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空軍報》在空軍文化建設中的地位作用
摘 要:自1958年3月10日創刊以來,《空軍報》已累計出版10000多期,本文從做空軍文化的生產者、做空軍文化的傳播者、做空軍文化的傳承者著手,淺析《空軍報》在空軍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新聞媒體;文化傳承;歷史承載
記錄歷史是媒體人的使命,傳播文化是媒體人的擔當??v覽新聞傳媒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功能和文化傳播功能緊密相連、相依相伴。新聞媒體既是傳播信息的工具,也是傳播文化的載體,具有舉足輕重的文化功能。
2020年3月17日,《空軍報》累計出版10000期,它見證了人民空軍的成長壯大,傳承著人民空軍的文化血脈,已經成為空軍官兵的一方精神家園。創刊于1958年3月10日的《空軍報》,經過62年的發展壯大,由周三四開黑白報擴版為對開全彩“工作日日報”,形成了報網融合媒體集群矩陣,共有200余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解放軍新聞獎等獎項。本文從做空軍文化的生產者、做空軍文化的傳播者、做空軍文化的傳承者著手,淺析《空軍報》在空軍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做空軍文化的生產者
新聞既是一種信息形態,也是一種文化形態;新聞媒體既是信息的傳播者,也是文化的生產者。它通常把屬于文化范疇的思想觀點、知識理念蘊涵在各種新聞事實之中,使受眾在接受新聞事實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更新觀念、開闊視野、獲得新知。
1950年4月創刊的《人民空軍》雜志,以半月一期的出版節奏,記錄了人民空軍早期建設的重要史實,開啟了以新聞媒體承載空軍文化的歷程。1958年3月10日,為適應空軍快速發展的形勢需要,進一步加強輿論引導的力度和時效,空軍黨委決定從這一天起,在《人民空軍》雜志基礎上,創辦《人民空軍》報(1959年2月13日更名為《空軍報》)。從此,《空軍報》接過了記錄空軍歷史、傳播空軍文化的歷史重任,持之以恒以新聞宣傳構建空軍文化體系。一代代空軍報人始終把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頭等重要的地位,一以貫之為推進空軍部隊建設發展加油鼓勁、助力助威。
翻開《空軍報》,一個個空軍歷史上的重要時刻被文字凝固。1958年入閩作戰旗開得勝,1962年首次擊落U-2,1976年唐山抗震救災空中大救援,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威武雄壯的空中梯隊,1998年戰勝百年不遇特大洪災的眾志成城,2008年空降兵十五勇士在四川茂縣地震災區上空的驚天一跳,2015年轟-6K首次飛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2018年殲-20開始列裝部隊,2019年國慶閱兵式上轟-6N首次公開亮相……這一個個歷史事件拼接起來就是一支飛翔軍種70年發展壯大的歷程,而記錄這一個個歷史瞬間的一篇篇稿件、一期期報紙,正是《空軍報》奉獻給空軍官兵的精神食糧和文化產品。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黨委堅持把文化建設放在推進戰略轉型的大背景下思考籌劃,空軍兵種行業文化建設風生水起,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雷達兵、空降兵等主戰兵種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特色文化建設。在這期間,《空軍報》發掘提煉各部隊建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大力宣揚各部隊富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屬于空軍官兵的精神高地,“天鷹”“天梯”“天網”“天箭”“天路”等空軍不同兵種行業的文化符號得到普遍認同。得益于《空軍報》的鼓與呼,空軍文化在推動戰略轉型進程中不斷實踐、創造、積淀和升華,不論空軍文化頂層設計還是歷史文化資源開掘,不論傳承紅色基因還是培育戰斗精神,不論各兵種行業文化的競相興起還是各部隊團隊文化的遍地開花,不論文藝創演的持續繁榮還是對外宣傳的反響影響,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受到了廣泛關注。
《空軍報》以自己獨特的文化創造,為空軍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清晰地記錄著一支快速成長的高技術、戰略性軍種的堅實足跡,努力做空軍文化的生產者,使一代代空軍官兵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和文化素養。
二、做空軍文化的傳播者
眾所周知,新聞媒體對文化的傳播,對受眾的教化,具有強大而持久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尤其進入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文化建設更需要依賴新聞媒體,新聞媒體更需要擔當起以文化人的使命責任,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古人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價值觀是凝結于文化中的“魂”。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其不同的價值追求和時代精神,而典型人物身上集中彰顯他們所處時代人們共同的價值追求。因此,宣傳一個典型就是在樹立一種價值觀,就是在倡導一種主流文化。
