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軍事輿論斗爭的“關鍵語言”
摘 要:自有戰爭以來,軍事語言能力始終是軍隊不可或缺的一種特質戰斗力。本文著眼于提升我軍輿論戰快速反應能力的現實需要,圍繞高質量完成軍事輿論斗爭的使命任務,從頂層設計、形象構建、實戰標準、人才隊伍、科技創新等五個維度,對加快推進我軍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有機銜接提出五點思考。
關鍵詞:“關鍵語言”;軍事輿論斗爭;銜接
全媒體時代,矗立于世界舞臺的中國軍隊,其一舉一動都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成為西方敵對勢力攻擊滲透的重點。面對“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格局和傳播語境,我軍如何高質量做好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準備工作,加快推進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有機銜接,成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必須直面的一道時代課題。
自有戰爭以來,軍事語言能力始終是軍隊不可或缺的一種特質戰斗力。而“關鍵語言”能力則是軍事語言能力的構成要素之一。本文從頂層設計、形象構建、實戰標準、人才隊伍、科技創新等五個維度,對加快推進我軍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有機銜接提出五點思考。
一、完善頂層設計,打通“關鍵語言”力量應急應戰的輿論快反戰略通道
所謂“關鍵語言(critical languages)”,是指那些由政府認可的,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科學研究和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的語言和方言[1]。從本研究實際出發,本文所指的“關鍵語言”,是指“在進行平時軍事輿論斗爭和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準備過程中,被敵方定為官方語言并使用的或已掌握以備使用的,且能對加快推進我軍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有機銜接產生重大影響的語言或方言”。
不同國家的軍隊對“關鍵語言”有不同的認識。美軍自冷戰時就認識到,“關鍵語言”攸關國家安全。早在冷戰結束后,美國政府就開發了一項新的專門為國防部門輸送高端“關鍵語言”人才的“國家安全教育計劃”(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 NSEP)[2]。21世紀后,美國政府對“關鍵語言”的重視程度更是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2006年1月5日至6日,美國白宮在華盛頓主辦大學校長國際教育峰會,與會者以國家安全為訴求,強調學習“關鍵語言”的重要性。會上,小布什總統宣布了《2006年國家安全語言計劃》,并宣稱這一計劃是為了保衛美國的國家安全。
作為全方位的涉及國家安全的語言計劃,該計劃涉及美國的防衛、外交、情報和國民教育,是美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關鍵語言戰略計劃[3]。拋開美國的語言霸權不論,從提升我軍輿論戰快速反應能力的現實需要來看,該計劃對我們是有啟示作用的。
目前,我國政府和我軍在頂層設計層面對“關鍵語言”戰略性的指導計劃或方案都亟待推進。如前所述,軍事語言能力始終是軍隊不可或缺的一種特質戰斗力,而“關鍵語言”能力則是軍事語言能力的構成要素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關鍵語言”對輿論斗爭的現實意義絕不可簡化為掌握幾門關鍵外語或方言而草草了事,它與國內外形勢、國家安全、敵我態勢和軍事斗爭準備需要密切相關,僅僅依靠我軍各級新聞傳播部門的一批外語人才不可能全時全域滿足應急應戰的軍事輿論快反需要。因此,完善頂層設計,從源頭上厘清“關鍵語言”戰略對我軍軍事輿論斗爭的重要現實意義,打通“關鍵語言”力量應急應戰的輿論快反戰略通道勢在必行。
首先,可考慮在高端研究層面發布“關鍵語言”動態清單,為打通應急應戰的輿論快反通道從語言源頭上明確對象,做到有的放矢、精準備戰。
