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發事件中軍事媒體創新傳播路徑探析
摘 要: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展示人民軍隊良好形象,是講好中國軍隊故事、傳播好中國軍隊聲音的有力抓手。本文結合“中部號角”新媒體矩陣抗洪援豫報道實踐,探討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如何創新傳播理念和思路,以期為提高軍事新媒體傳播質效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抗洪搶險;軍事新媒體矩陣;宣傳報道;“中部號角”
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展示人民軍隊良好形象,是講好中國軍隊故事、傳播好中國軍隊聲音的有力抓手。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極端暴雨天氣,汛情險情告急。隨著人民子弟兵馳援中原,中部戰區“中部號角”新媒體矩陣(以下簡稱“中部號角”)第一時間傳遞救援進展,持續推出全景式救災報道,立體展現救災官兵良好形象,有力引導輿論走向,在軍內外引起積極反響。
一、依托一線搶險官兵提供最新信息,聯動新媒體矩陣聚合發力
中原災情突如其來,多地受災形勢不明,快速突破信息迷障、回傳一線態勢、向大眾傳遞抗洪信心成為媒體的當務之急。據此,“中部號角”依托一線搶險官兵提供最新信息,聯動新媒體矩陣聚合發力,第一時間傳遞救災一線最新動態。
“零時空阻隔”,權威態勢回傳發布快。隨著7月20日防汛救災任務部署展開,“中部號角”采取前方部隊提供線索,戰區統一會稿、加工,矩陣快發、首發,主流媒體同步共享的應急工作模式,宣傳力量嵌入救援力量之中,前后聯動發力,最大限度反饋救災最新進展,為穩定民心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日21時,中部戰區微博平臺以軍車車隊涉水挺進視頻“河南!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子弟兵!”拉開救災信息發布序幕,短時間內播放量超500萬次、獲贊超4萬次。隨后不斷更新救援動態,平均2小時即在微博播報子弟兵前出進展。其中,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星夜馳援爆破分洪現場的視頻在微博首發后,經“央視軍事”賬號同步轉推,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榜,短時間點擊量近1.7億。軍事新媒體作為報道搶險救援的一支生力軍,首抵一線、現地發聲,極大縮短了信息傳播時距,為救災注入了“強心劑”。
體系化支撐,新聞宣傳創新表達快。“中部號角”團隊同步組織創新宣傳報道,使救援正能量激蕩輿論場。其高效統籌各類資源,“花式”宣傳表達推出節奏快、層出不窮。以原創MV為例,即時作詞作曲的MV幾乎以1天1個的速率推送播出,其中原創歌曲《風雨英雄》第一時間傳遍全網,贊揚軍民同心抗擊汛情,累計播放量達到600萬次。此外,“鄭州聯保中心戰士連夜遞交58份請戰書”微博,推送3小時內破5000萬點擊量;“救援中,你都聽到了什么聲音”等話題被新華網等平臺轉發,話題閱讀量達331萬次。相關生動且及時的宣傳報道,較好地展示了人民軍隊的良好形象,沖淡了民眾面對突發險情的未知、焦慮情緒,樹立了抗災信心。
二、注重把握好報道節奏和火候,客觀展示人民子弟兵風采
中原有難、八方支援。除了承載人民期待的子弟兵,還有各地救援力量奔赴前來以及全社會體系支撐聯動。除了尤為突出的萬眾一心的真摯情感,還有不可忽視的災難殘酷性與嚴重性。這些,給媒體對救災報道的分寸和火候把握提出了很高要求。“中部號角”注重把握好救災報道的時度效,客觀展示人民子弟兵的風采。
