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尚曉敏 發布:2024-08-04 06:36:29
祖國心臟:我站“紅旗第一哨”
——探訪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一支隊天安門哨位
■王英亮 解放軍報記者 郭 萌 特約記者 武炎龍
該支隊哨兵正在執勤。王英亮攝
大暑時節,烈日當空,熱浪蒸騰。街頭,偶爾有孩子舉著冰棒跑過,滴落地面的水滴很快蒸發殆盡。
天安門廣場,首都的中心、祖國的心臟。時值正午,記者來到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一支隊天安門金水橋執勤點位,支隊戰士黃雨晨正在哨位執勤。他軍姿挺拔,目光炯炯,警惕地觀察著四周,不時用電臺報告崗哨情況。
官兵告訴記者,從支隊營區到天安門廣場最近的崗哨約200米。暑熱高溫,別看只有短短200米,軍容嚴整的上哨官兵走到哨位渾身就會被汗水浸透。
若是下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能否帶來一絲清涼?
“皮膚與雨衣間蒸騰的濕熱,比烈日暴曬還難受。”支隊干部對記者說,碰上雷雨天氣,官兵不得不在軍裝之外套上連帽雨衣。雨衣密不透氣,體感更加悶熱潮濕。
烈日炙烤,雷雨交加……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情況,支隊官兵始終挺立哨位。因為在他們心中,哨位神圣,職責如山!
16時05分,記者在某備勤點位見到了幾名剛剛下哨的官兵。他們值守的哨位,位于天安門廣場中心區,被大家稱為“紅旗第一哨”。
“在我們心中,‘紅旗第一哨’特別神圣。站在這里,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支隊戰士王陽說,站立在國旗前的哨位上,他和戰友精神不敢有絲毫懈怠,身體不能有絲毫放松,因為他們代表的是新時代革命軍人形象,守護的是祖國的尊嚴。
在祖國心臟站哨,支隊官兵也收獲別樣感悟。哨兵李智超告訴記者,小時候總覺得老師口中的“繁榮富強”“走向復興”,與自己距離太遠。如今,自己走上哨位執勤,懂得了正是因為無數普通人的辛勤努力、拼搏奮斗,才有了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那年,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新時代部分》主題展覽開展之前,前出備勤的李智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運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天眼”射電望遠鏡、“海斗”水下機器人等科技成果模型。李智超說,那是自己第一次對“富強”二字有了具體而形象的認識。
“站在神圣的天安門哨位上,我們不僅代表中國軍人,更代表著祖國。”哨兵景艷軍說,前幾天,一位母親帶著兒子來天安門廣場參觀。在媽媽的鼓勵下,小男孩走到景艷軍面前。有些害羞的他想敬個少先隊隊禮,幾度舉起手又放下,最后扭捏地躲到了媽媽身后。
“兒子,勇敢一些。”這位母親和孩子的對話深深地觸動了景艷軍。一瞬間,光榮感、使命感、自豪感一齊涌上心頭,他的背挺得更直了。
威武挺拔的軍姿、步調一致的隊伍、風雨無阻的身影……游客用鏡頭記錄的每一個畫面,都聚焦同一個主題——中國軍人形象。常年在“聚光燈”下站哨的武警官兵,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心,令多少雙眼睛熱淚滿盈……
“雨天讓崗傘、晴天讓陰涼,官兵把‘為人民站崗、為祖國奉獻’牢牢銘刻在心里。”班長高騰,是大家心目中的“知心大哥”。此時的他,正提著一只盛滿酸梅湯和冰塊的水壺,為烈日下執勤的戰友斟滿水杯并遞送到手。隨后,他又為一名大汗淋漓的游客倒了一杯。
“站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國家繁榮富強、民族走向復興的時代脈動。”說到“為祖國站崗”,高騰打開了話匣子。從軍13載,他執行過“9·3”勝利日大閱兵、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等安保任務。他說,一想到自己能有幸見證天安門廣場上這些重要時刻,付出再多苦累都值得。
“我們守護的地方區位特殊,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是大家擔負的又一重大職責。”回憶往年酷暑中大項任務執勤的情景,高騰告訴記者,即使暑氣濕熱、蚊蟲叮咬,他們始終保持飽滿精神狀態,高度警惕地鉚在哨位上,“任務緊急時,我們從執勤崗位輪換下來,在一旁的小樹下稍作休息,緊接著再次上哨。”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該支隊官兵無懼熱浪、百煉成鋼,為著“24小時86400秒,無一秒空哨”的目標,始終守紀如鐵、默默奉獻,把錚錚誓言鐫刻在天安門廣場上。
“為祖國首都站崗,無上光榮。在我們支隊,每名同志不論職務高低、兵齡長短,講政治、顧大局的意識根深蒂固,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已深深扎根在大家心中。”該支隊領導說,盛世繁華景象中的每一天,都離不開無數官兵堅守崗位、忠誠守護。
采訪結束,已是夕陽西下。落日余暉中,官兵一張張被陽光曬得發紅的臉龐上,依然目光灼灼。對于他們來說,守護在神圣的天安門哨位,百倍警惕、忠于職守就是愛國強軍、獻身國防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