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軍事歷史題材連環畫的編輯實踐與素養 ——《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出版帶給我們的思考
摘 要:以連環畫的形式開拓軍事歷史題材尤其是紅色經典的出版工作,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本文以《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的出版為例,從一線編輯實踐出發,探討連環畫編輯工作如何在提升史識水準、樹立精品意識、強化大歷史觀三個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增強有效掌握史實的判斷力、提高精準完善文本的把控力和靈活運用軍史的領悟力。
關鍵詞:編輯工作;軍事出版;連環畫;《星火燎原》
大型革命史料叢書《星火燎原》被譽為“用紅寶石砌成的萬里長城,記述中國革命戰爭的東方史詩”,是革命前輩建立新中國的“紅色家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如何讓這樣一座傳承紅色基因的燈塔始終閃耀時代的光芒,特別是讓廣大青少年喜歡看、能接受,從中汲取精神養分、受到啟迪教育,是軍事出版工作必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重大課題。解放軍出版社(以下簡稱“出版社”)堅持走紅色經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道路,策劃出版了《星火燎原》百集連環畫系列叢書,以連環畫的形式把中國革命戰爭的故事圖文并茂地呈現給受眾。該系列連環畫叢書被列入慶祝建黨90周年重點出版物,“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成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軍史系列連環畫叢書,被譽為“軍史小通史”,在軍內外引起積極反響。
眾所周知,連環畫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的藝術產品,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集繪畫、文學、裝幀于一體,具有其特殊的藝術性,又稱連環圖畫 、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作為一種通俗讀物,其寓教于樂的形式老少皆宜。由于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不僅創作上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而且對于研究者而言也具有相應的史料價值,還可以直接面對普通大眾,對讀者的文化層級要求不高,因此影響面廣泛。把《星火燎原》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給新世紀的年輕一代讀者,顯然是應該探索和實踐的方向。本文以該系列連環畫叢書的出版為例,探討連環畫編輯工作如何在提升史識水準、樹立精品意識、強化大歷史觀三個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增強有效掌握史實的判斷力、提高精準完善文本的把控力和靈活運用軍史的領悟力。
一、不斷提升史識水準,增強有效掌握史實的判斷力
《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形式上雖然是連環畫,實質上是軍史普及讀物,史實是這套叢書的生命。從確定篇目到框定內容,從創作腳本到專家審讀,從繪畫創作到文圖合成,都必須把尊重史實擺在第一位。編輯作為作品出版的主導者,作為腳本作者、繪畫畫家、校對印務的協調者,就必須不斷提升史識水準,在還原歷史現場、尊重歷史真實上下功夫。
一是要以權威文獻為依據。編輯要學會使用權威工具書對相關史實進行反復考證,確保不出差錯。比如,1947年3月至7月,西北我軍部隊的番號和指揮員進行過多次調整,加之一些個人回憶中的說法也不統一,導致連環畫腳本初稿個別細節與史實不符。例如,連環畫《轉戰陜北》的腳本初稿不少地方就將西北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西北野戰兵團等概念相混淆。編輯通過查找《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百科全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叢書》《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等權威史料,掌握了“3月16日組成西北野戰兵團、7月底定名西北野戰軍”等重要歷史節點,研究確定了各個時期對西北我軍的稱謂,保證了史實的準確。
