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貴林(1900—1937),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四師師長。
郝貴林,原籍熱河,出生于一個貧農家里,家境貧苦,很小就給地主扛活。后只身一人逃荒來到黑龍江省雙城縣的農村,又輾轉流浪到珠河縣(今尚志縣),落腳在黑龍宮的一個山溝里,以開荒種地和采集山貨為生。
1934年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珠河反日游擊隊來到黑龍宮一帶。郝貴林要求參加隊伍未被批準,他一直跟著游擊隊走了半個多月,最終成為了一名抗日戰士。他抗日堅決、作戰勇敢,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天,被任命為哈東支隊司令部政治保安隊隊長,擔負保衛司令部的任務。9月,在保衛珠河黑龍宮游擊區的戰斗中,身負重傷,離隊休養。
1935年1月,哈東支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一師,趙尚志任軍長。郝貴林傷愈后回到司令部保安連任連長。他率領保安連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在賓縣境內繳了三道崗、包家崗、四道河子據點的大排隊三十多支槍,在財神廟繳了“占北平”山林隊的五十多支槍,接著調轉隊伍東進到延壽二區,繳了花砬子王成大排隊的械,焚燒了烏拉草溝和姜家崴子局、所,又渡過螞蟻河,深入到敵人統治勢力雄厚的馬鞍山、金坑等地,使延壽的日偽軍惶惶不可終日。郝貴林領導的保安連,如三軍的一個拳頭,指向哪里就在哪里打響。經過一年多戰斗生活的考驗和艱苦環境的磨煉,郝貴林成為了優秀的連隊干部。
1935年夏,日軍在帽兒山設立六縣辦事處,統一調動六縣內的一切日偽軍事力量,對三軍和珠河游擊區進行“討伐”。在這緊要關頭,珠河縣委決定,三軍擴建三個團,郝貴林任第四團團長。四團在郝貴林的指揮下,向下江(松花江下游)遠征。他們從珠河越過方正縣大小羅勒密,東進到依蘭、勃利、樺川一帶,同日偽軍展開了激烈的游擊戰。進攻刁翎,首戰告捷。接著攻打大小稗子溝,又取得勝利。根據三軍司令部的部署,四團在江南勃利、依蘭一帶取得了粉碎日偽軍冬季“討伐”的勝利。不久,又攻破四道河子,沖破敵人包圍,迅速轉移到密山一帶。
1936年春,三軍一師四團擴編為三軍四師,郝貴林任四師師長,率部活動在勃利至密山一帶。他打過許多漂亮仗。在指揮密山哈達河戰斗中,摸清了偽軍二十六團、警察署和自衛團的部署,爭取了偽軍二十六團的三名士兵里應外合,進行突然襲擊,并砸開倉庫,繳獲槍支一百五十余支、子彈數萬發,活捉了偽團長,俘虜了二十多名偽軍。他指揮的寶清伏擊戰、密山截擊敵運輸隊、火燒石頭河金礦局,都采取了先摸清敵情,后迂回突襲,速戰速決,甩開敵人,立刻轉移的戰術,既打擊了敵人,又保存了自己。在他機智英勇、靈活果斷的指揮下,第四師在三江平原、完達山山麓縱橫馳騁,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成為第三軍中活動面廣、戰斗力強,給敵人很大威脅的一個主力師。
1936年9月18日,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建立,郝貴林被選為省委委員。1937年初,又兼任北滿抗日聯軍下江辦事處主任,除了領導四師鉗制打擊敵人、聲援西征部隊外,還擔負著籌集給養經費的艱巨任務。
1937年7月的一天中午,郝貴林率領三十幾人到勃利縣青龍山小五站收取“紅區地方款”,遭到二百多日偽軍的攻擊,雙方展開激烈的戰斗。為保存實力,他讓一連長帶領隊伍轉移,自己和通訊員秦英泰留下掩護。敵人的幾次沖鋒都被打了下去,郝貴林估計隊伍已經走遠,準備撤離時,秦英泰中彈落馬。郝貴林不顧一切上前攙扶,被飛來的一顆子彈打中右腿根部。此時,一連長等人遲遲不見郝貴林和秦英泰二人趕上來,立即帶領隊伍返回。戰士們一邊向敵人還擊,一邊攙扶起郝貴林,背起秦英泰的遺體,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途中,郝貴林終因失血過多,英勇犧牲。時年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