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提升火箭軍戰略傳播能力
摘 要: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正處于改革整編轉變期、職能使命轉型期、成分結構轉化期、部署調整轉換期。我們必須認清使命任務,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在新起點上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努力建設“政治上更強、傳播上更強、影響力上更強”的一流軍種媒體,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關鍵詞: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火箭兵報》;媒體深度融合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緊迫課題和戰略任務
記者:2018年11月15日,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正式成立。請您介紹一下中心的基本情況,以及推進火箭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考慮?
聶建忠: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既是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也是一項戰略任務。火箭軍組建以來,正處在轉型建設、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強戰略傳播能力建設,才能更好地宣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火箭軍以戰領建發展偉大成就,謳歌火箭軍官兵矢志強軍時代風貌,樹立戰略軍種良好形象,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戰略軍種、努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火箭軍匯聚磅礴精神力量。
火箭軍黨委首長高度重視火箭軍戰略傳播能力建設,深入中心各單位檢查指導,就報紙出版、新媒體建設等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方向、模式、路徑等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
改革調整后的宣傳文化中心由原火箭兵報社、文工團及宣傳文化直附屬單位三個部分、9個單位改革組建,集報社、文化服務站、網絡輿情室、出版社、融報紙書刊、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出版發行等業態于一體,標志著火箭軍新聞媒體邁上結構優化、布局調整、效能提升的深度融合發展新階段。
宣傳文化中心成立一年多來,高度重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制定和實施,加快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積極探索“傳統媒體+新興媒體”“互聯網+新媒體”“媒體+文化”的方法路子,較好地發揮了全媒體平臺的作用。
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系統工程和創新工程
記者: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創新工程,中心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有哪些基本經驗?
聶建忠:中心在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上,堅持一體化發展、移動端優先,著力構建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推動新聞采編從單一、單維、單向,向融媒、多維、互動轉變。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
堅持導向為魂。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作為加強黨對新聞輿論工作全面領導和加強媒體黨的建設的過程,堅持政治家辦報辦網辦新媒體原則,以政治敏銳統領新聞敏感。強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集中統一管理,從導向層面和技術層面制定具體把關舉措。注重把握好宣傳的時度效,牢牢守住政治底線、保密底線、真實底線。研究提出火箭軍新媒體“十五不發”細則等制度機制,切實把好政治關、安全關、保密關。
堅持移動優先。在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技術上,明確各媒介平臺職能定位、發展目標和建設重點,把新媒體作為引導輿論的新戰場、主陣地。2019年2月19日,“中國火箭軍”“東風快遞”微博微信官方賬號正式上線,隨后又相繼入駐抖音、快手、B站、今日頭條等知名平臺。目前,火箭軍新媒體先后入駐16家平臺、開通22個新媒體賬號,初步形成火箭軍新媒體矩陣。建立規范新媒體“策、采、編、發、存、評”工作流程,綜合運用圖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增強傳播效果,實現相關新聞新媒體第一時間發布、傳統媒體跟進深度報道的宣傳模式。
堅持內容為王。著重宣揚火箭軍部隊絕對忠誠底色、備戰打仗能力、特有戰斗作風和礪劍精武典型。新媒體開設“權威發布”欄目,大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部署,交流部隊學習教育經驗做法,開展網上理論學習活動。開設“演兵場上”等欄目,及時報道部隊日常訓練情況,配合形勢任務發布部隊戰備訓練和演習發射動態。開設“東風夜讀”“礪劍故事會”“燃!MV”等欄目,開展“講述礪劍故事、爭當礪劍傳人”網絡活動。辦好“起床號”等欄目,起用“中國火箭軍”和“東風快遞”漫畫形象,適時組織互動活動,壯大鐵粉群。紙媒強化“精品化”辦報思路,加強深度報道,講準政策、講清事實、講真情感、講實道理。強軍網對頻道欄目和網頁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和制作,著力突出新時代強軍興軍要求、突出黨委機關網功能職能。
堅持創新為要。建立實施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的管理溝通機制,在把關定向、選題策劃、議定事項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確保戰略意圖貫徹落實到一人一崗。創新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戰略的實現途徑,探索推行“媒體+業務部門”工作統籌模式,建立“媒體+文化活動”協同展示平臺,制定二者“一體策劃、一體發布、一體傳播”協調機制,著力提升新聞的信息含量和文化品位。注重通過編印系列叢書、創作文化精品、制作網絡作品、推廣礪劍產品等展示良好風貌。
重大主題報道彰顯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力量
記者: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成效往往在重大主題報道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心在重大主題報道中,融媒體的運作模式與機制創新上有什么樣的探索?
