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少年
楊匏安出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屬珠海市)一個破落的茶商家庭,父親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婦獨自生活。
楊匏安的母親秉性剛強,愛好詩詞書法。在楊匏安小的時候,母親陳智就經常給他講英雄人物的故事,剛學會說話,就教他背誦兒歌,朗讀唐詩宋詞,楊匏安三四歲時已會背誦許多詩詞古文。后來楊匏安說自己“幼時頗有詩癖”,在《詩選自序》中稱少年時“謬以詩文詞見稱朋舊”。
△楊匏安的家鄉南屏北山村
1910年,楊匏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著名的廣東高等學堂附中(后改名為“廣東省立第一中學”)。辛亥革命爆發時,他看到政治風云的激變,不禁感嘆:“霜氣已沉文物改,云流垂盡管弦凄。”他學業已成,前途茫然,思緒萬千,祖國的出路何在?自己的出路何在?他輾轉彷徨,卻找不到明確的答案。
思想變化
1915年,楊匏安遠涉重洋,東渡橫濱,正式開始了游學日本的生活。在日本,楊匏安常與私塾老師潘雪箴就共產主義、詩詞歌賦、國內國外文學和美學交談甚多。請教與交流心得的同時,還結識了陳大年、陳樹人等一批在日本的早期革命黨人。在師友們的指點和幫助下,楊匏安廣泛涉獵了各種社會主義思潮流派的資料,為他后來選擇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打下了基礎。據潘老師女兒康若愚回憶:楊匏安初到橫濱時,還常和國內的無政府主義者通信,后來自學了日文版馬克思主義譯著,思想就漸漸變了。
傳播馬克思主義
1919年是我國歷史上發生偉大變革的一年,在五四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楊匏安的世界觀、人生觀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1919年11月11日,楊匏安在《廣東中華新報》上發表的《馬克斯主義》
從1919年5月下旬起,至同年12月底止,在廣州五四愛國運動高潮期間,楊匏安為《廣東中華新報》寫了八九萬字介紹新文化思潮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從7月12日起至12月15日,楊匏安又以《世界學說》為總題,在該刊發表了兩萬多字的文章,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種流派的哲學觀點和社會學說;楊匏安的《馬克斯主義(一稱科學的社會主義)》是我國南方最早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也標志著楊匏安已從革命民主主義者開始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
作為我國南方第一個全面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人,楊匏安的宣傳活動,為當時的人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前提,他必將永垂史冊。他就像在華南的一盞明燈,照亮未來中國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