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趨勢:提升我軍軍事信息精準傳播能力——智媒時代軍事信息的精準傳播研究
摘?要:以算法促進精準傳播,提升軍隊與國家的國際話語權與戰略傳播能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點課題。本文在介紹智媒時代軍事信息實現精準傳播的算法原理、分析軍事信息實現精準傳播面臨的主要挑戰基礎上,從“體系建設”“策略開發”“力量培育”等維度,探討了提升我軍軍事信息精準傳播能力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算法;智能傳播;精準傳播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加快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這給提升我軍軍事信息精準傳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一輪的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推動下,智能化軍事變革正走向縱深,世界各國紛紛將人工智能作為“改變戰爭游戲規則”的關鍵技術,加強頂層設計與戰略布局,尤其是在智能傳播領域,通過算法驅動精準傳播的做法方興未艾。我軍需要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以算法促進精準國際傳播,講好中國軍隊故事,提升國家戰略傳播能力。本文在介紹智媒時代軍事信息實現精準傳播的算法原理、分析軍事信息開展精準傳播面臨的主要挑戰基礎上,從“體系建設”“策略開發”“力量培育”等維度,探討提升我軍軍事信息精準傳播能力的方法路徑。
一、智媒時代軍事信息實現精準傳播的算法原理
當前,由于社交媒體以及物聯網的興起,網絡社會逐漸成型,計算社會科學也隨之興起。計算社會科學通常使用大型復雜數據集,通過信息自動抓取、社會網絡分析、復雜性模型等計算或算法解決方案從這些數據中生成模型和推論,檢測、研究社會學理論在各種領域的適用性。具體來看,基于社交媒體平臺的算法運作,主要包含目標受眾的計算、傳播路徑的計算以及傳播內容的計算,具有規模指數化、手段數字化、效果精確化的鮮明特征。
(一)目標受眾的計算
抓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形成個人畫像;分析用戶的發帖數量與互動數據,結合其政治態度和價值傾向,預測用戶在面對危機、沖突乃至戰爭時的情緒、態度以及行動取向。在議題的設置、引導以及交流互動的過程中,算法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喜好、心理需要等,靈活地調整交流策略與引導策略,更好地訴諸用戶的利益、情感以及心理需求,使得說服的效果更加隱秘。
(二)傳播路徑的計算
通過引用大數據分析和多元主體建模等計算社會科學方法,確定特定輿論議題的生成態勢、傳播路徑、傳播規模、傳播趨勢、情感傾向等要素,重點分析引發爆點的關鍵節點與關鍵人物,必要時實施信息溯源與交叉對比。對傳播路徑的計算還包括對傳播趨勢的預測以及利用相關技術手段對傳播路徑的目的性干預,達成己方的傳播效果。
(三)傳播內容的計算
在對目標對象和傳播路徑計算的基礎上,精準選取投放媒體,針對不同的事件與傳播對象確定不同的敘事框架與敘事話語。信息投放之后能夠基于大數據與云計算迅速得出不同文本信息的傳播效果,并進行不斷調整和修訂達成傳播目標。在對傳播內容的計算中,不僅關注事實對傳播對象的影響,同時更加關注信息對情緒、態度、價值觀、潛意識等認知層面即時或深層次的影響,其針對性和指向性更強。
二、智媒時代軍事信息實現精準傳播面臨的主要挑戰
當前,世界各國軍隊在信息傳播領域加速人工智能布局,在算法技術與邏輯的加持下,基于國內外社交媒體平臺的信息博弈與精準傳播成為爭奪的焦點。具體來看,我軍在推動軍事信息的智能化與精準化傳播方面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
(一)各國開展體系化的計算宣傳能力建設構成威脅