其次,可結合“關鍵語言”動態清單,制訂相應的服務于軍事輿論斗爭快速反應平時和戰時“關鍵語言”戰備值班方案。
再次,可考慮結合“關鍵語言”動態清單,為“關鍵語言”建設構建強有力的方案,提供各“關鍵語言”資源建設方案,建設“關鍵語言”輿論戰案例庫、案例預演集,進行案例模擬推演對抗與評估,形成“關鍵語言”建設合理構建、協調發展、有效補充的相關戰略,形成“補齊短板、鞏固強項、合理協奏、強力保障”的態勢,謀求平時“攥得住、練得勤、織得密、合得緊”,戰時“用得上、斗得狠、擊得準、打得贏”,確保“關鍵語言”力量服務應急應戰的軍事輿論斗爭快反通道順暢無阻。
二、做好形象構建,用好“關鍵語言”配合“大外宣”格局提升軍事輿論斗爭質效
構建形象不可能脫離語言,語言既是形象的文化符號載體,也是其情感符號載體,更是其背后所蘊含的價值觀的載體。一支軍隊的形象,連同這支軍隊中的個體形象,總要依靠具有這支軍隊鮮明特色的語言才能變得豐滿鮮活起來。在我軍形象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關鍵語言”不僅起到符號轉換的載體作用,更肩負著溝通人心的“文化橋梁”這一特殊使命。
“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需要認清的是,西方媒體誤讀中國軍隊、對中國軍隊以負面報道為主的做法由來已久[4]。當前,我軍形象跨文化傳播的總體質效與提升我軍軍事軟實力的現實需求還有一定差距,與“大外宣”格局下開展軍事對外傳播工作的現實要求相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用好“關鍵語言”做好我軍形象構建和新聞傳播工作,配合“大外宣”格局提升軍事輿論斗爭質效,是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這里所說的“用好”,至少可從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首先,要從數量和質量上切實掌握一批“關鍵語言”,不僅要會說會用,還要做到與開展平戰時輿論斗爭密切結合,確保“關鍵語言”既能發揮精準解析對方輿論意圖的“觸角”作用,又能發揮傳播我軍正面形象塑造利己輿論態勢的“天線”作用,還能發揮溝通人心瓦解敵軍的“橋梁”作用。
其次,要深研精研“關鍵語言”國家、地區的軍事力量在進行跨文化傳播、開展軍事輿論斗爭中所采用的傳播模式和話語范式,綜合運用話語分析策略、敘事策略、認知心理策略等多種策略,探究這些國家(地區)的軍事力量在開展輿論斗爭過程中所發布的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模態傳播產品背后的語言現象、語言特征、語言規律,結合我軍實際吸收其中積極合理的因素,“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扭轉“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格局和傳播語境囤積“語言彈藥”。
再次,要密切配合“大外宣”格局,分清敵我友,通過“關鍵語言”舉措做好我軍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形象傳播工作,通過“關鍵語言”工具做好團結國外(地區)中立民眾力量、增信釋疑的輿論引導工作,增進“關鍵語言”國家和地區的普通民眾對我軍形象的認同感。
三、堅持實戰標準,錘煉用在平時決勝戰時的“關鍵語言”
“關鍵語言”不是科研噱頭,更不是作秀,圍繞“關鍵語言”加快推進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有機銜接,必須堅持實戰標準,緊盯軍事輿論斗爭前沿陣地和主要對手,把衡量“關鍵語言”建設工作的一切目標任務用“戰斗力標準”的一把尺子量到底。軍事輿論斗爭的精髓在于謀求輿論上對敵方形成“心勝”的壓倒性優勢。
首先,要深鉆細研現代輿論戰的作用機理,尋找“輿論戰”與“語言戰”彼此在要素、信息和認知間的契合點。比如,輿論戰的主要功能在于弘揚戰爭正義,爭取民眾支持;揭露對手,抨擊其不仁不義;激發己方斗志,凝聚軍心士氣;削弱敵方斗志,分化瓦解敵軍。而縱觀世界戰爭史,語言在戰爭中的作用,經歷了從熱兵器時代的心理軟殺傷,到冷戰時代的信仰準殺傷,再到信息化戰爭時代的受眾大規模殺傷等三個階段[5]。語言越來越成為戰場上瓦解敵軍意志、摧毀敵軍信仰、擊潰敵軍心理防線的重要武器。由此觀之,語言戰與輿論戰二者之間在功能上有著很多相似之處,這正是利用“關鍵語言”支撐軍事輿論斗爭的理據所在。