聶建忠:我們在重大主題報道上繼續探索報紙、電視、新媒體平臺的一體聯動和立體化傳播,探索“日常報道平臺化運行、重大報道項目化運作”模式。
抗疫報道注重展現精神、鼓舞士氣。選派精干力量奔赴武漢抗疫一線,重點稿件由前方記者“一次采集、多元分發”,形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發聲的良好局面。據統計,截至3月31日,火箭軍新媒體先后發布抗擊疫情相關稿件2500多篇,“雙微”平臺閱讀量超過8億,短視頻平臺播放量8.1億,12個視頻播放量超過1000萬次,2次登上微博熱搜榜。紙媒推出的系列報道有情感、有溫度、有態度,充分發揮了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典型報道注重一體籌劃、集中發力。2019年以來,火箭軍各媒體平臺一體聯動,全方位宣傳了“最美軍人”李保國、“導彈發射先鋒營”、導彈發射先鋒連、邱黃成等重大典型,集中報道13個軍師級單位基層建設風采、13名一級發射營長、10名好主官標兵、10名好班長標兵矢志軍營精武礪劍的先進事跡,刊發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個人、全軍練兵備戰標兵個人等典型宣傳報道。極大煥發了廣大官兵強軍興軍、練兵備戰的熱情動力。
記者: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以來,火箭軍新聞宣傳取得哪些新成效?
聶建忠: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尤其是創辦新媒體以來,對于火箭軍新聞宣傳工作來說,在軍種形象塑造、傳播力影響力、品牌價值、隊伍建設等方面實現了突破升級。
形象塑造更佳。全媒體注重講好精彩故事、展示嶄新風采、解讀政策法規、傳承礪劍精神。新媒體正式注冊上線后,“火箭軍來了”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4.3億,52萬網民留言祝賀。首部火箭軍題材電視劇《號手就位》《火箭軍工程大學招生計劃》等數十篇凸顯火箭軍元素的稿件引發現象級話題。
傳播影響更大。新媒體暢通了與網生代的連接,使傳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贊共和國、加油火箭軍”網絡微課、網絡演唱會、主題征文、攝影展,話題閱讀量8129.6萬,1.4萬網民參與討論。“東風快遞招生廣告”話題閱讀1224.4萬,“你相信真的有UFO嗎”話題閱讀3525萬,轉發評論6.4萬、點贊17.5萬。
品牌價值更高。注重實施新媒體品牌戰略,以打造維護知名品牌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新媒體運行一年多來,目前共擁有粉絲超過3000萬,總閱讀量達90億次,@東風快遞57次登上微博熱搜榜,去年“中國火箭軍”“東風快遞”雙雙獲評新浪微博2019最具影響力軍隊新媒體,在《人民日報》發布的微博影響力報告中,“東風快遞”位列中央機構微博第18名。
技術創新驅動是關鍵支撐和重要引領
記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請問,您對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技術的作用怎么看?
聶建忠:實現媒體深度融合向縱深發展,技術創新驅動是關鍵支撐和重要引領。隨著5G投入商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算法、VR、人機交互等新技術,倒逼傳統媒體深度轉型。未來推進軍隊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必然要求以“平臺+技術+內容”的多點驅動提升融合傳播力。下一步,我們在實施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技術戰略上有以下側重—
從技術角度思考平臺建設、提供傳播方案。優質內容只有借助先進技術,才能傳得更廣更遠。只有擁抱先進技術,應用成熟技術,才能讓技術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發動機和加速器。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融媒體中心建設,實現技術上的迭代更新。
從數據角度思考內容建設、增強用戶黏性。目前火箭軍新媒體已廣泛入駐新媒體平臺。很多新媒體平臺,比如抖音、今日頭條等,都具有強大的個性化內容分析和推送功能。作為內容生產者,火箭軍新媒體要有的放矢,在內容創作上走精細化、垂直化、特色化道路,滿足用戶個性化閱讀需求。
從功能角度思考能力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我們將探索依托強軍網、軍史館、博物館等平臺,建設以軍事新聞制作素材庫等為主要內容的數據庫,為軍事新聞出版生產提供數據支撐。建立具備涉軍輿情、用戶反饋、傳播效果等綜合分析功能的評估分析系統,為敏感調節和精準調控新聞生產提供依據。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任重道遠
記者:從一年多來的情況看,火箭軍宣傳文化中心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深度發展上還存在哪些制約因素?