201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啟用計算宣傳形塑形象,引導國際國內輿論,并將其視為最有效精準打擊“武器”之一,部署在意識形態斗爭、輿論斗爭一線。牛津大學“計算宣傳研究項目”小組自2016年以來連續多年跟蹤世界各國計算宣傳的發展狀況,發布《全球有組織的社交媒體盤點》系列報告,2020年度的報告顯示,利用計算宣傳開展虛假信息傳播的國家從2017年的28個增長到2020年的81個,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報告指出,政府、軍隊、政黨是計算宣傳最主要的使用者,此外,私人公司、民間社會組織以及個體對計算宣傳的應用也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報告指出,網絡部隊(CyberTroop)、私營公司以及大型新媒體平臺將在以后發揮更大的作用。這種體系化的輿論力量建設與布局需要引起高度關注,提前做好防范。
(二)武器化的意識形態宣傳嚴重威脅國家與軍隊安全
當前,各國紛紛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及算法影響政治、經濟、文化,在沖突與戰爭中達成特定目標。從更加廣泛的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算法霸權的掌控者正在推動武器化的意識形態宣傳,并試圖把控其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話語權。可以預判的是,“武器化的敘事者試圖通過產生復雜性、混亂、政治和社會分裂來破壞對手的文明、身份和意志力。它可以作為明確的軍事或地緣政治沖突的一部分在戰術上使用,也可以作為減少、中和以及擊敗一個文明、國家或組織的一種戰略手段”。這種以國家和政府為攻擊對象,以平臺技術和話語霸權定向限制和打擊的做法,會對我國的國際形象以及國家和軍隊安全產生影響。
(三)算法認知戰在“混合戰爭”中存在不可控風險
在算法認知戰中,人工智能雖然可以實現大量開源情報的分析,但其推薦算法更是加速了虛假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此外,社交媒體用戶構建此類人工智能引擎和機器學習模型的門檻開始變低。特別是此前“深度偽造”技術需要掌握復雜的技能,而現在可在編程零基礎的情況下被創建,并且“深度偽造”的相關工具能輕易在網絡上進行免費下載或購買,并被非法應用于特定的場景引發混亂或沖突。需要指出的是,“算法+認知”的組合直接瞄準的是目標受眾的“心智”,如果算法的價值觀本身存在偏差,再加上技術的濫用,容易導致沖突的升級和不可控。
三、智媒時代軍事信息實現精準傳播的著力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軍事力量常態化多樣化運用,堅定靈活開展軍事斗爭,塑造安全態勢,遏控危機沖突,打贏局部戰爭”。這為探索智媒時代軍事信息精準傳播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軍在推動軍事信息的智能化傳播過程中,需要瞄準現實困境與挑戰,瞄準新戰爭形態對信息傳播提出的新要求,在體系建設、策略開發、力量培養等多個方面提優升級,為推動國際國內場域的精準傳播打下基礎。
(一)體系建設:強調以算法對抗算法,加強智能傳播的體系化建設
“以算法對抗算法”,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來預警、阻止和消除算法霸權和算法偏見對我國和我軍的負面影響,實現精準國際與國內傳播,需要未雨綢繆,進行體系化的建設。
從運作模式來看,需要系統提升應對智能傳播的預警、分析、評估及應對能力。大數據的優勢在于預防、預警和預測,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將分散在網絡上的輿情進行收集、分析和比對,實現從宣傳信息到決策情報的轉變。此外,要做好分析和評估工作。風險評估工作包括確保設計和建構工具以減輕模型和數據層的偏見,確保有適當的協議促進透明度和問責制,避免執行的偏見和人為因素。在應對層面,可以根據監測與評估的結果,聯動國家與軍隊等多種宣傳力量,開展戰略傳播以達成目標。
從基建層面來看,需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智能傳播相關技術的研發。網絡基礎設施是智能傳播的支撐系統和能力系統,脫離基礎設施談論智能傳播則毫無價值。為此,需要立足實戰、長期布局,縝密規劃,建立國際級和軍隊級的專屬互聯網,開發全球主導的基礎軟硬件,在全球部署態勢感知平臺。譬如,俄國防部已經建設完成專屬的軍事互聯網—“多服務通信傳輸網”(MTSS),可用于俄聯邦政府準備打造的國家級“主權互聯網”(SI),確保國家在數字空間的安全,并在俄烏軍事沖突中得到檢驗,值得深入研究。