其次,要分清主次,分批建設,首先建設、完善一批軍事輿論斗爭迫切需要的“關鍵語言”。針對這些第一優先級的“關鍵語言”,在建設和完善過程中不僅要從語言本身著手,更要考慮其語言背后的政治、宗教、意識形態等超語言的社會要素以及這些要素在平時和戰時對開展軍事輿論斗爭的正反兩方面影響,未雨綢繆,提前拿出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可以按照“應用一批、研究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分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關鍵語言”建設與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銜接,確保“關鍵語言”的質量和效益滿足未來輿論戰需要。同時,要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遵循國防語言建設中的“經濟原則”,不搞重復建設,不搞面子工程,未來輿論戰需要什么語言,就重點研究、建設什么語言。要堅持多元渠道,避免單一模式,多措并舉拓寬“關鍵語言”研究和培養模式;要堅持前瞻儲備,提高應急能力,從戰略儲備和戰役投入的角度出發確保“關鍵語言”建在平時、用在平時、決勝戰時;要堅持資源共享,避免重復建設,統籌協調軍地資源實現“關鍵語言”共研共建共享的我軍特色“關鍵語言”建設模式[6]。
再次,要根據軍事輿論斗爭現實需求靈活機動地調整“關鍵語言”研究、建設和使用的戰略戰術,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備戰打仗的宏觀要求出發,確保未來的仗怎么打、和誰打,我軍的“關鍵語言”就怎么建、針對誰而建,確保不管遇到任何對手都能聞令而動,決勝輿論疆場。
四、統籌人才隊伍,加緊“關鍵語言”人才儲備與輿論斗爭“人才方陣”平戰銜接
研究、建設服務于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的“關鍵語言”,在完善頂層設計后,人才就起著關鍵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征用29名印第安納瓦霍族人組成了少數民族情報部隊,使用由納瓦霍詞匯編譯成密碼進行戰時情報傳送,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取勝硫磺島戰役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預見,對未來交戰雙方而言,誰掌握了“關鍵語言”的人才資源,誰就占領了軍事輿論斗爭的“人才高地”。對我軍而言,統籌人才資源,加緊“關鍵語言”人才儲備與軍事輿論斗爭“人才方陣”的平戰時銜接,已經成為加快推進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有機銜接的關鍵一環。
首先,統籌人才資源,要弄清統籌什么樣的人才。這里所指的人才,一是指“通才”,二是指“專才”。所謂“通才”,是指服務于我軍軍事輿論斗爭的“關鍵語言”人才,應具備扎實過硬的外語基本功和語言學研究方法、寬廣深厚的外國(地區)文化知識儲備和必要的計算機知識,這是遂行平時輿論斗爭的基本要求。所謂“專才”,是指這一類“關鍵語言”人才還需立足崗位戰位工作要求,具備扎實的外國(地區)軍事文化素養、新聞傳播學素養、心理學甚至認知科學等交叉學科的專門知識。相比“通才”而言,“專才”在戰時軍事輿論斗爭可能發揮更為重大的作用,因為對于這類“關鍵語言”人才而言,語言本身是他們開展軍事輿論斗爭的基礎工具,而新聞傳播學、心理學甚至認知科學等學科的知識儲備,為他們把握輿論斗爭局勢、引導輿論斗爭走向提供了多種視角和方法,這對于瞬息萬變的戰時軍事輿論斗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要弄清通過何種方式統籌人才資源。統籌軍地語言人才資源、取“最大公約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直接途徑,但有效性針對性仍顯不足。根據《2019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全國開設外語類專業的高校數量多達上千所。就各外語類專業的招生情況而言,日語、德語、朝鮮語在非通用語種中招生規模最多,但其他非通用語種招生規模總計不到兩成。但是,“其他非通用語”作為“少數語言”,未必不是軍事輿論斗爭中所需的“關鍵語言”,而從現實來看,掌握“少數語言”的外語人才數量無論從軍地任何一方來看都可謂捉襟見肘,這就造成了現實人才資源和人才資源需求之間的缺口。基于此,建議我軍相關部門精準調研軍事輿論斗爭對“關鍵語言”人才在語種分布、缺口程度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一方面繼續依托地方高校培養外語人才,擇其優者服務軍事輿論斗爭戰線;另一方面加緊自力更生,依托軍隊院校外語教育資源為我軍軍事輿論斗爭精準輸送更多“關鍵語言”方面的人才,特別是這方面的“專才”。
