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張碩 發布:2024-07-10 07:30:11
深刻把握和更好推進“第二個結合”
■趙文杰 黃山松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新時代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主席指出,“我們現在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去挖掘、去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暗诙€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站在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上,深刻把握和更好推進“第二個結合”,必將進一步堅定廣大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這為“第二個結合”提供了前提條件。習主席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宇宙觀方面,兩者都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關系;在天下觀方面,都具有寬廣高遠的世界眼光和深厚博大的人類情懷;在社會觀方面,都尊重和包容差異,追求在多樣性的對立中把握統一、在彼此依存中求同存異,從而達到社會和諧;在道德觀方面,都極為重視道德的實踐品格,提倡把道德作為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等等。正是基于兩者間的這種高度契合性,我們才能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更為豐厚的思想資源和文化滋養。
“結合”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進程中,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如果失去了馬克思主義的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就會深深地陷入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掉入民族虛無主義的陷阱、跌入文化虛無主義的深淵。一方面,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不動搖,堅持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停步,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通起來,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另一方面,必須不斷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豐厚文化滋養和堅實歷史基礎,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新征程上,我們要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激發億萬人民對文化文明的綿長記憶和創造偉力,“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理論支持和文化支撐。
“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長期的結合、動態的結合、科學的結合和有效的結合。這種“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經由這種“結合”,馬克思主義同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更深地扎根于中國的土地之上、扎根于億萬中國人民的心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這種“結合”中開啟了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歷程,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習主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確保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始終不迷失自我、不偏離方向、不中途停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是真正獨立自主、不依附他人的現代化??梢哉f,正是因為有了“第二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了不同于西方傳統現代化模式的中國底色。這一現代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打開了以“兩個結合”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之路、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