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友石,乳名小敏,號鐘云,1905年9月生于江蘇省無錫安鎮澤上一個窮秀才家庭。畢業于無錫縣立第五高等小學。因家境貧寒,無力升學,靠自修文化,謀得了一個小學教員的職業,先后在無錫安鎮、車亭和蘇州惠寒等小學執教。
五四運動后,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下,安友石向往光明,探求真理。他曾根據當時社會現實,撰寫了《隔絕后》、《魔鬼的勢利》等小說、評論,揭露社會黑暗。經堂侄安劍平(“中國孤星社”委員長)的啟迪和介紹,他先后參加了進步社團“中國孤星社”和“錫社”。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安友石在蘇州積極參加聲援活動。同時,因“孤星社”關系,安友石結識了秦邦憲(博古),日后成為莫逆之交。當時,秦邦憲正在蘇州省立第二工業專門學校讀書,是蘇州學生會負責人之一。6月7日,安劍平約秦邦憲在安友石住處會面。這天晚上,秦邦憲在前往途中突然遇到狂風暴雨,“雨如盆潑,渾身上下,幾如落湯雞”。安友石深深為之感動,連忙從衣箱里取出自己的衣服遞給秦邦憲替換,兩人赤心相待,通宵促膝長談。共同的革命志向,很快使他倆結下深厚的戰斗情誼。“錫社”出版過《血淚潮》小報,安友石曾發表了一首《男兒》的詩歌。詩中說:“心充熱血義氣張,哪怕千軍對敵在戰場,精魂不死國不亡,真理在世即康莊。”表達了他救國救民的豪情壯志。
1926年春,安友石參加了由毛澤東主持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屆學習班,聆聽了毛澤東、惲代英、蕭楚女、彭湃等著名共產黨人的演講,提高了政治理論和對國內革命形勢發展的認識。根據農講所的安排,安友石剃光頭,穿草鞋,接受了軍事化的訓練,認真參加了海豐農村的農運實踐,提高了階級覺悟,鍛煉了革命意志,豐富了農運斗爭的知識。爾后,經同屆學員杭果人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同年9月,安友石結束了在農講所的學習生活,和同伴登上開往上海的輪船。輪船航行在藍色的大海里,隨著波浪翻滾,他心潮澎湃,開始深思,描繪著回家鄉開展農運的藍圖。到上海后,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分配他擔任省農民運動特派員,負責無錫地區的農運工作。他不顧旅途勞累,風塵仆仆地返回家鄉無錫。
無錫,是近代民族工商業頗為發達的城市,又是魚米之鄉,但因封建軍閥連年混戰,加上地主豪紳的殘酷剝削,廣大貧苦農民不得溫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安友石以自己的家鄉東北鄉地區作為自己工作的起點,因為:這里土地集中率高,佃戶、貧農比例大;而且又處邊緣地區,當局控制薄弱;自己個人的社會關系也較多,便于立足。主意已定,他即開始了艱苦的調查、聯絡工作。
在農村,一個青年成天東跑西走,不下地干農活,是必然會引人注意的。安友石為了轉移反動勢力的視線,就放出消息,說是要急著籌款準備舉辦婚禮。于是,他公開以走親訪友的形式,深入貧雇農家中,宣傳反對封建軍閥和反抗封建地主剝削,發動群眾,建立農民協會。江南是水田網地區,江河湖汊縱橫,村與村距離不遠,但走起來繞河道就得遠一兩倍路程。他腳穿草鞋,足不停步,翻過了當地的股山、吼山、斗山,走訪一戶又一戶;夜晚,提一只燈籠行進在田間小徑,和貧雇農在茅屋里促膝談心。沒多久,兩萬余農民參加了農民協會,安鎮、嚴家橋、東湖塘、寨門、張涇橋等村鎮都先后建立了農民協會組織。
