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融媒矩陣 中國民兵

花開之江大地

—— 浙江省軍地融合抓建新時代普通民兵隊伍紀實

文 | 張沈欣 本刊特約記者 宋芳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民兵作為我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人民戰爭的重要力量、基層政權的可靠支撐、生產建設的骨干隊伍。普通民兵組織是民兵的基礎力量,與我們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人民政權緊密結合普遍建立,無論是打贏未來人民戰爭還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都發揮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近年來,浙江省軍地著眼形勢任務發展,緊貼普通民兵擔負的職能使命任務特點,圍繞“建、管、用”想辦法、破難題、定措施,積極推動新時代普通民兵轉型重塑,一支支普通民兵隊伍恰似怒放的花朵開遍之江大地。

臺州市黃巖區人武部組織民兵分隊進行防暴演練。(攝影/張雨興)

溫嶺市人武部組織民兵分隊進行應急處突訓練。(攝影/朱昱達)

整合資源“把人編好”

“抓好普通民兵建設不是為了湊幾個人數、搞幾間庫房、掛幾個牌子、做幾個本子……”去年4月,浙江省軍地聯合召開普通民兵融合抓建研討會議,浙江省軍區領導的一番話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深思。

多年來,不少地方重視抓建基干民兵隊伍,而對普通民兵隊伍怎么編、怎么建有時重視不夠,特別是民兵調整改革以來,個別在抓建基干民兵隊伍上用力大、效果好,但對普通民兵建設關注不夠,少數單位甚至亮起了“紅燈”。

去年底,臺州軍分區對所屬9個縣(市、區)20余個鄉鎮(街道)武裝部調研發現:普通民兵編制架構沒有規范統一、編組方式不夠科學合理、隊伍作用發揮不太明顯,普通民兵組織現狀與基層網格化、精細化治理要求不相適應等問題尤為突出。

如何編實建強普通民兵組織,讓其真正發揮作用,打通武裝工作落地見效“最后一公里”?浙江省軍地圍繞普通民兵建設面臨的組織虛化、作用弱化等突出問題,著重從隊伍編組、黨建工作、陣地建設、管理使用、配套保障等5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走開了普通民兵建設融合轉型的新模式。

浙江地處富庶地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一些年輕人開始調轉目光,從大都市“回流”到縣城甚至村鎮創業打拼,包括許多在外已有自己事業的“鄉賢”。為此,浙江省軍地各級將普通民兵編組的目光聚向“回流鄉賢”,優先編組退役軍人、黨(團)員、村(社區)和企業管理員、企業管理骨干等,并將符合條件且工作性質相近的網格長、專(兼)職網格員、包聯干部、專業執法力量納入屬地編兵范圍,推動普通民兵由戶籍地、工作地編組向基層治理體系編組拓展。

“隊伍編組是民兵建設的基礎,科學編組是戰斗力生成的關鍵。”浙江省軍區領導介紹,普通民兵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建、管、用、保等各個方面,直面工、農、商、兵等多元對象,任務平戰轉化、工作千頭萬緒,需要軍地各級齊抓共管、上下聯動、融合推進,既實現“一兵多用”又做到“一兵多管”。

他們按照因地制宜、融合共建、共享共用原則,充分整合現有資源,與地方組織、宣傳、應急管理、退役軍人服務等部門聯合抓建,推動村(社區)普通民兵連“一部一室一庫”建設融入地方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應急物資儲備庫等村級綜合場所建設一體化推進,同時積極構建民兵權益保障體系,落實普通民兵建設專項經費,真正實現普通民兵學習有陣地、議事有去處、活動有場所、應急有裝備、經費有保障。

前不久,記者走進臺州市黃巖區數個普通民兵連,所見所聞令人欣喜:村民兵連連部與村“兩委”辦公室、退役軍人服務站等場所共建共享,民兵活動室與黨群服務中心、文化禮堂等場所共建共享,物資器材庫與地方應急物資儲備庫、微型消防站共建共享,每個村(社區)普通民兵連配備有應急物資并按照“抗洪搶險、森林滅火、通信預警、生活物資”等分類存放,建設規范、秩序井然。

“抓好普通民兵隊伍建設,最根本的是解決編用脫節問題。”浙江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他們把普通民兵隊伍納入地方應急力量體系,聯合組織搶險救災、應急搜救、治安維穩等行動,在統一編兵用兵中鞏固組織、鍛煉隊伍、展示形象;創新推出“一連四站”綜合編組模式,融合退役軍人服務站、應急管理消防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垃圾分類科普站等社會服務功能,為老百姓“一站式”辦理訴求事項,“一條龍”提供綜合服務,“一體化”遂行應戰應急任務。