62年來,《空軍報》宣揚和塑造了空軍部隊各條戰線上的一個個先進典型。他們中有“空軍英雄戰士”杜鳳瑞、“空軍戰斗英雄”岳振華、“抗洪英雄”高建成、“英雄試飛員”李中華、“時代楷模”閻肅、“改革先鋒”蔣佳冀、新時代空軍“王牌旅長”郝井文……我們難以細數,到底多少先進人物在《空軍報》上亮過相,但每當想起他們的名字,我們都肅然起敬。因為他們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他們的膽識、勇氣和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的精神、意志和信念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他們是一座座精神的豐碑,巍然屹立在人們心中,也成為空軍文化的生動詮釋和形象代言。
從老一輩的戰斗英雄到新時代的先進典型,他們的光輝形象和崇高風范與不斷延展的空軍歷史深深融合在一起。作為空軍黨委機關報,《空軍報》始終堅持姓黨為黨不動搖,堅守主陣地、秉持高格調、弘揚主旋律,講好空軍故事、樹好空軍形象、弘揚空軍精神,把一代代空軍人的紅色基因繼承下來、傳承下去,使之成為推動空軍建設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和不竭力量源泉。每一次重大主題采訪報道,《空軍報》都調集精兵強將,精心組織策劃,全方位、大視角地報道空軍官兵的戰斗作風和英雄風采。在雪域高原、碧海藍天、大漠戈壁、千里邊關,我們的記者孜孜不倦地用腳丈量、用情觀察、用心記錄,發現和捕捉空軍官兵身上蘊含的時代精神,捧出一篇篇既有溫度又有力量的新聞作品,努力做空軍文化的傳播者。經由我們記錄的那些不同時代、不同戰線的典型人物和事跡,歷經歲月淘洗依然歷久彌新,構筑起空軍人的精神家園。
三、做空軍文化的傳承者
昨天的新聞,今天的歷史。62年來,《空軍報》以歷史記錄者和見證人的身份,寫下了一部人民空軍的發展簡史。從國土防空作戰中“霹靂中隊”“杜鳳瑞中隊”“神炮中隊”“英雄營”,再到和平時期的“科技練兵先鋒飛行大隊”“英雄試飛大隊”“模范空降兵連”“強軍先鋒飛行大隊”……《空軍報》充分挖掘空軍發展歷程中蘊藏在先進集體和典型人物身上的革命英雄主義元素,用閃耀著革命英雄主義光輝的新聞作品,生動詮釋了馬拉飛機、艱苦創業的“老航校精神”,勇猛頑強、敢打必勝的“空中鐵拳精神”,瞄準強敵、苦訓精練、千里機動射天狼的“神威導彈精神”,扎根戈壁灘、獻了青春獻子孫的“大漠神箭精神”,缺氧不缺斗志、挑戰生命極限的“甘巴拉精神”等一系列空軍部隊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這些精神瑰寶承載著人民空軍的血脈基因,影響深遠,歷久彌新,具有強大的滲透力、旺盛的生命力,始終是繁榮發展空軍文化的源頭活水。
當今時代是社會大變革、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各種意識形態相互激蕩,各種思想觀念相互影響,各種價值取向相互碰撞。在這一形勢下,《空軍報》堅持用我黨我軍和人民空軍的優良傳統教育熏陶官兵,積極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傳承英雄血脈,豐厚文化底蘊,幫助官兵把對紅色基因的認知轉化為感情上的認同、傳承上的自覺,努力做空軍文化的傳承者。每逢人民空軍成立紀念日,《空軍報》都會組織編輯記者對空軍部隊光輝歷史和優良傳統進行深度挖掘,把蘊含其中的精髓提煉出來,不斷以優秀新聞作品為空軍優良傳統增添時代內涵,讓官兵在閱讀中感悟革命先輩奮斗歷程,接續革命先輩夢想追求,讓紅色血脈在一代代空軍人身上賡續傳承、發揚光大。正是因為有了《空軍報》的大力宣揚,人民空軍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淬煉而成的一個個精神瑰寶,不斷被家喻戶曉,不斷被傳承發揚,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成為凝聚軍心、鼓舞士氣的力量源泉。由此可見,空軍文化因《空軍報》的大力弘揚更加深入人心,《空軍報》也因傳承空軍文化更加豐富厚重,成為空軍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聞時刻發生,歷史仍在延續,文化源遠流長。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的偉大征程上,《空軍報》所承擔的使命責任更為重大,我們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充分發揮新聞事業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努力提高《空軍報》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為繁榮發展空軍文化、增強空軍軟實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空軍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報社第四編輯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