二是要請權威專家當后盾。《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編撰工作一啟動,出版社就邀請了軍事科學院的專家擔任顧問,對一些疑難問題提供咨詢,協助把關。如《從祁連山到延安》的腳本提到一個地點“達坂”,編輯起初與腳本作者溝通,作者并沒有提供權威性出處,于是編輯又多方查找相關資料,發現有的回憶文章提到“柴達坂”,有的則是“豐達坂”,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等權威工具書中沒有提及這個地名。編輯為此多次前往軍事科學院找相關軍史專家咨詢求教,最后經過反復考證,證實這個地名應是“豐達坂”。
三是要去偽存真細探究。《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的編輯涉及大量史實考證認定,不僅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重大戰役的前因后果、關鍵人物的重要活動等不能出現任何差錯,一個微不足道的地名、一個不太重要的時間也不能出現紕漏,否則就會影響到叢書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如《游擊贛南》中關于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賀昌的突圍和犧牲時間,腳本初稿為1935年3月9日突圍時犧牲。經編輯翻查史料,確定賀昌是與項英、陳毅一起最后一批突圍的,但又是先于項、陳帶兩個營先走的,因此賀昌突圍時間肯定應在1935年3月3日集體突圍之后和項、陳10日晚突圍之前,犧牲時間則肯定在9日與中央最后一次電臺聯絡之后。經過與專家學者周密細致探究,編輯根據相關史料去偽存真,最后判斷其突圍時間為3月9日,犧牲時間為3月10日。
二、牢固樹立精品意識,提高精準完善文本的把控力
為了把《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打造成精品力作,出版社專門組建了五支隊伍:一支由軍內外熟知軍史知識的作家組成的作者隊伍;一支由連環畫界專業人士組成的顧問隊伍;一支由具有豐富軍史知識的編輯組成的編輯隊伍;一支由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所研究員組成的專家隊伍;一支由國內最優秀的連環畫畫家組成的畫家隊伍。編輯隊伍始終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于保證圖書質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在腳本上打基礎。連環畫的腳本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以青少年為主要讀者的連環畫,其腳本必須用凝練而又生動的現代語言來講好故事。盡管腳本的作者都是軍史專家,卻未必熟悉青少年讀物和連環畫創作規律,因此,編輯的修改加工就極為重要。編輯參與腳本修改完善時,必須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既要保證內容的完整性、邏輯性,又要強化畫面感、動態感,盡可能增加故事性和趣味性,同時還要考慮腳本是否利于畫家通過畫面呈現,甚至還要根據連環畫的篇幅限制每條內容的字數,等等。比如,《游擊贛南》一書中有叛徒龔楚帶人上山圍捕項英和陳毅的情節,腳本初稿采取平鋪直敘的方式,使得這一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波折和懸念,讀起來平淡無味。因此,編輯與腳本作者商量,調整敘事策略,先不告訴讀者龔楚已經叛變,而是根據歷史事實,改變敘事方式,說清楚其后來槍殺游擊隊員時才暴露叛徒身份,更凸顯叛徒的陰險毒辣,可讀性更強。
二是要在細節上求突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挖掘紅色資源,讓更多的年輕人獲得歷史啟示和營養,是出版《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的目的。因此,編輯就要在確定選題后,多方收集與主題有關的回憶文章、零散史料,從中尋找那些重要的、關鍵的、動人的細節,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腳本中,增強系列連環畫的思想力、感染力、影響力。比如,《從祁連山到延安》講述的是幸存的西路軍將士如何千方百計突出重圍尋找組織繼續革命的故事。編輯中,編輯從一篇回憶文章中發現了警衛戰士陳富貴犧牲的情節:警衛班夜間休息時找到一個山洞,副班長讓戰士們進山洞避寒,因山洞狹小,自己只能把雙腿暴露在洞外。早上副班長雙腿被凍僵,無法挪動,陳富貴毫不猶豫抱起副班長的腳放到自己懷里溫暖,因又餓又冷最終犧牲。副班長舍不得放下陳富貴,背著他的遺體走了很遠……經與腳本作者商量,編輯在文本中增加了這個細節,使得作品更加形象生動。