聶建忠:從中心一年來的運營實踐看,雖然實施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建立了相應運行機制,取得了一些建設成果,但仍面臨一些現實矛盾問題:
觀念轉變還不夠及時。宣傳文化單位長期獨立運行,一些老觀念、舊思維還存在一定市場,全局“一盤棋”意識不夠強等問題依然存在。互聯網思維和全員融思維還沒有牢固立起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傳統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編輯與編輯之間,融合還不夠緊密。
職能轉型還存在短板。2019年以來,火箭軍新媒體建設取得很大成績,但是職能任務轉變尤其是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還不夠有力有效,雖然與軍內外知名新媒體平臺建立了通聯關系,但缺少在具體項目、大項活動上的深度合作;與火箭軍各級強軍網、紙質媒體等平臺的融合發展不夠。
人才儲備還有待加強。全媒體時代,不僅需要名記者、名編輯,也需要網絡工程師、數據分析師、安全維護師等。火箭軍本級新媒體缺少具備專業經驗的復合型人才,軍以下部隊大多為兼職新聞骨干承擔這項業務,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在崗人員培訓、文職人員招聘、基層骨干幫帶等渠道進行強化。
軟硬件建設不夠配套。做強軍種媒體,需要更有力的平臺支撐。火箭軍全媒體平臺軟硬件建設不夠超前,距離形成“管理一體、媒介多元、標準制式、生產高效、輸出融合”的新型傳播陣地還有差距,在掌握技術、運用技術上還有短板弱項。
記者:您認為未來媒體將向什么方向發展,請談一談中心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舉措?
聶建忠:我認為,媒體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智媒體快速發展,富媒體不斷增加,自媒體大幅收縮,紙媒體走向專業,全息媒體成為現實。對此,我們將堅持守正創新,強化互聯網思維,以內容為根本,以技術為支撐,處理好四對關系: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進一步整合媒體力量資源,擴大主流媒體在網絡空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火箭軍新媒體與軍師級單位新媒體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傳播合力;新媒體與商業平臺的關系,積極進駐商業平臺,強化正能量優質內容制作與傳播;新媒體與文化活動的關系,積極發揮媒體的活動策劃和推廣功能。
具體來說,我們將持續貫徹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戰略,在以下方面用勁發力——
建設技術先進、實用好用的媒體平臺。建設火箭軍融媒體中心,包括融媒體傳播大廳、網絡演播室、錄音棚、新媒體辦公區、會議室、文化展示墻等;購置一批高性能圖形工作站、移動辦公智能手機、攝影攝像器材設備和網絡存儲設備;開通5G移動通信,接入光纖寬帶,為有效開展新媒體工作提供堅實高效的基礎平臺;建立火箭軍新媒體運行指揮調度系統,具備新媒體宣傳指揮調度、新聞信息策采編發評、稿件資源管理、信息內容加工分發、輿情監控以及數據統計管理等功能。
打造技術支撐、創意引領的新聞產品。內容與技術是媒體融合最關鍵的兩個驅動。一是推進場景傳播。探索聚焦實彈發射、國防施工、駐訓演練,生產沉浸式新聞產品,給用戶以強烈的代入感和沉浸式體驗。二是打造全息產品。運用VR、AR、MR等技術,將用戶感官的延伸聚合到一起,給用戶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三是推出Vlog等短視頻產品。打造“網紅”主持人,通過第一人稱的視頻,展現富有軍種特色的新聞信息,廣泛吸引用戶互動參與。
建好專兼結合、上下聯動的人才隊伍。探索打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人才使用通道,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人員以“融媒體中心”為依托,協作交流,共同提高。在網絡輿情室設立新媒體工作組,負責火箭軍新媒體工作室運維管理。建立遠程編輯、兼職音頻節目主播和視頻節目主持人隊伍,吸納部隊有專業特長的官兵參加,在主編和專職編輯領導下開展工作。
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全媒體軍事傳播格局,具有廣闊的實踐舞臺和美好前景。我們將始終堅持軍媒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埋頭苦干,努力為建設世界一流戰略軍種提供強有力的思想輿論支持。
(聶建忠現為火箭軍某基地副政治委員。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中國軍事融媒體發展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fjs005)
責任編輯:張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