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融媒矩陣 軍事記者

總 編 輯? 張曉祺

主  編 姜興華

副 主 編 楊慶民

美術兼發行編輯? 倪曉麗

責任校對?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興華

本刊顧問

袁永軍 冷? 梅  陳國權

陸紹陽 陳昌鳳?? 趙云澤

隋? 巖? 丁玉寶?? 祁宇博 

顧寶祚 韓壽庚?? 劉鳳橋

劉紹勇? 濮端華?? 陳? 飛

編輯 《軍事記者》編輯部

出版 解放軍報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總發行處 北京報刊發行局

國內統一刊號 CN11-4467/G2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 ISSN1002-4468

國外發行代號 M6261

本刊代號 82-204

訂購處 全國各郵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價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號

郵政編碼 100832

發行電話 010-66720796

電子郵箱 jfjbsjsjz@163.com

從張郁廉新聞實踐探析軍事記者職業素養

作者:■張 涵

摘 要:張郁廉是中國知名的戰地女記者。本文結合張郁廉的新聞實踐,探討軍事記者應具有的家國情懷、專業水平、初心使命,旨在為軍事記者培養職業素養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張郁廉;軍事記者;職業素養

張郁廉是中國知名的戰地女記者。作為抗戰時期較早從事戰地記者工作的女性,張郁廉1938年就深入前線投身抗日救亡的戰地報道。她先后親歷了臺兒莊大捷、徐州大突圍、武漢會戰、長沙大火、重慶大轟炸等重大事件,記錄下一幕幕驚心動魄又震懾人心的場景。后期她出版了自傳《白云飛渡》,記述下這段血與火的歲月。張郁廉的新聞實踐,是中國戰地記者的時代縮影。本文結合張郁廉的新聞實踐,探討軍事記者應具有的家國情懷、專業水平、初心使命,旨在為軍事記者培養職業素養提供借鑒參考。

一、軍事記者只有深情投入才能真正與戰爭共沉浮

2015年,張郁廉之子孫宇立向媒體展示了母親的全部手稿和有關軍民抗戰的真實照片。這些史料體現了張郁廉深厚的家國情懷,文字樸素卻飽含感人真情,讓這位女性新聞工作者的熱血人生以及半個世紀的戰火動蕩躍然紙上。據孫宇立描述,他母親一直是一位愛憎分明、勇于言說的女性。張郁廉自己也曾說:“我是在東北長大,長期受外國人欺壓,民族意識特別強烈,能幫助當時采訪的新聞記者,當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就到前線去了!”就是這樣一位年輕女孩,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滿懷一腔熱情奔赴前線,她的戰地報道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愛國情感。

1938年,張郁廉在湘鄂戰地前線所寫的《長沙附近訪問俘虜》一文中寫到:“當我回到這批俘虜前,我壓制不住我的憤恨!我能親手殺他們!我愿意看日本野獸的血!此恨此仇是永世永代的了,我活著就是為著替我們犧牲了的姊妹兄弟復仇,然而,當時我還是強忍住了。”在這段話里,張郁廉將極度憤怒酣暢淋漓地直抒胸懷,但同時又出于人道主義精神強烈壓抑住這種民族仇恨,正視生命,尊重生命。在武漢撤退時,張郁廉因聽到特三區即將變成“難民區”,心痛不已;當看到老幼成群逃離至法租界特三區時,感嘆道“誰也不知道,我們這些無辜的兄弟姐妹們,將會受到什么樣的遭遇”。從中可以看出,張郁廉對于戰爭重創的不忍與對生命脆弱卻無法挽救的無奈。

其實,這樣直抒胸臆并帶有濃厚個人情感的語句在張郁廉的報道中并不常見,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將自己與祖國命運緊系一起,才有了發自內心的感慨+。對于新時代的軍事記者來說,雖然秉持“客觀”的態度進行新聞報道是一以貫之的原則,但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是可以適當抒發真情實感的。戰爭環境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遙不可及,而軍事記者可以作為公眾的眼睛來觀察戰場、傳遞正能量。

由此可見,軍事記者將自己的家國情懷作為底色來描寫戰爭實況會使新聞報道的感染力增強,讓讀者能夠跟隨作者本身的情感身臨戰場。軍事記者只有深情投入才能真正與戰爭共沉浮。在當下互聯網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軍事記者就更要注意在新聞宣傳過程中緊抓感染力,在內容描寫上飽含真情,用細密的筆觸刻畫出每一個生動的軍人形象和軍旅故事,軍事新聞工作才能不斷煥發生機。