據悉,他們還以“‘五星級’村(社區)普通民兵連”評選活動為抓手推動規范化建設,依托“青年民兵之家”建立普通民兵5項活動制度,充分發揮其思想教育陣地、素質培訓基地、文體活動中心、聯系群眾平臺的作用,聯動構建橫向配套、縱向到底的黨建制度體系,打造一批“星級民兵連”樣板單位,有力推動普通民兵建設高質量發展。

溫嶺市人武部組織民兵骨干進行戰備教育。(攝影/劉   策)

嘉興軍分區組織民兵進行單兵戰術基礎訓練。(攝影/蘭   珊)

溫州市“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女民兵利用訓練間隙開展助農活動。(攝影/張晨瑩)

搭建平臺“把人管好”

兩年前的一次民兵整組點驗,讓某軍分區的領導汗顏不已。那天,機關參謀人員對照編兵花名冊,電話抽查所屬某縣一個普通民兵連,結果有近半數的民兵離開了轄區遠走他鄉創業或打工,甚至有的青年不知道自己的民兵身份、對民兵概念一無所知。

類似這種情況,全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浙江省軍區黨委一班人深刻反思:普通民兵編建,只見其名、不見其人,作用發揮嚴重缺位,編這樣的隊伍豈不是自欺欺人?

“普通民兵基數大、分布廣,根植于人民群眾之中。”浙江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作為主管部門,最重要的是搭建拴心留人舞臺,讓普通民兵在家鄉就能創業就業并有穩定收入。”他們積極與地方相關部門集智攻關、共商良策,緊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堅持把生態富民、民兵助農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聯手打好共同致富“組合拳”,最大限度讓“沉睡”的鄉村資源活躍起來,讓民兵力量轉化為城鄉之間流動的“財富”。

將致富能手納入普通民兵隊伍,讓其成為致富帶頭人,借水行舟推動普通民兵隊伍積極投身火熱的鄉村振興之中,堅持一邊創業致富、一邊建強民兵組織。如今,這一做法已成為浙江省軍地抓建普通民兵隊伍的重要經驗。他們依托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好政策,不僅在省內開花,而且在省外結果。

“這是‘致富茶’首次開采,我們必須克服困難去幫助他們!”前不久,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民兵連指導員盛阿偉與3名民兵一路星夜兼程,自駕2000多公里來到白茶苗捐贈點——貴州省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他們顧不上休息直奔茶山,現場指導當地茶農采摘春茶。

6年來,盛阿偉帶領民兵和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時,積極帶頭組織20名民兵黨員向經濟落后地區捐贈白茶苗。截至目前,黃杜村已累計向3省5縣捐贈茶苗2240萬株,種植面積達6217畝,派出85批次400余人次技術人員深入受捐地指導,促進了2064戶、66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捐贈茶苗,只是走好帶動致富的第一步。”盛阿偉告訴記者,最重要的是把鄉村的建設、經營和治理等經驗帶出去,助力更多落后鄉村走上致富路,同時培養當地更多的民兵致富帶頭人。

浙江省軍區領導介紹,近年來,他們為了讓更多的普通民兵留在當地,想方設法助力民兵共同致富,積極發動民兵投身推進“兩個先行”和打造“重要窗口”建設實踐,著力當好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講解員”、遂行急難險重任務的“急先鋒”、參與社會基層治理的“工作隊”、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自2018年以來,浙江省軍區對口幫扶臺州市仙居縣十都英村,大力推行“一兵一戶、一班一組、一連一村”幫建舉措,一個個“迷彩綠”勇挑重擔、不懈奮斗,在基礎設施、產業扶持、困難幫扶、民生實事、國防教育等5個領域參與幫扶項目14個,軍地合力共計投入資金1628萬余元,惠及當地群眾2萬余人。

“既要注重物質上的獲得感,也要關注精神上的幸福感。”這是浙江省軍地融合抓建普通民兵隊伍的一個特色做法。近日,德清縣新市鎮民兵宣講員胡琦斌分享自己參加全國數字鄉村講解員培訓期間的所思所見,特別提到有“兩富”、“兩美”之稱的五四村,通過數字鄉村建設新模式,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耀眼明珠”,贏得現場群眾的強烈共鳴和陣陣掌聲。

每當黨和國家召開重要會議,德清縣“有德小子”民兵宣講小分隊便活躍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宣講。這支由退役軍人、“車間政委”、勞模工匠和文藝骨干等組建而成的特色宣講隊,每年都要進企業、進禮堂、進車間、進學校、進網絡,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富腦袋”主題宣講,讓“鄉音”傳遞“黨音”、“黨音”深入“民心”,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社會效益。

