤其是黨的中心工作服務;加強群眾性,要求黨報成為人民群眾的朋友和喉舌;加強戰斗性,要求黨報與種種錯誤傾向作斗爭;加強組織性,要求黨報成為各種群眾運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

(二)全黨辦報,群眾辦報

社論《本報創刊一千期》提到“我們的重要經驗,一言蔽之,就是全黨辦報四個字”。全黨辦報,簡單來說就是動員全體黨員來參加報紙工作。首先是“黨的領導機關要看重報紙,給報紙以宣傳方針”。其次是黨的各個工作部門“就完全有必要利用黨報,宣傳解釋各種政策,推動工作和檢查工作的進行”。再就是每個黨員都有責任向報紙投稿,閱讀和推銷報紙。

此外,《解放日報》在強化全黨辦報意識的同時,在群眾辦報的方向上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解放日報》確立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貼近群眾、貼近現實的辦報方針,例如廣泛地報道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事情,重視群眾關于報紙的意見建議,鼓勵群眾來信來稿,建立基層通訊員隊伍等。

(三)新聞的本源和新聞真實

關于新聞本源的問題,《解放日報》作了深刻的闡述。1943年的記者節,陸定一發表文章《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新聞是事實的報道,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先,新聞(報道)在后。”這個定義從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出發闡釋了新聞的本源,強調新聞必須真實。后來,這一定義成為中國新聞界最權威的新聞定義,影響深遠。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責任編輯:呂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