三是要在繪畫上求精準。相對腳本來說,連環畫的畫面所占篇幅更大,信息量更大,特別是由于畫面展示的信息很多時候不像文字那樣直接,差錯也不像文字那樣明顯,更容易出現無心之失。出版社盡量請知名畫家參與創作這套系列連環畫,但畫家并不都具備相應的歷史素養和軍事素養。這就要求編輯、出版者必須加強對畫面的把控,堅決杜絕軍事、史實方面的差錯,保證不出任何紕漏。因為《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涉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眾多領袖人物、開國將帥,每一幅畫面不但要總體形象上吻合,整體氣質上更不能出問題。而畫面中涉及到的旗幟、服飾、標語、建筑、食物、家具和風土人情、自然風貌、人文地理等,都要符合事實。比如,《攻克石家莊》的時間是北方的冬天,第一稿的畫面卻是樹葉茂密、衣衫單薄,這就必須修改。《買器材》的故事發生在上海一帶,編輯就提前與畫家溝通,強調場景中要表現出南方樹木、小橋流水、屋頂青瓦等等自然和人文風貌。
三、持續強化大歷史觀,提升靈活運用軍史的領悟力
《星火燎原》系列連環畫共100本,絕大多數都是以某次戰役、戰斗或作戰行動為背景,敵我態勢、兵力部署、武器裝備、作戰進程以及作戰中突出的人物和事例,都會在腳本和畫面中體現。因此,編輯就必須持續強化大歷史觀,掌握歷史主動,提高靈活運用軍史知識的領悟力,加強對整個作戰進程、重要作戰環節以及涉及的有關具體軍事常識的學習和掌握,與作者一起共同完成作品的創作。
一要積極掌握主動權,提升宏大敘事的本領。比如,《百團大戰》選題,是以《星火燎原(全集)》中的6篇文章為基礎改編而成的。百團大戰共進行了三個階段,105個團參加戰斗,大小戰斗1800余次,歷時5個多月,而這6篇文章則只是每位作者根據其親身經歷各自描述的一個片段。為了通過有限的篇幅反映百團大戰的全貌,編輯專門制作了條目線索表,將百團大戰三個階段的戰斗情況、參戰部隊、攻擊對象、重要人物、取得戰果一一列表,把每個階段的各次具體戰斗都分配到相關條目,每個條目精準匹配具體內容。然后,編輯拿著條目線索表與腳本作者反復溝通、一起研究,最終把腳本控制在150條、每條不超過120個字,做到主線突出、主次分明,全面精準地反映了百團大戰的全貌。再比如,《打進濟南府》選題,濟南戰役的參戰部隊分為攻城兵團和打援兵團,攻城兵團又分為東西兩個集團,打援兵團又分為阻援集團和打援集團。而國民黨軍在濟南的防御部署,又分為距城30公里,面積600多平方公里的外圍防御地帶、基本防御地帶和核心陣地。核心陣地又分為外城、第二線陣地和商埠、第一線陣地。編輯如果不把這些情況全部搞清楚,對濟南戰役進程就會一頭霧水,既對腳本提不出意見,也對畫面說不上話,進而完全失去出版工作的主導權。
二要積極發揮主動性,杜絕發生常識性錯誤。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軍部隊番號變動頻繁,稱謂五花八門,如果不懂軍事知識,在處理這個時期的腳本時就容易出錯。《星火燎原》連環畫系列叢書跨越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三個時期,不同時期我軍的編制、軍服、武器和主要戰斗方式差異很大。同樣,敵人的這些情況也都有很大變化。因此,編輯就要積極發揮主動性,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這些軍事歷史知識提前告知畫家,否則難免在畫面上出現紅軍大口徑火炮射擊、八路軍戴著紅五星、桂系軍閥坦克“圍剿”紅軍等常識性錯誤。
三要積極提升創造性,善于在微觀敘事上做文章。《齊會殲滅戰》腳本的初稿沒有提及關向應,編輯翻查《星火燎原(全集)》的相關篇目,當事人的回憶也確實沒有提及。事實上,齊會殲滅戰發生在1939年4月,作戰部隊是八路軍120師,該師政委正是關向應,因此編輯對腳本中沒有寫到關向應產生了疑問。為此,編輯多方查找史料,用情、用力、用心在微觀敘事上做好文章,確認當時120師主力在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的率領下,千里馳援冀中抗日根據地,與冀中軍區部隊共同戰斗,在河間齊會地區對進犯日軍實施外線速決的進攻戰。按照這個研究結論,編輯對腳本進行了補充完善,保證了故事的完整準確。
(作者單位: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