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爱-第1页,在线看片日韩无线免费,精品欧美一区免费观看α√,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李桓英:“得到人民認可是我此生最大幸福”

來源:《中華英才》半月刊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4-01-06 14:14

李桓英,女,漢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生、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世紀50年代初,她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主動舍棄國外優厚條件,毅然回國投身到麻風病防治工作,長期奔波在云、貴、川等偏遠山區,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她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我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楷模,2019年榮獲“最美奮斗者”稱號,2021年入選“3個100杰出人物”。2022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李桓英:“得到人民認可是我此生最大幸福”

■鄧麗君 王爽

你或許沒聽過“李桓英”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麻風病”。

這個曾經比死神還可怕、比魔鬼還猙獰的病種,一度困擾了中國人3000多年,此間,與麻風病的斗爭,人類幾乎全是失敗的記錄。

就在2007年1月29日,中國向全世界宣布:現癥麻風病人數由建國初期的約52萬人,減少到6300多人。這意味著中國在經過50多年的努力后,已走出麻風病時代!而在防治麻風病的醫療大軍中,李桓英就是走在最前沿的勇士和功臣,她也是與麻風病人零距離接觸的第一位醫學專家!

上世紀50年代初,李桓英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7年,她是世界衛生組織的首批官員,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女性中最早、最年輕的聯合國官員。但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1958年,37歲的李桓英瞞著同在美國生活的父母家人,舍棄世界衛生組織的高薪續約和國外優越條件,只身一人幾經周折回到祖國。她講,“回國就是為了幫助祖國的同胞!”

在此后長達一個多甲子的歲月中,她奔波在云、貴、川等偏遠山區,4次遇險,幾近喪命,卻依然忘我工作,硬生生將一個個與世隔絕的“麻風寨”,變成了今日的幸福村。她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無比堅定地走下去。

李桓英推廣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法,救治了數以萬計的麻風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麻風病“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為中國乃至世界麻風病防治工作做出巨大貢獻。

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以云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李桓英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專程前往醫院,將獎章和榮譽證書授予李桓英,李桓英動情地講,“回國不是白跑了,我不覺得后悔,我覺得此生活得值得!”

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蔣建國專程前往醫院,將“時代楷模”獎章和榮譽證書授予李桓英。

此前,李桓英剛剛度過了100歲生日,北京友誼醫院為其舉行了簡樸的慶生儀式,面對鮮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許下心愿:“愿人類早日消滅麻風病,愿天下再無麻風病!”

從學成報國,到抗擊麻風,40多年7個州59個縣,李桓英用腳步丈量云貴川邊遠地區,為麻風病患者解除病痛,帶來新生。她真正用大愛消除了歧視,重塑了尊嚴,用堅韌不懈地追求展示了科學大家的風范。而她自己的一生,卻是孑然一身,無兒無女。可以說,百歲人生中,她以無數個日日夜夜的默默奉獻,詮釋了醫生職業的真諦。

初心可鑒超凡風骨,熱愛可抵歲月綿長!

“治愈患者帶來的心靈慰藉是任何酬勞不能取代的”

1970年,李桓英當時所在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被整體搬遷到江蘇省泰州市。此間,李桓英被指派到長江北岸的一所醫院。也正是在這里,她的人生因為一個求醫的病人而徹底改變。

一天,一個小女孩拉著自己的母親,慢慢蹭到李桓英面前。這位患者面部輕微塌陷,一只眼睛失明,一只眼睛根本閉不上,腳上潰爛,還流著膿,這就是傳聞中的麻風病人。盡管此前李桓英做過麻風病相關實驗,但疾病帶給患者的痛苦,還是給了她極大觸動。從那時起,攻克麻風病的理想,便在李桓英心中扎根。

如今提起麻風病,總感覺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但在當年是“談麻色變”的,麻風病曾與結核、梅毒并稱“世界三大慢性傳染病”。得上這種病,患者的末梢神經會失去知覺,手腳和皮膚會潰爛萎縮,整個面部塌陷、五官扭曲,看起來極為恐怖。長期以來,這種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患上麻風病,就意味著喪失了生而為人的權利與自由。在國外,人們會把麻風病人投入大海或火燒、活埋,人道一點的,會被趕到遠離人煙的荒山深谷,讓他們自生自滅。