通過權威公信力填補民眾信息空白。此次“中部號角”報道部隊援豫救災持續兩周有余,初期側重精準同步救援態勢,最大程度契合民眾信息需求。以發布抗洪訊息總頻次最高的微博平臺為代表,其先后推送相關內容近百條,在21日至23日3天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不明朗或搶險救援的攻堅時刻,平均每天發布微博約20條,約占總量的65%,且以“河南暴雨救援”為主要話題,偶爾穿插“中部戰區在行動”等振奮士氣的消息。上述報道的內容聚焦災情態勢和救援進度本身,通過簡明扼要的文字概括梳理前出力量、總結搶險階段性成果,突出客觀數據事實和直觀現場畫面,弱化“言”的包裝修飾,直接以“行”傳導災情態勢可控的鎮靜情緒,通過權威公信力填補民眾信息空白。
讓整體節奏張弛有度服務救災大局。當救援進程有序推進,主流媒體整體報道宣傳全面鋪開時,“中部號角”把握軍民同心整體基調,注重與地方媒體聯動配合,通過矩陣平臺發布救災“花絮”,傳遞積極樂觀氛圍、回應民眾關切。諸如,添加幽默元素的短視頻“擔心我們吃不上熱乎飯?放心,我們吃的真的很好!”展現后勤保障充足充分,收獲1.5萬次點贊;采訪“抗洪一線解放軍被命令回家陪產”中的指導員“奶爸”,展現災情之下的人情味,網友反響熱烈;刻畫救援行動中的“零零后”戰士群像,展現新生代力量奮起,使得不少網友感慨“自己都還是孩子,就學著班長救別的孩子,都是好樣的”。相關幕后細節的釋出既直擊民眾關切又展現人民軍隊風采,同時避免產生宣傳上的“大陣仗”,讓整體節奏張弛有度,服務救災大局。
三、深化集群效能,增強宣傳報道的親和力
新媒體矩陣的特征之一在于其“專”和“全”并舉,既能實現報道內容的多元化,覆蓋不同受眾所需,也能深化集群效能,協同放大宣傳報道效果。“中部號角”在此次援豫行動中探索創新救災報道新路徑,以整體策劃、相互支撐、層層擴展、輻射聯動的“矩陣化”模式匯聚信息、釋放合力,讓救災中的宣傳報道與輿論引導更具親和力,直擊受眾內心,提高了整體傳播質效。
平臺各有所長,矩陣式集結使其專注發揮自身優勢。“中部號角”在援豫報道中的全面鋪開,對于其中的單個平臺來說,回歸了各自的“專司主營”,在內容上不必兼而有之,突出了各自特點。例如,微博平臺主要負責即時互動與參與性,在權威信息播報上保證了極強的時效性,第一時間安撫民眾情緒,同時就“空投物資是否會損壞”等問題與民眾充分互動、回應關切。微信公眾號主要負責深度文字報道,推出《風雨同舟,七個新聞故事背后的感動!》《“孤島”大營救》等救災故事,生動還原險情驚心動魄、軍民團結一心的場景。其“強國號”依托“學習強國”的知識型平臺優勢,在險情基本穩定之時推出“抗洪精神”黨史微講堂,結合時事升華主題,播放21萬余次,收獲點贊超1.6萬次。多元渠道“各顯神通”形成整體合力,契合各階段大眾信息偏好,使得報道內容深入人心。
信息全渠道覆蓋,進一步擴大宣傳報道面。“中部號角”聚集了社交媒體、問答學習類平臺各2個、視頻直播類平臺7個、新聞資訊平臺8個、音頻類平臺5個,幾乎覆蓋了當前大眾所有主流信息獲取渠道。在此次行動中各平臺不同程度助力了原創MV、原創詩歌、朗誦、插畫等多元信息產品以其最合適的方式發布呈現。同時,盡管“中部號角”上線時間短,“粉絲”不多,但因有跨平臺的“伙伴”給予聯動支撐,同樣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例如,“中部號角”快手平臺上“星夜馳援救災現場”短視頻播放量僅1.4萬,經由快手的“知乎”官方賬號轉推后,播放量達11萬。由此層層擴展,有效地擴大了傳播范圍,提高了搶險救災報道的傳播質效。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