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政治工作報道 著力講好強軍故事
摘 要:搞好政治工作報道,對助推強軍實踐,推動部隊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防科大報》著眼提高政治工作報道質效,把準導向,講好重大主題故事;聚焦中心,講好教學科研一線故事;深度融合,講好適應全媒體時代要求的故事。
關鍵詞:《國防科大報》;科大故事;政工報道
搞好政治工作報道,對助推強軍實踐,推動部隊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防科大報》秉承“把準導向、先學一步、服務中心、生動活潑”的辦報理念,緊跟全媒體時代步伐,在講好強軍故事、傳播強軍聲音上做文章、下功夫,為不斷推動建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事業邁上新臺階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創新政治工作報道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一、把準導向,講好重大主題故事
作為學校黨委機關報,《國防科大報》堅守姓黨為黨的政治靈魂,堅持把“政治家辦報”落實到每個環節,把準導向,講好重大主題故事。近年來,《國防科大報》力求做到“一張報紙,上連黨心,下接兵心”“圍繞中心”講好重大主題故事。所謂“上連黨心,下接兵心”,就是“胸中有全局,眼中有新聞”。例如,緊跟黨的創新理論發展步伐,開設“領航強軍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等欄目,用強有力的主題宣傳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實現了宣傳性、指導性和服務性的統一。
2020年,習主席授予學校訓詞3周年之際,我們圍繞“貫徹主席訓詞、奮進一流事業”精心策劃報道,既推出了《學校貫徹落實習主席訓詞三周年巡禮》等站在全校層面的宏觀通訊,還推出了《電子科學學院瞄準教改難題 提升教戰含金量》《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將真情真理融入專業課程》等反映基層單位的經驗做法報道。這些報道圍繞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緊貼軍隊院校改革進程中面臨的新要求新情況新變化,把理論融入鮮活強軍實踐中,確保了重大主題故事講得精彩,為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全校官兵頭腦中生根、在中心工作中落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報道中,我們結合學校定位,陸續推出《計算機學院某研究所 天河機房成為學習課堂》《信息通信學院試驗訓練基地在大項任務中深化主題教育》等報道,生動展現出基層單位在教學科研一線如何有效開展政治工作,以及政治工作如何推進中心工作的有益探索。
作為院校的報紙,由于內容的局限,單篇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顯然有限,但如果注重策劃,再通過打包、重組、編排、潤色等方式,同樣會產生“聯動效應”,凸顯沖擊力、思想性和指導性。因此,我們注重結合時事熱點和宣傳重點,找準與學校的契合點策劃組稿,力求做到傳播質效最大化。例如,2019年國慶期間,我們緊前組織策劃、制訂采訪方案、派出多路記者、分解采訪任務,采寫捕捉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關的國防科大元素,連續推出視覺專版《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向祖國表白》、專版《受閱隊員篇》《受閱裝備篇》《保障篇》等,從總體策劃、選題采寫,到內容編排、版面呈現等,都頗具亮點和匠心,既展現出國防科大人及科研技術、成果在國慶大閱兵上的獨特風采,又凸顯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建設發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做到了有聲有色有氣勢,出新出彩出精品。
二、聚焦中心,講好教學科研一線故事
一張報紙,如果沒有自己的精品力作,其傳播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多年來,《國防科大報》力求以奮斗的故事激勵人、以溫暖的故事感染人、以有趣的故事吸引人,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佳作。
