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陳定昌:做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楊凡凡 2020-09-18 07:14

做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追記我國導彈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陳定昌院士

■苗珊珊 張鐵柱 李訓

秋風蕭瑟,草木含悲。2020年9月13日,北京八寶山,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依依不舍地送別我國導彈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同志。

前不久,陳定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3歲,科技界又一顆璀璨之星悄然隕落。“做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陳定昌踐行誓言,搏擊科技“浪尖”,默默為我國導彈與精確制導事業奮斗了一生。

回顧為國鑄“劍”的科研生涯,陳定昌說,并不是他的思維有多超前,而是在考慮問題時喜歡從全局出發,從國家整體利益考慮。“我一生的最大追求,就是在實現中國夢上多做一些工作。”

英雄遠去,精神永駐。始終挺立于時代前沿的陳定昌,用一生追夢圓夢,推動我國空天防御體系能力建設,掀開了我國空天防御力量建設的新篇章。他矢志報國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情懷值得后人銘記。

“長大一定要投身國防事業,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

走過83個年頭,陳定昌人生的每一步,都飽含著對“科學的興趣”“新技術的渴求”和“國家和民族的熱愛”。

回望他的人生之路,尤其他年輕時的那段經歷,更能佐證這一說法。年少時,遭受國破家亡之痛的陳定昌,立志報國,“長大一定要投身國防事業,為國家研制精良武器,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

這豪邁誓言和矢志報國的強烈信念,將陳定昌的一生與我國空天防御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

1955年夏,陳定昌即將完成高中學業,同學們都在討論畢業后該報考哪個大學。在專業選擇這件事上,陳定昌內心挺糾結。在老師看來,陳定昌有寫作之長,建議他報考中文專業,將來可以從事文學工作當作家,或者從事新聞工作當記者。

老師的建議,沒有改變陳定昌的內心想法。盧溝橋事變那年出生的他,忘不了被日軍入侵、肆意掠奪的屈辱歷史。堅定“科技強國”的信念,他毅然婉拒老師的建議,選擇理科專業。

1957年,陳定昌以優異成績被保送到北京留蘇預備部。隨后,因蘇聯單方面取消了留蘇名額,500多名學員被直接錄取到國內名牌大學,其中300余人進入清華大學,200余人進入北京大學。按照報考志愿,陳定昌被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錄取,開始了嶄新的大學生活。

從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后,陳定昌被分配至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從此,陳定昌與我國導彈事業結緣,開始了他為國鑄“劍”的傳奇人生。

“科學就是要創新,要不畏艱難,才能有所作為”

20世紀60年代初,激光技術走進世人視野。錢學森提出:“激光能不能做一個信號源,像無線電一樣,也能做各種各樣的探測和制導應用?”

“激光之問”最終落到陳定昌的案頭。為了拉直這個問號,陳定昌進行了數個月的詳細調研,最終撰寫了兩份報告。他十分肯定地回答:“激光作為信號源理論上是可行的。”

錢學森聽完報告,當場決定:“在航天領域,要把激光與無線電放在同等位置來發展。”于是,陳定昌的前期調研任務變成了預研項目。

當時,激光雷達在國際上剛剛起步,國內沒有任何經驗可循。錢學森親自主持這項工作,七機部、中國科學院等3家單位展開聯合攻關,20多歲的陳定昌被任命為項目組組長。

一路奔跑,一路攀登。為了讓預研項目能夠早日試驗,陳定昌一天跑五六家單位,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勁兒。受領這項神圣的任務,陳定昌深深地感到:“科學就是要創新,要不畏艱難,才能有所作為。”

這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和國防安全的重要項目。每一種方案的突破,每一個關鍵技術的攻關,科研人員都要披荊斬棘、全力沖鋒。