五、依靠科技創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關鍵語言”儲、用、研三位一體大平臺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對“關鍵語言”的資源儲備、使用和研究業已逐漸脫離以人為絕對主導的傳統模式,進入到人機交互、人機互聯、人機融合的嶄新天地。唯有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關鍵語言”儲、用、研三位一體的強大技術平臺,特別是人工智能、語言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乃至建立在強大自然語言處理基礎上的創新型高端技術平臺,使得智能時代的軍事輿論斗爭走向平戰一體、多語一體、智能指揮、智能對抗、智能決策、智能預測、智能打擊和智能評估。
在智能時代,語言與互聯網技術深度捆綁,空前改變了軍事輿論斗爭的組織形式和發生樣式。任何一個涉軍輿情點中的內容一旦被人掌握截取,經過VR、深度偽造、機器學習算法等互聯網技術的一番處理,便可在“關鍵語言”的輔助下被互聯網不可控地傳播,產生難以估量的輿論后果。換言之,在智能時代,任何一種“關鍵語言”都不再是語言本身,而是幻化成了可以被技術所掌控、支配的工具。但這并不意味著“關鍵語言”在智能時代喪失了生命力,因為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多模態的手段如何進步,互聯網終端所呈現的輿論產品依然要通過語言為載體—以文字、圖像或其他形式—為受眾所接收。歸根結底,即便在智能時代,語言仍然是信息的最底層載體,“關鍵語言”的作用和地位仍不容小覷。
首先,“儲”是基礎。可依托“云”技術構建我軍軍事輿論斗爭“關鍵語言”綜合服務平臺,把語種資源、人才資源、語言裝備資源(如機器翻譯等)融于一體,解決我軍各級新聞傳播部門面對語言資源使用時的難題。
其次,“用”是關鍵。依托“關鍵語言”綜合服務平臺,可以根據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需要,有針對性地、全天候地調取任意一種“關鍵語言”,并對掌握這門“關鍵語言”的人才進行篩選。不僅如此,在高度智能化平臺的幫助下,還可對敵我雙方輿情態勢進行精準分析,實時研判對方意圖,提前預警并在語言層面給出應對預案,隨時準備遂行輿論反擊任務。
再次,“研”是必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化的“關鍵語言”綜合服務平臺,可在大數據、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認知計算等技術的助力下對我軍平戰時軍事輿論斗爭的成熟做法、不足之處進行深入研究,對敵方輿論戰所使用的語言特征、話語范式、敘事策略、認知框架等內容進行基于語言學、心理學、新聞傳播學和認知科學等跨學科領域的深入研究學習,為我軍軍事輿論斗爭平戰時銜接提供寶貴的智力支持。
注 釋:
[1]李艷紅.《美國關鍵語言戰略實施體系的構建和戰略目標》,[J].外語研究,2016(2):1.
[2][3]李艷紅.《美國關鍵語言戰略實施體系的構建和戰略目標》,[J].外語研究, 2016(2):2-3.
[4]劉開驊.《中國軍隊形象跨文化傳播中的媒體誤讀及其消解策略》,[J].現代傳播, 2012(9):14.
[5]梁曉波.《語言在戰爭中原來有著這樣的作用》,[EB/OL].光明網,https://politics.gmw.cn/2019-05/20/content_32849538.htm. [2021-04-05][2019-05-20].
[6]梁曉波.《經濟原則指導下的國防語言能力建設—戰略與舉措》,[J].中國外語, 2019(7):25-27.
[作者分別系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防和軍隊改革視野下的國防語言能力建設研究”(編號:16ZDA21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