作為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國防科大在國防和軍隊改革重要進程中發揮著突出和特別的作用。因此,政治工作報道就必須聚焦中心,把目光投向辦學治校育人工作,把腳步伸向教學科研人員中,不然就是自說自話,紙上談兵,而典型報道就是一個重要的展示窗口。每年年初,學校政治工作處會專門做好典型宣傳詳細報道方案并下發各單位,在《國防科大報》一版陸續推出10余個先進團隊和個人典型報道,其中,既有執掌大國重器的科研團隊,也有實力與情懷兼具的教學科研人員,還有優秀學員群體。記者深入一線挖掘典型人物,展現出他們的精氣神,通過把握細節描寫和情感表達,讓這些典型故事可敬可親可學,有效發揮了政治工作報道啟迪人、鼓舞人、激勵人、推動人的作用。2019年,學校開展了高伯龍院士全國典型宣傳,我們策劃的系列報道緊緊圍繞“創新為戰的科技專家”主題,推出專版《至情至性高伯龍》、主通訊《生命之光為強軍“旋轉”》、反響稿2篇、言論4篇以及消息3篇,打出了典型宣傳的“精品組合拳”,提升了媒體吸引力和影響力。
以往有的政治工作報道容易給人以說教喊口號的刻板印象,其實,它的真實面目應當是可親、可感、可信的。軍事工程學院首任院長陳賡談及《國防科大報》的前身《工學》辦報思路曾說:“辦報就要求短小精干、生動活潑的文章。”多年的辦報實踐證明,只有把“有意義的事”講成“有意思的事”,用真實的人物、生動的情節、溫暖的場景呈現出好故事,才能提升報道品質,增強傳播效果。例如,在“父輩的初心使命”專欄中,刊發的《周明鸂:一輩子獻身教學科研事業》《老松楊:我是科大人!》《王意潔:從“兩彈一星”到“銀河”“天河”》等動人故事,對當時的人物、情節、場景等進行了設置和營造,娓娓道來、情真意切、有血有肉,較好地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我軍的優良傳統,特別是老一輩犧牲奉獻精神是如何激勵一代代國防科大人奮勇拼搏的。我們還根據學校的屬性和特色,開設了“科技創新啟示錄”欄目,推出的《科研需要歸零勇氣》《創新需要保持“慣性”》《李傳臚:生存下去就得靠創新》等報道,對“故事化表達”做了精彩的實踐和獨到的闡述。這些來源于科研一線“帶泥土”“冒熱氣”的故事,開口小、意義深,詮釋出科研人員“科學求實、奮力拼搏、猛攻尖端、為國爭光”的科研精神,讓受眾聽得進、聽了信、記得住。
三、深度融合,講好適應全媒體時代要求的故事
變則通、通則融、融則強。當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呈現互補共存之勢,但不管輿論生態如何變化,校報記錄學校發展歷史和原創內容,傳遞思想品質和精神力量的使命和價值不會改變,還將在形成“線下線上移動端”良性互動的校報傳播格局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而要講好全媒體時代的好故事,單一的媒體形式有時候難以充分表現其諸多要素,因而需要強化互聯網思維,打通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的傳播界限,實現內容、技術、渠道的進一步共享融通。
拓寬報道平臺。我們研究借鑒人民日報融媒體、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等主流媒體的先進經驗做法,建立以校報等主流媒體統領,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興媒體廣泛參與的媒體矩陣,激發校園媒體的生機與活力。當一個事件發生時,我們會統籌安排包括校報采編人員在內的“全媒體小分隊”,鼓勵大家分工合作、并肩作戰。針對媒體屬性和平臺優勢,將優質線索、文字、圖片、音視頻進行二次加工、多次傳播,構建多層次、多品種的立體報道結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高伯龍院士全國典型宣傳報道中,多個圖文音視頻作品依托全媒體矩陣發聲,網友互動評論熱烈,好評如潮,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和強大的宣傳聲勢。
豐富報道構架。講好適應全媒體時代要求的故事關鍵在于拓寬宣傳思路、創新版面語言。例如,2019年6月,當我們得知學校空天科學學院榮獲第十屆國際空間軌道設計大賽冠軍的消息后,及時組織策劃,派出記者挖掘參賽前中后期的科研攻關故事和學員成長故事,邀請評論員撰寫言論。前期廣泛收集參與者說、網友評論等以往“難登大雅之堂”的邊緣性素材,組織出主題鮮明、信息多樣、亮點頻現的專版,體現了軍校人的開放眼光、自信底氣和品格追求,蘊含著濃厚的思想深度和情懷溫度。報道一經推出,受到讀者一致好評。
靈活呈現方式。一篇新聞作品是否有吸引力,思想和內容固然重要,但呈現方式也不容忽視。近年來,《國防科大報》嘗試在精品報道中嵌入二維碼,將新媒體的內容資源鏈入,在報紙一版印上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媒體平臺的二維碼,實現融媒體傳播效應。例如,2020年畢業季推出的“畢業綜合演練”專版報道中,在《演訓場上的“成人禮”》《貼近實戰鋪考卷》等報道后加入二維碼,方便進入微信公眾號等觀看相關視頻,為讀者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內容體驗。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