二、軍事記者不僅要有深入前線的勇氣,更要有精準傳達信息的專業水平

與抗戰同時期多在大后方的女性記者相比,張郁廉經常深入抗戰前線進行報道。她將紙筆作為武器,在戰場上四處奔走,記錄下許多珍貴戰爭場面。在她的自傳《白云飛渡》里記錄了自己1938年隨軍到徐州晝伏夜行,歷時21天突破日軍包圍圈的經歷。文中描述道:“我趕緊面朝下抱頭躺著,子彈像雨點在四近仆仆作響,身旁有人呻吟。不知過了多久,敵機飛走了,我清醒過來,坐起,渾身是泥土,腿上有血。”這一段從視覺、聽覺的角度描述出了緊張、驚險的戰爭場面。而此次徐州突圍,張郁廉還有一篇專稿《徐州最后一瞥》中也記錄有“有稀疏的炮聲從西南方傳來,十五、十六日的白天都在松林里過去的,夜里就到長官部等車,在這里每晚都會遇到一些熟識的臉,焦慮的等待出發的消息”。可以看出,張郁廉的字里行間對現場的把握十分精準,從炮聲方位、晝夜變化以及抗戰軍人的情緒幾個方面完整烘托出戰時的焦灼氛圍。

張郁廉在前線報道中不僅正面記錄戰場情況,同時也會多角度記述戰爭中百姓的生活。她在從武漢撤退時撰寫的稿件《這是“武士道”》中寫道:“十幾分鐘后,我們趕到被轟炸的地方,茅屋中彈燒著,火焰隨風蔓延,幾分鐘后,十幾所茅屋都燃燒起來了,居民從火里搶救他們僅有的破舊的棉襖,哭叫、呻吟、怨恨,充滿了這幾條小街道。”稿件真實展現了百姓在戰爭中艱難痛苦的生活。此外,張郁廉還非常注重觀察前線細節。她用“她頭發剪的像男人一樣短,身上穿著一件單薄的綠布軍服”。以及“車窗前站著一位年輕的戰士,披著灰毯,黃瘦的臉上閃爍著一對大的凹下去的眼睛”。分別描畫了戰時女兵干練的形象以及患病戰士憔悴的面容,這些對外貌細節的描寫,從側面展示了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需要年輕女子沖鋒陷陣以及戰事吃緊對軍人的摧殘。

從張郁廉前線這些形象生動、感情真摯的戰地報道中,我們仿佛親眼看到滾滾硝煙、親耳聽到哀鴻遍野、親手觸碰到百姓的淚水,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給國家帶來的災難。

張郁廉的新聞實踐啟示我們,新聞情懷是職業堅守,國防擔當是時代使命。軍事記者不僅要有深入前線的勇氣,也要有在動蕩環境中冷靜觀察的能力,更要有精準傳達信息的專業水平。隨著傳播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全媒體時代的軍事記者只有積極適應復雜的信息環境,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才能書寫出無愧于時代的華章。

三、軍事記者永遠不能忘記的是初心和使命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戰地記者應該由體力充沛的男性來擔當,但新聞界沒有什么所謂的紳士淑女,女性一樣能在記者崗位上發揮特長,只是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艱辛。張郁廉在前線采訪報道時見證了太多戰爭的殘酷無情、家破人亡、生離死別。但是身為一名戰地記者,她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才能夠保持理智和良好的心態去采訪,寫出客觀公正的報道。

張郁廉生性樂觀,總能在戰爭中苦中作樂、積極面對。她在自傳《白云飛渡》里寫道:“只記得在‘風景甲天下’的廣西桂林停留數日,補充物資,并恢復精力,也順便游覽勝景。”能夠在征途中將艱苦阻礙當作是游覽勝景,如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支撐她進行新聞報道的重要因素。在行軍休息時,因為沒有足夠的水清洗雞內臟,與綠豆一起煮過之后味道十分怪異,張郁廉稱,這頓“怪味雞”大餐久久停留在我的味覺記憶。在戰事緊張、槍林彈雨的環境下還能有平和的心態實屬不易。張郁廉這種堅定的信念與自身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養母去世給她帶來沉重打擊,獨自成長求學,在戰事動亂環境中應對各種困難,等等。這些經歷造就了她堅韌的性格、勇敢無畏的精神以及富有正義感的優秀品質。而這些優秀品質正是新時代軍事記者不可或缺的。

張郁廉的理想信念或許和當代軍人的理想信念略有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要為了寫出像“匕首”一樣的新聞報道,既要鼓舞官兵斗志、提振官兵士氣,也要記錄戰爭、書寫真實歷史。

張郁廉的新聞實踐說明,軍事記者永遠不能忘記的是初心和使命。軍事記者要用出生入死的敬業精神與職業追求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向哪里去;我們的初心是什么,我們為什么出發。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