1927年2月,中共無錫地委成立,安友石任地委委員兼農民部部長。同年3月4日,無錫農民代表會議在安鎮舉行,宣告無錫縣農民協會成立。安友石被推選為主席,杭果人任組織部長。這標志著無錫農民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3月21日,無錫城鄉紅旗飄揚,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呈現一派歡樂景象。安友石帶領農協會員奔赴火車站,熱烈歡迎北伐軍抵達無錫,迎接工農運動的空前發展。自即日起,無錫縣農民協會遷入城中八兒巷恒善堂辦公,轉為公開活動。從此,安友石以更大的政治熱情,發動無錫四鄉農民,進行反對土豪劣紳的斗爭,聲勢浩大,震驚城鄉。有的農會沒收惡霸地主的存糧,發給貧雇農民,解決“荒春三”的吃糧困難。有的農會沒收象征千百年來地主壓榨農民的工具——大斗、大斛、大秤,還把其中最大的送到縣農民協會陳列,堆滿農會所在地八兒巷周圍。那些在城內躲避革命形勢的地主老財們嚇得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還有的農會逮捕了當地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組織公審大會,進行游街示眾,其中數江溪橋、洛社、石塘灣等地的規模和影響為最大。
3月25日,江溪橋一帶的2000多農民集結在楊義莊場上,召開群眾大會,高呼“打倒土豪劣紳”、“打倒楊益三”等口號,公審惡霸地主楊益三。會后,憤怒的群眾把戴帽掛牌的楊益三押送至城中,請求縣政府給予懲辦。30日,洛社、石塘灣周圍3000多農民集中在洛社開利寺前廣場上,舉行群眾大會。會后,農民們赴石塘灣接管萬安市公所,燒毀孫氏地主宅中的衣服、單契、賬冊等。
4月1日上午,5000余農民再次聚集在開利寺前廣場上召開大會,徹底清算孫氏地主的罪行。高擎“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孫霖甫”、“打倒孫屏東”等標語的農民群眾,浩浩蕩蕩地沿著古運河進城請愿,向縣長遞交了請愿書,請求懲辦孫氏四霸。這次聲勢浩大、人數眾多的反封建斗爭震懾了地主豪紳,充分顯示了貧苦農民組織起來的巨大力量,無錫農民運動由此進入了高潮。
正當工農運動向縱深發展的時候,4月14日深夜,國民黨右派和反動軍警突然襲擊無錫總工會。隨即,無錫縣農民協會也被搗毀,白色恐怖籠罩城鄉。15日,安友石帶領縣農民協會干部回到安鎮。當夜,他立即召開農會干部緊急會議。他在會上堅定地說:“蔣介石公然背叛革命,投靠帝國主義,雙手沾滿了革命志士的鮮血。可是革命力量是殺不盡的。我們可以斷言,滅亡的不是共產黨,而是倒行逆施的反動派。因而,我們應該信心百倍地繼續斗爭,為將來的勝利打好牢固的基礎。”在他的努力工作下,東北鄉農民協會仍得到發展。在較長一段時間里,農村政權大多由貧雇農掌握,并且還儲備了一批干部,為即將到來的震驚大江南北的農民秋收暴動積蓄了力量。
5月初,安友石與杭果人同往上海,向中共江蘇省委匯報無錫情況,聽取省委的指示意見。隨后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安友石留在上海,擔任省委農民部秘書,繼續從事農運工作。6月26日,因叛徒告密,省委機關遭到國民黨當局的破壞,他和省委書記陳延年等同志一起被捕。在獄中,反動當局對他嚴刑拷打,威逼他供出黨的秘密。但是,他堅貞不屈。7月初,安友石在上海楓林橋畔就義,年僅22歲。
安友石遇害后,他的戰友和朋友無不為之感到痛惜。一天晚上,嚴樸、杭果人冒著危險趕到安友石家里,代表黨組織沉痛哀悼安友石,并對他的親屬表示親切慰問。他們以傳統的方法,把一枚金鎖片掛在安友石剛出世的兒子身上,以寄希望于后人。安友石的同事倪小遇賦詩哀悼:“頭顱一擲萬事空,腥風血雨又春風。傷心功績無碑記,惟見山花處處紅。”安友石犧牲兩年后,他的英勇事跡編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本烈士傳——中國濟難總會1929年秘密出版的《犧牲》。
(朱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