1978年3月17日,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正式落成,李桓英主動申請調入這里工作。從此,她的生涯真正和麻風病聯系在了一起。這一年,她57歲。

1980年,英語流利的李桓英被派到世界衛生組織做訪問學者。這時她得知,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的新方法,由一種藥物的治療改為多種藥物聯合化療,藥物的配方已經完成,但缺乏大量的臨床實驗。

此前,很多國家治療麻風病都采用終身服藥的方法,中國也是如此,但這會導致病人產生耐藥性,一旦停藥,麻風病依然會復發。而“短程聯合化療”治療時間僅僅需要兩年,李桓英期待這些藥品能夠對麻風病的治愈有明顯效果。

隨后的1983年,她帶著從世界衛生組織申請來的免費藥品,來到了云南省勐臘縣的麻風寨。這是一個連當地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是由麻風病人及其家屬過河開荒,在原始森林的腳下自我隔離而組成的一個村寨。

那個年代不僅是對麻風病人,對麻風病防治的人員,也會產生偏見和歧視。按照要求,到麻風村的工作人員都要穿隔離服,防治麻風病的醫生即便給藥,也是拿著一根棍子挑著藥去給病人。可是李桓英去麻風寨,不戴口罩,不穿隔離服,主動和麻風病人握手,做完檢查休息時,村民拿來芭蕉葉包裹一團飯團給她吃,她毫不猶豫接過來吃,沒有絲毫嫌棄。

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李桓英明白,跟麻風病人正常接觸,感染的幾率微乎其微。“但萬一感染怎么辦?”北京友誼醫院原黨委副書記、原紀委書記張仲民曾問過李桓英這個問題,而她卻講,“子彈厲害吧,戰士上戰場時,不一樣要勇往直前地向前沖。我甚至有時候想,如果我自己能感染上麻風病,那就更好了,我就讓大家看看,我是怎么把麻風病治好的。”她在面對麻風病時的無所畏懼,和對麻風病人的滿腔熱忱,讓張仲民至為感動。

李桓英的書桌上一直擺放著一張合影,是麻風寨村民刀建新和他的兒子巖糯。當年,李桓英從北京出發,花了足足五天時間,來到了麻風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時,唯一會說漢語的刀建新就是她遇到的第一個村民。

刀建新曾是勐臘縣委副書記,深受人民愛戴,在西雙版納知名度極高,卻因患上麻風病而選擇離開工作崗位,并與妻子離婚。他四處求醫問藥,卻看不到治愈的希望。

刀建新的遭遇,深深地刺痛了李桓英的心,她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舉動,為刀建新脫鞋,檢查腳上的傷口。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麻風桿菌主要損害人體皮膚和外周神經,病人手腳麻木逐漸喪失知覺,哪怕石頭磨破了腳,也沒有任何感覺。因此,李桓英常常檢查患者腳上是否出現了感覺不到的傷口。流血流膿的傷口,她也不怕臟,這讓刀建新和村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關懷,心底開始燃起希望。

李桓英在麻風村為病人檢查身體。

為了更好幫助病人,李桓英干脆將實驗室搬到麻風村,給每個主樓寫下門牌號編碼登記,每天把藥送到病人手上,看著他們服下。“我每年去,我說你治不好,我再給你找新藥。”她就是帶著這樣的真誠,為麻風病人診療。

按時服藥的村民膿血少了,傷口好了,麻風病的癥狀在逐漸消退。經過27個月的治療,服藥的47名病人,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短程聯合化療”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看到這些,李桓英的眼圈紅了,她直言,“我這輩子沒白做,這對我的觸動也很大!”

1990年4月13日的潑水節,當地政府舉行了麻風村摘帽大會,麻風村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曼喃醒村,也就是傣語中“新生”的意思。這一天,第一任村長刀建新,再一次緊緊握住了李桓英的手講,“我已經在土里埋了21年,是李教授把我從土里拔出來的!”

自那以后,李桓英又拿出整整10年時間,繼續試驗,繼續探索,經過多年復查,“短程聯合化療”治愈的患者年復發率僅為0.03%,大大低于國際組織年復發率小于1%的標準。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了“消除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實現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當年,刀建新8歲的兒子巖糯臀部有一塊未定類麻風,有指甲蓋大,扎他也沒有感覺,這正是早期麻風病的特點。由于治療及時,巖糯體內的麻風桿菌被徹底殺死,他也成了李桓英所提倡的早發現、早治療的最大受益者。

2015年,94歲的李桓英最后一次去曼喃醒村,看到了每一個人臉上掛著的最幸福、最燦爛的笑容。百歲生日之際,村民們為她錄下視頻,大家雙手合十,滿眼淚水地喊著:“李醫生、李媽媽、李奶奶……”聲聲飽含感激和想念地呼喚,正應了那句,“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永遠把你記在心里!”

