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融媒矩陣 軍事記者

本刊編委會

主 任 張玉堂? 孫繼煉

副主任 雷? 雨

編 委

武天敏??林乘東? 徐雙喜?

張曉祺? 趙風云? 張 鋒 

姜興華

總 編 輯? 徐雙喜???????????????????????????

副總編輯 張曉祺? 趙風云

執行總監? 張 鋒

主  編 姜興華

副 主 編 呂俊平 楊慶民

美術編輯 李? 玥

發行編輯? 倪曉麗

責任校對?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興華

本刊顧問

袁永軍 冷? 梅 陳國權

陸紹陽 趙云澤? 隋? 巖

王? 楊? 丁玉寶? 祁宇博 

聶建忠 韓壽庚? 劉鳳橋?

劉紹勇? 陳? 飛

編輯 《軍事記者》編輯部

出版 解放軍報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總發行處 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 CN11-4467/G2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 ISSN1002-4468

國外發行代號 M6261

本刊代號 82-204

訂購處 全國各郵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價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號

郵政編碼 100832

發行電話 010-66720796

電子郵箱 jfjbsjsjz@163.com

連隊千字新聞寫作細節談(八)

作者:■鄭蜀炎

摘 要:連隊中心工作報道是反映基層建設的一扇窗戶,也是軍隊媒體最常見的一種文體。采寫連隊中心工作報道最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口子大,難以觸及基層建設問題,沒有充分反映出連隊中心工作的特點規律。本文以三篇連隊中心工作報道的寫作為例,談談連隊中心工作報道寫作的三個細節。

關鍵詞:連隊千字新聞;中心工作報道;寫作細節探討

【精選例文】

開好支委會是當“班長”的必修課

在北京軍區某裝甲團裝步二連,開得最多的并不是支委會,但對指導員、黨支部書記馮俊峰來說,支委會是他認為最重要的會。

談到連續兩年成為先進黨支部、優秀基層黨組織的經驗時,他談到自己最深刻的一點感受:“支委會是當好‘班長’的必修課。”

馮俊峰記得很清楚,兩年前剛當支部書記時,第一個難題是處理好與擔任副書記的連長的關系。當時的連長因任職時間長工作積極性不高,馮俊峰在多次做工作都碰釘子后,決定召開支委會開展集體談心。支委會嚴肅的氣氛和誠懇的交流,使這位連長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重新振奮了精神。

“戰斗堡壘只有發揮戰斗性才是堡壘。”馮俊峰坦言道:“一個只會照抄照轉的支委會是發揮不出什么作用的。”兩年間,連隊先后有20人入黨,報考軍校和調配骨干32人,支委會始終堅持了議事規則和組織原則。有一次,連隊轉士官的工作剛開始,就有人打“招呼”,要求把指標給某個戰士,而這名戰士在民主測評中排名靠后。在確定名單的支委會上,馮俊峰把話說得很嚴肅:“這個時候不站出來,我們就是對連隊建設不負責任。”于是,支委會7名成員一致形成了決議—尊重公論。

二連黨支部成員中有4名支委是士官,馮俊峰非常重視發揮他們參與集體領導的作用。去年連隊參加演習,一臺裝甲車發生了故障。士官支委柯旭東在支委會上提出,漏洞在于干部只抓人員管理,忽視了出車前的技術檢查。支委會很快采納了柯旭東的意見,同時決定發揮其特長,由他負責這方面的技術工作。

集體領導有時也難免“領導”到書記頭上。今年上半年,支委會討論發展黨員。馮俊峰和擔任支部副書記的連長張海龍都提出同一個人選,理由是軍事技術過硬,在多項軍事比武中拿了名次。可幾個士官支委都認為這個戰士搞不好團結,可以評訓練標兵或受其他獎勵,但還沒達到黨員的標準。大家的意見使兩位主官加深了對這個戰士的了解,心悅誠服地服從了多數。

(刊于2006年9月8日《解放軍報》第2版)

【細節解讀】

寫政治思想工作也有專業知識

但凡采寫軍事訓練或科技學術等活動時,一般都會考慮到專業因素,哪怕是臨陣磨槍,也要翻翻資料充點電。但說到政治工作,難免自恃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經歷,那點事啥專業不專業的,基本是憑感覺、靠經驗,甚至是想當然就開寫了。

我寫這稿開頭也是如此,自己雖非專擅,但骨干談心、黨員帶頭那一套咱還見得寫得少嗎?但到連隊坐下來一談,為之愕然:連隊的黨務工作、組織制度、基層建設等,是有一套完整的專業規范、程序標準的,同樣需要依法辦事。于是,先恭恭敬敬地請教明白了,再扣著黨支部建設的關鍵環節—支委會落筆。這樣稿子有了“的”和“矢”,很輕松地交了稿。

其實,連隊的每一項工作都有其專業和學問,熟悉了解基層不是一句空話,你首先要掌握基層工作的專業知識。基層政治工作和其他各項工作一樣,隨著軍隊的發展而變化著,我們“想當年”的那些經驗不說是“老黃歷”吧,也有許多過時之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綱要》等各項條令條例淺嘗輒止,一知半解,你就會成為“外行”,就很難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好題目。反之,將這些作為抓手和鑰匙,就會擁有專業的眼光和尺度,找到寫基層稿子的“捷徑”。

【精選例文】

云南邊防某部三連干部30年愛兵情深

戰士稱為“母親連”

