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麟符,又名韓致祥,字瑞五,1899年農歷正月十二日出生于熱河省赤峰縣哈拉木頭村一個農民家庭,祖籍山西省榆次縣沛霖鄉東蘇村。
少年時期,韓麟符在本村讀私塾二年,后在建平新丘小學讀完高小。1916年,韓麟符離開家鄉,考入天津直隸一中讀書。從此接受了俄國十月革命前后不斷傳入我國的新思潮的影響,成為天津學生運動組織者和領導人之一。五四時期有,韓麟符積極參加推動天津學生群眾的愛國反帝運動。1919年9月,在周恩來等組織的“覺悟社”成立的當月,他和于方舟創立了進步團體“新生社”。1920年4月1日,“新生社”的機關刊物《新生》出版,“以發表新生社的主張和成績與介紹新思想”為宗旨,“全帶社會主義色彩”。同年秋,“新生社”改組為“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并發行會刊,介紹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情況,宣傳革命的主張。這一年的11月初,天津第一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誕生,“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集體加入。韓麟符成為天津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之一。1921年,韓麟符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23年1月,經李大釗介紹,他和于方舟、陳印潭(陳鏡湖)同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韓麟符受組織委派,到北京蒙藏學校開辟工作。經他介紹,包括云澤(烏蘭夫)、奎璧在內的一批蒙古族先進青年,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以后轉為中共黨員)。1924年3月9日,韓麟符在天津高等工業學校主持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1925年冬,李大釗在張家口主持成立“西北工農兵大同盟”,李大釗當選為大同盟書記,韓麟符、趙世炎被選為副書記。這一時期,中共北方區委專派韓麟符負責指導內蒙古的工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韓麟符以直隸代表身份,參加了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兩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其間先后在廣州、武漢國民政府工作,并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1927年汪蔣合流,韓麟符奉組織命參加了南昌起義,任黨務委員會委員。起義部隊在南下廣東途中,在潮汕地區失敗。韓麟符身染瘧疾,匿居農村地下黨員家養病,數月后輾轉回到天津,找到順直省委。1928年初,順直省委組建中共內蒙古特別委員會,經中央批準,韓麟符被任命為書記。當時韓麟符正在京東從事農民運動,他設法籌得一筆款,派走了赴內蒙古工作的同志,而自己卻被軍閥潰軍搶掠一空,困在京東。同年7月22日,順直省委在天津召開擴大會議。省委認為韓麟符“主持同意接受張敬堯、徐永昌之委任,在京東收編潰軍,且自行委派同志到軍隊工作,亂委同志軍官名義,是犯了軍事投機及組織上的錯誤,省委曾去信嚴禁這種軍事投機工作,又不服從,反說省委指示與事實不符,實屬違抗指示”,因此決議給韓麟符以“留黨察看六個月之處分,并開除內蒙特委書記職務,請求中央批準(因韓同志之內蒙書記系中央批準)”。韓麟符對處分不服,曾向中央提出申訴,認為省委對他的處分根據與事實不符,省委負責同志也已經承認,且答應向中央更正,“但不久又不承認了”。不久,順直省委對韓麟符的處分得到中央認可。
1931年2月10日,在順直省委召開反“立三路線”大會期間,由于叛徒、特務曲步霄告密,天津公安局長張學銘以“共黨罪”下令將韓麟符逮捕(同時被捕的有鄭丕烈、杜真生、李希逸等多人),后押解到北平軍分會軍人反省院(即草嵐子監獄)。韓麟符被判徒刑15年。1933年3月,經李錫九營救,韓麟符獲釋(未辦任何手續),隨即到孫殿英部任四十一軍政訓處長,隨隊伍開到包頭。韓麟符到孫部后,主要工作是在平津一帶招募了一批具有“左傾思想”的青年學生,建立了一支三百余人的“學生隊”,并在“學生隊”中開設馬列課程,灌輸革命思想。其主觀目的是想為我黨的土地革命增添一份力量,并創造條件將隊伍接到陜北與劉志丹紅軍會合。但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1934年,孫殿英不聽南漢宸、李錫九(南、李二人當時均為孫部高級顧問)的意見,執意攻打寧夏,終歸失敗。韓麟符被國民黨通緝在案,回到山西老家暫避。同年9月21日,叛徒、特務鄭丕烈秉承軍統特務機關旨意,攜帶特務機關提供的手槍、子彈、經費,事先偵查好韓麟符的住處、行蹤,趁其不備,將韓麟符刺殺于東蘇村外的一座小廟外。韓麟符遇害時僅34歲。9月28日,《華北日報》、《每日評論》等報紙,都以“共黨韓麟符在晉被殺”為題作了報道:“前北方共產黨首要韓麟符,自孫殿英失敗后,即潛匿于榆次縣鄉間。近來陜北赤匪猖獗,韓又在榆次太谷等處聯絡地方土匪、流氓、煙客企圖不軌,詎正在進行中,忽于本月二十一日,被人在榆次鄉間(蘇村)槍殺,身中數彈,當即斃命云。”
(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