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搜索 解放軍報

多彩的中國海洋文學承載訴說不盡的家國情思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光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4-09-26 13:10:37

▲《山海經》 中華書局

書寫心中那抹蔚藍

——多彩的中國海洋文學

■王光

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海洋文學成為中文學界持續關注的熱點。海洋文學以文字形式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對海洋的理解和感情,它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海洋生活史、情感史和審美史。事實上,海洋文學在中國不是特殊的區域文學現象,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是與中國現代化進程密切相關的文學類型。

瑰麗豐富的想象

中國自古就有漫長的海岸線,有獨屬自己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學傳承。無論是上古的神話歌謠,還是《尚書》《詩經》《莊子》《楚辭》《山海經》等先秦典籍,都有著對海洋的豐富描繪與生動想象。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鯤鵬萬里、滄海桑田等神話傳說,說明了海洋與華夏先民生活的密切關系。成書于周代的《禹貢》留下了先民對海洋和海洋物產的豐富認知;《山海經》中記載的瑰麗奇異的神話,開啟了人們對于海洋的審美想象;《莊子》汪洋辟闔、儀態萬方的海洋書寫,給后世作家留下精神滋養。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在曹操的《觀滄海》中,海洋成為詩歌中的主角。曹操筆下的大海,氣勢雄渾,浩瀚無垠,這首詩也被評論家認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純寫自然景物的山水詩。唐宋時期,海上貿易發達,帶來海洋文學的繁榮,除了數量眾多的詩歌,以海洋為背景的小說也蔚為大觀,它們以豐富的內容、奇詭的想象,擴充了中國文學的表現空間。

明清時期,海洋小說發展成熟,長篇短篇皆有佳作。“三言二拍”中的《楊八老越國奇逢》《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等短篇小說以曲折的情節與市井趣味,摹寫了當時興盛的海洋商業文化。清代李汝珍的長篇小說《鏡花緣》,以主人公唐敖的海外旅行為線,用浪漫的想象描寫了作者認知中的海洋世界,成為古代海洋小說的壓卷之作。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海洋文學歷經幾千年的流變,留下班彪《覽海賦》、李商隱《海客》、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等名篇佳作,是中國文學的寶貴遺產。盡管中國整體上是一個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國家,但海洋文化以及海洋文學始終在中華文明史與文化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其文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發掘。

▲《島》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厚植家國情懷

中國近代以來的遭遇,塑造了人們對海洋文明的全新認知。晚清民國的知識分子認為,近代中國的遭遇,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海洋文明對大陸文明的沖擊。當中國知識分子開始主動面對這種挑戰,向著海洋的方向眺望時,海洋文化、海洋文學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家國印記。在五四作家筆下,大海、海洋成為啟蒙和自由的象征。郭沫若是現代文學中海洋書寫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新詩集《女神》中,“大海”的意象頻繁出現。《晨安》以“晨安!常動不息的大海呀!”表達對新一天的期待,《太陽禮贊》用“青沈沈的大海,波濤洶涌著,潮向東方”,抒發對新生力量的贊美。兒時生活在海邊的冰心,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對海洋的眷戀,“大海呵,/那一顆星沒有光?/那一朵花沒有香?/那一次我的思潮里/沒有你波濤的清響?”海是崇高情操和理想的化身,也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寄托。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通過對海上日出奇觀的動人刻畫,寫出了作者對光明的無限向往。

在當代作家創作的海洋文學作品中,大海是浩瀚的,也是深沉的。舒婷在詩歌《海濱晨曲》中寫道:“當你以雷鳴/震驚了沉悶的宇宙/我將在你的濤峰謳歌/呵,不,我是這樣的渺小/愿我化為雪白的小鳥/做你呼喚自由的使者。”詩人面對晨曦中的大海,希望化為一只小鳥,在海洋的浩瀚中呼喚自由精神的到來。王蒙的小說《海的夢》寫翻譯家繆可言向往大海,卻一直沒有見過海洋,個人和時代的苦難讓他無法釋懷,但在經過大海的滌蕩后,他的心靈終獲解脫,海成了開啟新生活的抒情載體。鄧剛的小說《迷人的海》通過寫人與大海的搏斗來展現生命頑強的本色,讓人深切感受到海洋的神奇和偉力。軍旅作家陳明福的《海疆英魂》首次為民族英雄鄧世昌立傳,剖析了100多年前的甲午海戰給中國帶來的深刻影響。長達80萬字的《滄桑旅順口》以厚重的歷史感、翔實的材料、細膩的筆法,再現了旅順港100多年的滄桑巨變,以史家之筆書寫家國變遷的憂思。張煒的散文《海邊的雪》以細膩的筆觸描寫海邊景色和生活,展現他對于生命本質和生存意義的思考。20世紀以來的海洋書寫是以走向現代為目標的,海洋承載的是通向未來的希望。