陳定昌的執著與努力,讓他脫穎而出。激光雷達項目的成功,只是陳定昌前瞻性眼光和創新膽識的初步顯露。

1996年,陳定昌擔任首席科學家,又提出了新的目標。他一方面深入一線,帶領團隊運用航天系統工程的辦法,定下科學的目標,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縮短與目標的差距;另一方面他竭力說服各方支持,甚至立下“軍令狀”。

陳定昌認為,在關鍵核心技術、途徑、方法的創新上,要瞄準未來10年或20年,必須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思維要有前瞻性,抓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集成才會形成更加精良的裝備。他這種科學有效的指導思想,推動了相關專業的發展,讓我國空天防御事業的建設發展駛入快車道。

“小步慢跑是不行的,要邁大步子上臺階”

所謂戰略規劃,是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陳定昌就是一個致力于前瞻性策劃、布局、引領方向的戰略科學家。

熟悉陳定昌的人,對他有3點印象:一是緊密跟蹤國內外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捕捉新信息速度之快,對趨勢之敏感,令人敬佩;二是擅長對信息進行真偽和優劣的鑒別,對事物判斷準確,善于抓住重點;三是擅長發揮超前思維,物理概念強,善于做頂層設計。這些特長,在他工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陳定昌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令人震撼——

“20年前走得不對,20年后就沒有結果。”

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視野,又是何等的膽識!

“他的前瞻性設想是出了名的。”陳定昌身邊的人這樣評價他。1984年,陳定昌出任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二部主任,他全面規劃和未雨綢繆的意識更強了。以陳定昌為代表的一些專家,開始前瞻性地提出某型防空導彈系統的設想。該設想得到了任新民、梁思禮、陳懷瑾等專家大力支持,他們建議該型號要由二院來搞。二院科研工作者不負眾望、集智攻關,成功完成了這一難度空前的科研任務。

然而,陳定昌不滿足于此。

在研制該型防空導彈系統時,他已經將眼光瞄向了技術更超前的新型防空導彈系統。陳定昌常說:“小步慢跑是不行的,要邁大步子上臺階。”

陳定昌提出的空域和體系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他經常與同事們談論航天器發展,同事們說:“當年他提出的發展規劃設想,已被現實驗證是富有先見之明的。”

在航天器發展討論中,陳定昌與大家“碰撞”出了一個行之有效的項目發展規劃,這個規劃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在航天科工集團成立初期,擔任集團科技委副主任的陳定昌與專家們一起,帶領科研人員,完成了多項發展戰略規劃制定任務,推動了我國精確制導技術的快速發展。

“科學家要有膽量,而無畏源于無私”

何為掌舵人?掌舵人就是要能夠把握方向,站在全局,權衡利弊,有大家風范和大將風度。他不僅站在本單位、本系統考慮自身的發展,更要站在國家的層面,謀劃大戰略、大規劃。

有人不解:“陳定昌為什么能做到眼光超前、思維超前?”答案是,他總能站在國家的層面、戰略的角度,用一種大局觀,腳踏實地地為國家安全進行謀劃。

“科學家要有膽量,而無畏源于無私。”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全心全意地為國家搞出新裝備,為國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供安全保證。

原航天工業部部長李緒鄂送給陳定昌一個綽號:“陳鐵嘴”。其實,陳定昌并不是一個爭強好勝、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身邊的人都了解陳定昌,他平時待人隨和,性格溫文爾雅,說話慢條斯理。只有講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或者論證技術方案時,他才會變得異常嚴肅認真,話鋒中帶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責任,在航天事業中是一個神圣的名詞。為了這份責任,無數航天人無怨無悔地奮斗了一生。

晚年的陳定昌,每天依然閑不下來,堅持工作在科研一線。老友勸他年齡大了該歇一歇,過一過清閑的退休生活。可他沒有放緩前行的腳步,依舊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繼續追尋“科技強國”夢。

陳定昌彌留之際,他叮囑家屬:住院期間,他的黨費要按時交齊;所有喪葬事宜一切從簡,費用自理;對組織沒有任何要求。他一生心懷祖國、無私忘我的精神,令人為之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