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杜圣智 發布:2024-09-11 08:07:07
沖鋒在“毫微戰場”
——記海軍軍醫大學某中心納米醫學研究室主任、文職教授李威
■王澤鋒 解放軍報記者 賽宗寶
李威(右)帶領團隊成員開展實驗。田健敏攝
職業與生存相關,它決定生存的質量;事業與生命相關,它決定生命的價值。事業之所以年輕,是因為青春的歌唱;事業之所以閃光,是因為生命的燃燒。
——題 記
整天對著肉眼看不見的領域做研究,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海軍軍醫大學某中心納米醫學研究室主任、文職教授李威,就常年癡迷于其中。
納米,即為毫微米,是相當于0.000001毫米的度量單位,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得多。置身納米世界,李威十多年如一日不懈攻關,研發出一系列軍事納米醫學創新成果,跑出了為戰服務的加速度。
去年底,李威晉升為文職人員專業技術三級;前不久,他的專著《納米物理藥劑學》正式出版。一個個喜訊傳來時,他都在實驗室里埋頭奮戰。
關鍵詞 報國之志
“只有站在祖國的土地上,才有奮斗的歸屬感”
納米技術自20世紀興起以來,已在生物工程、生命科學等領域產生變革性影響。
理工科出身的李威,一直對先進材料技術懷有濃厚興趣。20世紀90年代末,他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無機化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攻讀高分子物理學博士,而后在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應用生物學博士后研究。當時,李威敏銳地發現,納米技術已在發達國家應用,而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
“學習世界一流技術,回國投身基礎研究。”抱著一顆質樸的初心,2007年,李威申請到納米技術領先的國外某大學深造,自此開啟了納米研究之路。其間,鑒于李威出色的學術能力與業績,國外高校開出高額薪資挽留他,還為他剛出生的孩子申請了每月不菲的保育費。然而,李威絲毫不為所動。他在工作筆記本中寫道:“只有站在祖國的土地上,才有奮斗的歸屬感。”
2010年,回國不久的李威收到數家研究所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拋來的“橄欖枝”。面對諸多選擇,他的博士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拿出一份推薦函,告訴他一所軍醫大學希望引進一名納米醫學專家。
出生于安徽潛山革命老區的李威,兒時一直有個參軍報國的夢想。當時已36歲的他,本以為此生與軍營無緣,沒想到機會就這樣出現在面前。“到軍校工作,為部隊服務。”導師寥寥數語,點亮了李威心中的燈塔。
很快,李威作出決定——成為一名文職人員,矢志強軍、建功軍營。入職伊始,有人問他是否后悔當初的選擇,李威堅定回答:“選擇回國,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選擇軍營,個人成長有了一所偉大的學校。”
關鍵詞 創新之路
“干成一番事業,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責任感”
投身軍營后,為了實現“趕超”目標,李威帶著僅有兩三個人的團隊白手起家,經常工作至深夜,住在實驗室里。2年后,他牽頭建起國內領先的軍事納米研究平臺。
那一年,實驗室亟須更新儀器設備,李威主動放棄成果轉讓費中獎勵給他個人的部分,將全部經費投入實驗室建設。
納米技術作為當時新興領域,學界研究一度聚焦在技術熱點、產品研發等方面。經過系統查證,李威發現國際上對于支撐納米技術的物理原理研究極少。“如果在基礎原理方面有所突破,就可以推動納米技術向應用轉化。”瞄準目標的李威開始在枯燥的基礎研究中打響“持久戰”。
科研是沒有終點的事業。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李威帶領團隊泡在數以千計的試劑樣本堆里,推算一個又一個復雜的物理公式。8年時間里,他從未追求過各類人才“帽子”和學術獎勵。“干成一番事業,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責任感”,成為李威和團隊成員的共識。
“不要急于研發產品,關鍵要找到納米技術背后的科學原理。”李威心中十分清楚:追求短平快的成績容易,干好打基礎、管長遠的事情難;短時的沖刺容易,持久的加速難。
通過潛心攻關,李威團隊首次破解出納米技術的多項關鍵參數,推導出多個納米產品定制技術公式。在此基礎上,他們還自主研發出多套工藝設備,牽頭承擔2項千萬級項目,首創的某條件下納米性能研究設備等成果,領先于國外水平。
2020年,李威的原創成果在一份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一位著名專家評價:“這個年輕人打開了決定納米體系定制理論的‘黑匣子’。”
關鍵詞 研戰之力
“向著服務備戰打仗用勁,才能獲得更多成就感”
面對日復一日的實驗、測試、帶教,李威也曾有過困惑:“我能為部隊具體做些什么?”
“不妨去基層一線尋找答案。”該中心領導的話,令李威深受啟發。從那以后,李威打起背包一次次奔赴基層部隊,從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等視角,“淘”到了潛艇兵皮膚健康、密閉艙室生物安全、艦船海洋防污等多個鮮活課題。
一次赴某潛艇支隊調研,李威發現,有的戰士皮膚病反復發作,原因在于潛艇密閉環境中,菌群易產生耐藥性。于是,他嘗試運用納米技術改變抗菌藥的分子成分,讓藥品可以長期作用于患處。他還研制出適用于潛艇特殊環境的納米免洗抗菌濕巾和護膚霜,深受官兵歡迎。
課題“含戰量”越高,創新引擎馬力就越強。接著,李威將目光投向海洋生物污染防治方面,決定運用納米技術為艦艇“減負”。
長期附著在艦艇底部的海洋生物,不僅具有腐蝕作用,還影響著艦艇的航行速度。為攻克這一難題,李威想方設法定制零件、涂料、溶液等,研制出一款基于艦艇的納米涂料。為了驗證涂料的實際效果,他聯系到沿海一家漁船修理廠,跑到廠房對著漁船刷起涂料……
隨著科研創新的“小溪”,一點一滴匯入強軍興軍的“大潮”,李威在海軍醫學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一項項新突破:研發出可應用于艦艇外體的納米生物仿生涂料、耐高溫高寒的防海水納米藥劑、艦艇通風系統抗菌涂層……
看著一項項傾注心血的成果接連應用到部隊一線,李威坦言:“向著服務備戰打仗用勁,才能獲得更多成就感。”
近年來,李威被評為“海軍轉型精英”先進個人,當選海軍黨代會代表。強軍路上,身著“孔雀藍”的他,在軍事科研賽道的“毫微戰場”上,不斷奮進沖鋒。
制圖:楊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