▲《潮汐圖》 上海文藝出版社

境界開闊的創新敘事

新時代海洋文學創作蓬勃多姿,展現的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作家對海洋的新認識。從創作隊伍來看,當下海洋文學創作者多來自遼寧、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港澳臺等地,與中國海洋的地理版圖相吻合。其中,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省,海洋文學作家隊伍日益壯大,海南則有不少海洋文學創作的新銳力量。

從題材上看,紀實文學的海洋書寫可圈可點。許晨的“海洋三部曲”為我們展現出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的新風貌。他的《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深海》記錄中國深海探索的歷程和成果,《一個男人的海洋——中國船長郭川的航海故事》展現新時代航海家探索未知的勇氣,《耕海探洋》書寫中國海洋科研幾十年來的歷程,三部曲勾勒出中國人面向大海的精氣神,折射中國式現代化的海洋成就。

對中國作家來說,擁有海洋生活經驗的畢竟還是少數人,“從陸地望向海洋”依然是許多從事海洋文學創作的作家的普遍經驗。但部分當代青年作家的創作,已將海洋文學的疆域從近海推向遠海,從淺海推向深海,以全球化為背景進行海洋書寫。雷默的小說《水手》寫一個叛逆的少年擺脫家庭的束縛,踏上了遠洋航海之旅的故事,從蔚藍走到深藍,稚氣的少年成長為新一代的闖海人。李師江的《絲路古船》以泉州為背景,通過一個沉船盜寶的故事,探討了人與海洋的深層精神關聯,從海岸下到海底,小說不僅打撈了中國傳統的海洋文化,也寫出了人對海洋的探索與征服。蔡崇達的小說《命運》寫閩南沿海小鎮故事,凸顯人與海洋緊密相連的生活方式,海既是人生計的來源,也是人精神的寄托。龔萬瑩的小說集《島嶼的厝》用文字構建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詩意島嶼世界,讓讀者感受到東南沿海獨特的島嶼文化。林棹的《潮汐圖》則以“潮汐”這一海洋元素作為書名,描寫了一只巨蛙從珠江,經澳門,最終到達西歐的文明之旅,展現了作者對海洋及其周邊世界的深刻洞察。新時代的海洋文學正以全球化視野,重構有關人與海洋、海洋與世界的詩意想象。

海南,是中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背景下,海洋文學創作呈現迸發之勢。海南本土作家林森從2018年開始連續創作了多部海洋題材作品,如《海里岸上》《島》《唯水年輕》《心海圖》,展現海南快速發展背景下海洋倫理的變遷,引導人們重新審視人與海洋的關系,成為海洋文學創作的新突破。李煥才的長篇小說《島》,書寫“作海人”生活,展現島民命運的跌宕起伏以及大海與人的緊密關系。孔見的《海南島傳》以海洋和島嶼為敘事場域,書寫了海南島的前世今生,為一座島嶼立傳。王振德的《耕海:海南漁民與更路簿的故事》挖掘海南漁民與《更路簿》的深厚關系,深描海南漁民在南海海域的生活與習俗,重述中國對南海諸島嶼經營開發的歷史事實。樂冰16萬字的長詩《祖宗海》巧妙地將詩與史結合起來,用真情、樸素的語言寫出人們對南海這片“祖宗海”的深深依戀。近年來,《人民文學》雜志曾聚焦南海海洋文學創作,集中推出劉醒龍《尋得青花通南海——南海日記十二則》、植展鵬《西沙手記》等作品,展現南海在海洋文學創作中的獨特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以林森為代表的青年作家的海洋文學創作,被納入“新南方寫作”熱點話題中進行討論,海南也成為“新南方寫作”最重要的區域之一。

快意雄風海上來,未掣鯨魚碧海中。海洋是生命最古老的家園,也是全新的詩學空間,海洋文學是作家用詩學的方式勾畫出的心中的蔚藍,承載了訴說不盡的家國情思。今天的作家正以開放的海洋詩學精神,推動海洋文學走向更深、更廣的蔚藍。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

▲《島嶼的厝》 中信出版集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