(二)策略開發:從“計算科學+社會科學”雙路徑出發,打造系列應對工具庫
當前,網絡媒體的生態已經進入“人+算法”“人+社交機器人”的共生狀態,人已經成為網絡社會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對于機器行為要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建立“計算科學+社會科學”的協同研究機制,讓應用于智能化傳播實戰的“工具箱”不斷得以豐富和完善。
在計算科學領域,科學家將對宣傳者、信息流、接受者進行編碼化、模型化和數據化,從機器人識別、社交機器人技術開發、仿真模型、信息擴散模型、虛假信息識別模型、網絡攻防等方面進行研究。以社交機器人的應用為例,在積極防御方面,要勇于用社交機器人進行輿論亮劍、針鋒相對,通過啟用并放大“擬人化”輿論領袖社交機器人引導輿論走向,同時利用宣傳機器人、跟隨者機器人和路障機器人開展程序集合、各司其職,展開議程設置,化解輿論壓力。在主動進攻方面,要善于利用社交機器人完成預測人工用戶屬性、分析社會行為網絡、監測意見領袖情報搜集任務;借助特定事件引發共鳴,造成強大規模效應,從而占據輿論斗爭先機。
如果僅僅從網絡安全、算法結構等角度研究智能傳播的社會現象,并不能完全解釋算法對社會結構、政治格局以及軍事斗爭帶來的影響。如何從社會科學的視角來研究算法革命對社會沖突或戰爭的影響是當前面臨的新的挑戰。為此,要拓展計算科學中“算法+”路徑,實現“算法+認知戰”“算法+輿論戰”“算法+心理戰”“算法+腦控戰”,探索計算應用在處理不同戰爭情境時的應用特點,并加以合理改造和利用。
(三)力量培育:發展“官方+民間”的智能傳播隊伍與力量,相互配合釋放戰力
在智能傳播的力量建設方面,需要建立多元主體的共存模式,做好多重力量的相互配合,最大限度釋放精準傳播的戰力。
發揮政府在智能傳播中立法和審核的關鍵作用。當前,全球化與網絡化的高速發展挑戰了國家行動主權,使得國家在政治事務中行使主權的能力被削弱,但是政府在國家治理及政策制定的過程中仍然發揮著關鍵作用。需要建立應對各類信息的預警、評估、分析、行動、反饋機制,尤其要在立法和審核方面未雨綢繆,逐漸完備對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對智能傳播的監管制度與運作體系,出臺具有可操作性、可回溯性、前瞻性強的智能傳播治理政策。
做好軍隊智能傳播相關領域人才的儲備。可以通過完善計算傳播專家庫、云智庫平臺和依托高校設立相應綜合實驗室等方式,精心選拔計算機科學、傳播學、大數據、計量分析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組建智能化傳播團隊,其中應當包含高學術水平智能傳播理論人才、精通機器行為學且具備網絡輿論素養的技術研發人才,還要有熟練掌握網絡輿情危機處置、智能傳播推送技術和互聯網輿論引導技術的應用管理人才。
注重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力量的培育與使用。首先,要加強同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加強對其的引導和規制,牢固樹立“算法也有價值觀”的理念,主動監測與打擊對我不利的輿論宣傳。其次,要加強與能夠提供智能傳播服務的私營公司、戰略傳播公司、公關公司、NGO組織等的合作,拓寬發聲渠道。一方面可以深度開發本國相應非政府組織的潛能,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合作或者是購買服務的方式尋找國際力量開展宣傳。再次,是要善于吸納相關群體的能力為我所用,激發廣大用戶的力量形成合力。對于青年團體、粉絲團體、網絡亞文化群體等要長期關注,發展關鍵人物進入體系;做好草根輿論領袖的培育,培養用戶的算法意識與算法素養,使其具備相應的甄別意識和批判思維。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責任編輯:姜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