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抗日英烈賈力更:出入刀叢只身趨 大同城內敵尸飛
■新華社記者 王靖、王雨蕭
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村的賈力更烈士紀念館,人們冒著嚴寒前來紀念英魂。紀念館一角,與賈力更一同工作和生活過的、曾任綏遠省(今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楊植霖寫下的一首贊頌賈力更的詩,令人印象深刻:出入刀叢只身趨,大同城內敵尸飛,如此中華好健兒,堪做楷模永學習……
賈力更,原名康富成,蒙古族,1907年出生,內蒙古土默特旗人。青年時代在反帝愛國思想影響下,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全面抗戰爆發后,黨組織派賈力更回到綏遠,與一批共產黨員領導土默川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黨中央決定在大青山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賈力更按照黨的指示,發動各族群眾支援八路軍120師創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他在蒙古族群眾中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主張,引導蒙古族青年投身革命,為黨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干部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他還奉黨的指示,深入敵占區,揭露日本侵略者以“復興蒙古族”之名,行吞并內蒙古、分裂中國之實的罪惡陰謀,爭取偽蒙疆軍政人員棄暗投明、參加抗日。
1938年,賈力更得知日軍在大同城北購置了軍火庫,正在儲運大批武器彈藥,為進攻做準備。雖然傷病未愈,但他當機立斷,化裝成勞工,只身潛入日軍軍火庫。
賈力更的兒子康存計講述:“他摸清日本人軍火庫的槍支彈藥,用準備好的酒瓶子,底下是汽油,汽油上面夾層紙,紙上頭是硫酸,在太陽落山的時候,一下把這個軍火庫給引爆了。”
“這在當時是很振奮人心的。回來以后,他不僅組織了黨的支部,還在一些地方組織了抗日救國會,為八路軍開辟大青山根據地做了群眾準備。”土默特歷史文化研究會前會長于永發說。
1939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成立蒙古工作委員會,賈力更是主要負責人之一。蒙古工作委員會遵照黨中央關于堅持與發展廣泛的地方與群眾性的游擊戰爭的指示,賈力更做了大量工作,創建了蒙古族抗日游擊隊,成為綏西地區影響較大的地方抗日武裝。1939年底,賈力更被綏蒙區黨委推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40年初,賈力更先后任中共綏西地委蒙民部部長、晉綏游擊區行政公署駐綏察辦事處處長,負責綏西地區蒙古民族工作。1940年,在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軍事“掃蕩”和經濟封鎖的嚴峻形勢下,賈力更領導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員會,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反封鎖斗爭,多次帶領蒙古族群眾穿過封鎖線,為抗日根據地運送武器彈藥,通訊器材等急需物資。
“那種艱苦斗爭的環境之下,賈力更在籌集物資這方面,是做了突出的貢獻的,被李井泉等老戰友親切地稱為‘我們革命的軍需部長’。”賈力更烈士紀念館館長阿勒騰說。
1941年3月,黨組織決定調賈力更回延安學習,并準備參加黨的七大。3月19日,賈力更帶領一批愛國青年前往延安,途中在綏西遭日偽軍包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4歲。
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復興是賈力更畢生的追求。如今,在賈力更出生和曾經戰斗過的土默特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賈力更的夙愿得償。
(新華社呼和浩特2018年12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