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里程“二萬五千里”,既不是在地圖上測量出來的,更不是憑空編造的數據,而是有著充分的事實依據與理論依據。
1935年10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勝利結束長征。時任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的蕭鋒在他的日記里記載:當天,毛澤東對他講,紅軍長征“根據紅一軍團團部匯總,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之后不久,中央開始在一些正式文件中,提出紅軍經過了“二萬五千余里的長征”的說法。
那么,“二萬五千里”到底是怎么計算出來的?毛澤東當年就給出了答案:是“根據紅一軍團團部匯總”而得出的。但是,由于戰爭年代的特殊原因,當時的大部分匯總材料沒能完整保存下來。現在所能查到的關于紅軍長征行程的記錄,包括:中央紅軍紅一軍團直屬隊長征行程表及親歷長征的陳伯鈞、童小鵬、蕭鋒等人的長征日記。盡管這些材料是片段的,統計也是不完全的,但是根據記錄有一點毫無疑問,紅一軍團直屬隊至少走到了18000里,其他人也走到了14000里以上。
另外,在計算紅軍長征的行程時,有幾個重要因素絕對不容忽視。
長征途中,紅軍打的是運動戰,頻繁的迂回穿插,是少不了走路的。如:蕭鋒在1934年11月21日記載:“午后二時出發,急行軍經過壩場村、師胡村達冷水鋪宿營”;在1935年1月4日記載:為搶渡烏江,“從龍溪急行軍趕到沙壩”,等等。在以上記載中,雖然都有行軍記錄,卻沒有行程記錄。在長征中,紅軍進行的大小規模的戰斗難以數計,把這些因作戰而走的路程統計起來,肯定不是個小數目。此外,紅軍不僅僅要行軍作戰,還要籌款、做群眾工作等,這些工作同樣是需要走路的。如:蕭鋒在1934年11月11日記載:“師政譚主任布置在白石渡鎮休整幾天,要求擴紅三百名。我擔負擴紅和籌款工作,到各連去了解情況,走了六十五里。”還有,長征中,尤其是長征初期,紅軍由于缺少地圖,走錯路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陳伯鈞在1934年12月8日記載:第38團“行軍方向搞錯,以致迷失路途”。可見,長征中因常走錯路而多走的行程,應當也不少。以上諸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地增加紅軍長征的行程。
長征“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這個“最多的”又是指誰呢?雖然現存史料看不出直接答案,但經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走得最多的應是擔負偵察、作戰、掩護、迂回、穿插等任務最多的基層作戰部隊。這些基層作戰部隊的行程,要高于領率機關和直屬隊。如:紅5軍團第37團為保衛黨中央,掩護方面軍休整,翻過夾金山后,又奉命回翻夾金山,返至鹽井坪一帶堅守陣地,繼續阻擊尾隨的敵人。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重走長征路的人,在大的行軍路線上或許能與當年紅軍基本一致,但卻難以到達紅軍各部隊經過的每一個具體地點;而且時光過去了70年,道路也已發生諸多變化,也就是說二者走的并不是同一條路。既然如此,重走長征路的人,不管是用自己所走的里程來置疑“二萬五千里”,還是用自己的里程來證明“二萬五千里”的真實,從根本上說都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