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孫智英 發布:2024-09-28 19:32:55
攜手同鑄反恐“利刃”
——中尼“珠峰友誼-二〇二四”陸軍聯合訓練紀事
■解放軍報記者 郭豐寬 特約記者 劉大輝
連日來,在重慶參加中尼“珠峰友誼-2024”陸軍聯合訓練的雙方官兵,混編聯訓、互學互鑒,以出色的協同配合、過硬的專業水平,展示了兩軍提升聯合反恐能力、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的堅定決心。
開展訓練前雙方指揮員進行溝通交流。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聯訓出現的新變化,就是為了極限練兵”
時隔5年,中國同尼泊爾再次舉行“珠峰”系列聯合訓練,共同提升聯合反恐能力。
“左側房間內發現‘敵情’。”
“行動。”隨著口令下達,破門手手持器械破拆可疑房間大門,盾牌手與突擊手、機槍手相互配合進行搜剿,狙擊手與榴彈發射器手占領有利位置隨時提供火力支援……
“這種人員配置更合理,武器效能發揮更好。”中方參訓分隊指揮員介紹,在城市反恐清剿行動演練中,中方參訓官兵打破傳統配置,依據任務性質創新人員編配和武器攜帶,使訓練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在近距離戰斗戰術訓練中,使用無人機偵察、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前構建街區三維模型,標記潛在威脅點與掩體位置;在模擬射擊訓練中,增加高樓、地下通道等復雜環境中的訓練,全方位提升實戰能力;在應用射擊場,隨機出現的靶標與往年相比增多,顯靶時間不再固定,射擊時間更短、目標范圍分布變大……
參訓人員操作工具進行作業。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聯訓出現的新變化,就是為了極限練兵。”中方參訓分隊指揮員表示,希望這些新變化能有效融入到雙方日常練兵中去,推動兩軍聯合反恐能力邁上新臺階。
“加快理念、裝備、訓練更新,提升無人化反恐能力”
“前出偵察。”聯訓某日上午,隨著聯合指揮所下達指令,察打一體無人機、穿越機迅速掠過,直奔目標。
另一邊,中方參訓戰士張天勇進入居民樓后,將自走式偵察球拋擲至可疑區,偵察球落地后,展開為輪式移動結構移動。張天勇通過遙控器進行超視距隱蔽觀察控制,將現場態勢實時回傳至指揮所。
參訓官兵進行綜合演練。解放軍報張雷 攝
據了解,在今年的聯訓中,中方采用“小體大能”的智能化、無人化裝備賦能偵察手段。新興無人技術在反恐行動中的應用,不僅有較高安全系數,也大大提升了偵察速度,得到參訓官兵高度肯定。
在城市街區聯合反恐行動綜合演練現場,無人機集群協同空中滲透偵察,即時生成敵情三維全息影像,為區分任務、部署兵力、確定戰法提供決策支持;無人偵察平臺發現隱蔽威脅,為編組力量、協同攻擊、精準防護提供直接依據;便攜式小微型無人機、機器人在密閉空間識別危險目標、無聲隱蔽跟蹤,提供精確引導……
索降訓練前雙方指揮員下達訓練指示。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這些裝備受環境限制小,能執行不同種類的任務。”一名尼方參訓士兵在演練中操作穿墻雷達鎖定“恐怖分子”位置,配合隊友成功營救“人質”。
“我們要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加快理念、裝備、訓練更新,提升無人化反恐能力,在偵、控、突、打等關鍵環節有新突破。”聯合指揮所的一名負責人介紹,此次聯訓所采用的無人偵察設備,能夠準確獲取目標信息,引導精準打擊,將有人與無人、傳統與創新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作戰效能。
中尼官兵就某型裝備使用技能進行交流學習。解放軍報記者張雷 攝
“促進訓練進一步向實戰靠攏,更好推廣運用聯訓成果”
“‘傷員’左胸部有爆炸傷傷口,呼氣時有少許泡沫樣分泌物溢出,傷側呼吸動度減弱。”
“迅速進行氣胸封閉,組織清創,聯系直升機后送。”
“掌握急救方法,是每一名反恐隊員的必備技能。”在聯訓現場,曾多次執行大項任務的醫生蘇正林,給中尼兩國參訓官兵細致講解急救知識。
蘇正林所帶領的教練組,通過實景構設等方式,向參訓官兵講解了多種常見戰傷的救護方式。此次聯訓中,三維激光掃描儀、雙輪異向切割鋸等先進器材,運用于反恐行動前沿,讓參訓官兵更好掌握戰場救護技能。
“簡單便捷,止血效果很好。”一名尼方參訓士兵對教練組的止血包扎手法非常認同。他一邊觀看演示,一邊詳細記錄救治要點,不時向教練組成員請教分類處置、應急手術等醫技保障經驗。他表示,回國后要將這些經驗傳授給其他戰友。
透過訓練場眺望戰場。中尼雙方官兵對訓練進行認真復盤梳理。雙方官兵普遍認為,要促進訓練進一步向實戰靠攏,更好推廣運用聯訓成果。
(解放軍報重慶9月2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