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山(1910—1945),八路軍冀東軍分區副參謀長。
才山,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維誠,出生在遼寧省黑山縣新立屯鄉王莊屯一個地主兼資本家的家庭。先后考入哈爾濱工科大學和北京大學讀書,畢業后返回家鄉。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失敗后流亡北平,在綏西及平西一帶參加根據地創建工作。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才山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參與組建“中華民族抗日先鋒總隊”,并任中隊長。1938年,被派到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學習參謀業務,畢業后擔任抗日先鋒總隊大隊長。1939年,抗日先鋒總隊與冀東人民抗日聯軍合并。不久,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挺進軍第十團,才山任十團參謀長,與團長白乙化并肩抗敵。他利用來往護送干部的機會,觀察地形,了解敵我斗爭情況,并在適合建立落腳點的山區儲存了大量的軍需物資。1940年,根據上級指示,才山和十團的廣大官兵共同開辟了豐(寧)灤(平)密(云)根據地。
才山凡事愛動腦筋,善智謀,且有遠慮,因而為十團解決了不少重大困難。他奇跡般地從敵人那里弄來布匹、棉花,讓千余名指戰員穿上了棉衣,解決了全團過冬御寒的困難。1941年秋,日軍對豐灤密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時,十團一度陷于缺糧的困境,才山儲藏在山區里的糧食使十團得到極大的補給,困難得以緩解。
十團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把來自延安、晉察冀軍區、冀東等地的一批批軍政人員安全地送往抗日前線。1943年夏,才山率部護送百余名干部去冀東敵后根據地,途中三次與日軍遭遇。才山通過與敵人斗智斗勇,又經過三個晝夜的激戰,幾經艱險,終于沖出日軍的包圍圈,勝利完成護送任務。同年冬,才山升任冀東軍分區副參謀長。
1945年5月16日,才山在河北省遵化縣楊家峪的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5歲。新中國成立后,才山的遺骨安葬在河北省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