近年來,浙江省軍地緊緊扭住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個振興”聚焦用力,推動2萬余名退役軍人和黨員民兵骨干擔任“兵支書”、“兵委員”充實一線工作力量,激勵廣大民兵爭當共同富裕“先行者”,帶頭落實黨的富民政策、帶頭學科技用科技、帶頭發展特色產業,用行動擦亮了普通民兵隊伍的“亮麗名片”。

臺州市黃巖區人武部組織民兵分隊進行無人機偵察尋物課目訓練。(攝影/張雨興)

臺州市黃巖區人武部組織民兵分隊進行應急防汛行動訓練。(攝影/張雨興)

嘉興軍分區組織民兵分隊進行單兵戰術訓練。(攝影/蘭   珊)

多域參與“把人用好”

“‘鄉賢’回流,給編實普通民兵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鄉村振興,給抓建普通民兵隊伍帶來了生機活力。”浙江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普通民兵具備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加之大多數是當地“回流鄉賢”和致富帶頭人,影響力、號召力、動員力都強于普通群眾,民兵作用的發揮更加凸顯。

編實一個個普通民兵組織,猶如拉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浙江省軍地注重將普通民兵隊伍融入地方基層治理體系,使廣大民兵成為防范化解社會矛盾、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的積極因素和重要保證。

“大伯,最近家里有沒有什么困難?這兩天又降溫了,記得添衣保暖,別感冒哦!”這天一大早,女民兵戴楊芬就來到傷殘退役軍人李論祝家,開展特殊困難家庭的走訪慰問活動。

戴楊芬是臺州市黃巖區上鄭鄉蔣東岙村的一名專職網格員,去年初被吸收到普通民兵隊伍,負責開展法規政策宣講工作,參與村容村貌整治、平安大巡防活動……僅一年時間,她的足跡已經遍布蔣東岙村的每一戶。戴楊芬說,自從加入民兵組織,就有了一種特殊的使命感責任感。據悉,類似戴楊芬這樣的民兵網格員,在上鄭鄉就有數十人。

曾服役于“硬骨頭六連”的周海東,既是杭州市濱江區浦沿街道濱文社區的民兵連連長,也是社區第三、四、五、六網格網格長。當民兵干部8年來,數十次帶領民兵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類訓練演練和應戰應急任務,同時積極投身服務社區建設,獲得居民無數點贊,被浙江省委政法委表彰為“省級優秀網格員”。

去年雨季,周海東所在城市雷暴天氣頻發,他首先想到的是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組織民兵四處張貼告示,挨家挨戶告知安全防雷常識。當得知房東與租客因受到經濟損失引發糾紛后,周海東又主動上門調解,妥善化解矛盾。

湖州市積極探索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民兵建設與村級治理工作相融合,深化民兵參與社會治理的“六聯六員”模式,將觸角延伸到基層社會治理的角角落落。針對涉軍維權及優撫等問題,他們探索成立“老兵驛站”、“民兵調解隊”、“民兵優撫隊”,近3年來聯合開展走訪慰問、聯動解決矛盾訴求600余起,排除安全隱患3600多處,做到“困難有人幫、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浙江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作為普通民兵,最關鍵的是回歸應戰應急屬性,確保能夠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安吉縣境內曾經出現數起安全事件,都是民兵隊伍第一時間趕赴事發現場,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搜尋搶救,為事故妥善處理贏得了時間、掌握了主動。

仙居縣地處浙南山區,轄區熱門旅游景點多,是許多游客旅游打卡地,曾經有2名“驢友”在某山林走失。由于地形復雜,讓專業救援人員都犯了難。事發轄區的民兵連接到求救信號后,迅速組織人員攜帶救生設備展開搜救,很快成功救出“驢友”。

在紹興市柯橋區錢清街道,火災多發曾一度成為錢清街道的“撓頭事”,白天忙著上班、打理莊稼、經營生意的普通民兵主動承擔起消防救援任務。他們每月組織隨機演練和集中專業集訓,以“小火不出村、火災不亡人、防火于未燃”為目標,探索形成“站隊合一、村企共建、防消聯勤”的基層消防治理新模式,消除了街道的安全隱患。

每年臺風季,臨海市桃渚鎮都會受到臺風侵襲。每當臺風來臨前,民兵連連長宋萬國都帶領民兵沖在一線排查隱患、轉移群眾、加固堤壩,連續數次出色完成任務。鎮黨委書記李海峰動情地說:“普通民兵與基干民兵一樣覺悟高、執行力強,能啃‘硬骨頭’,是維護社會穩定和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軍地同頻,協同擔責。近年來,浙江省軍地組織普通民兵積極參與搶險救災、應急處突、社會維穩等行動,先后出動民兵30余萬人次,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元,救援受困群眾20余萬人,成為強軍興武和助民富民的拳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