7月31日晚,剛從遙遠的邊關趕到省城的云南省文山軍分區某邊防團三連連長陸元伍,還老記掛著千里之外連隊的“八一”會餐,而對他從未去過的北京,竟沒對記者多問一句。

他是代表連隊去參加總政組織的“尊干愛兵事跡報告團”的。

三連被稱為“母親連”,始于1964年。當年退伍的老兵聯名做了一面“贈給母親連”的錦旗,以感謝連隊干部以慈母心關心培養自己的深情。從那時起,“母親連”這個由戰士授予的榮譽稱號,成為三連的傳統,伴著30年風風雨雨傳了下來。

最深的母親之愛,體現在最細微之處。三連的干部每人都備一種特殊“裝備”—一雙布底鞋,晚上查鋪時用的,以防發出聲響影響戰士休息;分到三連的干部都要專門學兩手技藝—做面食和做針線活,因為近年來獨生子戰士多起來了。戰士王宏春患脫肛癥,又不好意思上醫院,老指導員潘國宇便用民間土方,幫他用溫水洗、熱毛巾敷,兩個多月天天如此,終于使小王痊愈。

尊重和理解戰士,使愛更真摯。打開三連軍人大會的記錄本,有入黨、考學、轉志愿兵和選拔班長時民主測評的記錄,也有電視機的配發、購置什么圖書的討論。在三連,干部把尊重士兵做為密切官兵關系的基礎。

把愛傾注到戰士的未來。三連一直堅持幫助戰士學習科學文化。近3年來,在連隊的支持下,全連有11人取得大、中專自學考試畢業證書、108人拿到各類單科合格證書,退伍戰士因有一技之長有70%左右被招工。

(刊于1994年8月9日《解放軍報》第1版)

【細節解讀】

新聞的“掐尖”

和其他許多部隊的榮譽相比,三連的這個稱呼算不得響亮,直白但卻淳樸,一聽心里就一熱。實事求是地說,這個連隊不算出類拔萃,比如,作為邊防連隊受條件所限,訓練成績可能就比不過內地的部隊。部隊總是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是事物發展的正常規律,沒必要去拔高。

我也沒有硬把他們寫成一個“高大全”的連隊。但連隊干部對戰士給予母親之心一般細微之愛,則是一個非常令人敬重的“新聞點”,單挑出來寫不同樣是篇好新聞,就像采摘豌豆苗一樣—只管“掐尖”。

最近瀏覽解放初期“全國英模大會”的材料,特等功臣、蒙古族騎兵戰士邰喜德參加抗日聯軍后,身經200多次戰斗,單槍匹馬俘獲敵人上百,可謂功勛卓著。他發言的題目令人過目不忘—《活在馬上、死在馬上、馬上見紅》,沒有豪言壯語、大話套話,但卻真實準確地講述了自己的戰斗經歷,讓人聽了敬佩不已。可以說,這就是“掐尖”的效果。我深為其文風所折服,并愿以此為范文。

【精選例文】

苗嶺軍民魚水情深

——“紅色堡壘邊防三連”與駐地苗族群眾共建聯防成績顯著

到云南邊防扣林山三連采訪未完,相鄰苗寨已幾次派人來請。連長楊金解釋說:連隊和寨里本如一家,眼看又快到“八一”,遠客來了不去一下,群眾會不高興的。

軍民一家共同保衛邊疆、建設邊疆是三連的光榮傳統,至今連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60年代由國防部授予“紅色堡壘邊防三連”榮譽稱號的錦旗。1992年冬季,三連移防扣林,車未停穩,寨子里的苗族群眾便捆柴縛雞而來。當夜,連隊黨支部便形成到新防區的“一號決議”—開展共建,同戍邊關。

一家人最緊要的事就是要守好家園。他們把共建的基礎,確定在保持邊防穩定上,并據此制訂出應付各種邊境情況的軍民聯防方案。寨里基干民兵排訓練納入連隊訓練規劃,招招式式都嚴格按規定實施,還一道巡邏查界,設伏堵卡。

讓苗家人民盡快富裕起來,是官兵的心愿。當地原先沒種菜的習慣,多食竹筍。三連派人去寨里指導科學種菜,幾年下來,苗族群眾不僅成了種菜高手,還使從前只當蔬菜的竹子成為“搖錢樹”。每到農忙時,三連都要義不容辭地支援,僅勞動力就投入上千個。

苗族群眾也沒忘了三連。連隊的訓練場,是群眾利用農閑時義務在山頭上平整出的;連隊的魚塘、杉樹林,都是寨里從并不寬裕的承包地中擠出來的;每年老兵退伍新兵來隊,苗寨都要跳蘆笙舞、放鞭炮、鳴火槍送別相迎;三連吃的水是從2公里之外引來,這條水管被列為“重要軍事設施”,不論是偶逢山洪或牛馬踩壞,群眾都自覺進行修復。

(刊于1995年8月18日《解放軍報》第3版)

【細節解讀】

不在小稿子里說大話

這是個普通的消息,可說得不多,唯有一個小優點,那就是不在小稿子里說大話。平時(尤其在基層)難免會碰到這樣一些不重大、不突出甚至不新鮮的采訪任務。小事當然也能寫,關鍵是有什么就寫什么,但不要拔高說大話,大家都憎恨在食品中“注水”,在稿子里“注水”同樣不能容忍,千萬不要一弄就列舉幾條措施介紹幾條經驗,導語里還要找個重大主題硬往上掛。

其實,有的稿子沒那么復雜,不妨寫得隨意點,就事論事未嘗不可,所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既不需要歸納順口溜似的經驗,也沒必要硬弄出幾個思想層次。稿子小點沒錯,但故弄玄虛忽悠讀者就是你的不是了。

(作者系解放軍報社原記者部副主任、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