“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四十年來,李桓英跑遍了云、貴、川,幾乎每一個麻風村都有她匆匆的步履。94歲高齡時,她仍在云南一線奔走。98歲時,她還每天拎著包出入辦公室,關注著麻風病防治的最新國際動態。

為了麻風病人,她太拼命。由北京去一趟麻風寨,即便年輕人也會累得幾天爬不起床,但當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李桓英,從未叫過苦,也從不認為苦。

李桓英的助手袁聯潮清晰記得,1989年的一天,李桓英去麻風村,當時雪天路滑,李桓英正坐在副駕駛上,突然車滑到幾十米深的山谷里,李桓英從擋風玻璃直接飛出十幾米,當場昏迷過去。這次事故導致她左側鎖骨和三根肋骨骨折,頭上縫了7針。她已是快70歲的老人了,可住院不到2周,就又帶著在四川搜集的標本回到北京,她還講,“翻車有什么了不起的,按我坐車的頻率,早該翻車了!”

有一些麻風村幾乎沒有路可走,只能身體倒懸在河面上坐索道過去,唯一的保護就是纏在大腿上的吊帶,很多人看照片都害怕,李桓英卻很樂意坐。在偏遠山區,李桓英出過兩次車禍,兩次翻船,幾乎每一次都會要她的命,可她從未想過放棄。在她看來,人民的健康比自己的生命還重。

一些麻風村幾乎無路可走,李桓英只能身體倒懸在河面上坐索道過去,唯一的保護就是纏在大腿的吊帶。

從37歲到100歲,為了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李桓英奮斗了60余年。她原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更優越的選擇,可是她卻義無反顧地回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要知道,李桓英出生于北京一個官宦家庭。祖父李慶芳是清廷最后一批公派赴日留學生。父親是第一批被選派到德國的留學生,李桓英八九歲時便跟隨父親一起在柏林生活。

1939年,為解救30余名八路軍戰士,被日軍囚禁40多天的祖父李慶芳悲憤而終。也是這一年,她聽從祖父建議,考入了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李桓英與同一時代的莘莘學子,在抗日的炮火紛飛中完成了大學課程。

1946年,一心想在學醫道路上有所發展的她,考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衛生學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1950年,導師將工作出色的李桓英推薦到成立不久的世界衛生組織,年僅29歲的她隨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首批官員。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的7年間,她先后深入到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為防治性病和雅司等疾病在貧窮落后地區的蔓延做出了艱苦努力,她的工作也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好評。

有一次,李桓英在辦理美國入境簽證時,同行的乘客都順利通關,機場工作人員卻唯獨要求持中國護照的李桓英,印上指紋才肯放行,她的心像是被刀扎了一樣,“人的歸屬很重要,我的歸屬就是我的國家。”在海外,她看到過無數因為醫療落后而導致疾病肆虐的情景,而在成立不久的新中國,醫療衛生工作同樣亟待發展,李桓英歸國的心思愈發強烈。

當她從《時代》雜志看到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回國的新聞時,震動極大,“我已經39歲了,時不我待”。就在此時,世界衛生組織向她拋來續聘5年的橄欖枝,年薪9000美元,是當時美國人均收入的3倍,已經定居美國的家人都希望她能夠留在美國工作。而正在緬甸考察的李桓英卻瞞著父母做出了回國的決定。“我是中國人,我出生在北京,我不能忘本,聯合國再好,待遇再多,但人不是靠金錢活著的……我向往的是人生能有價值!”

當時,李桓英住在緬甸,和中國只隔了一條河,可中美沒有建交,回國比登天還難,但這都阻擋不了她歸國的心。1958年,李桓英一路從倫敦到巴黎,再到羅馬、雅典,再輾轉布拉格、列寧格勒,幾乎跑遍了整個歐洲,最終才從莫斯科返回祖國。“回國正當其時,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就是帶著這樣的志向,她將自己的畢生無私獻給了深愛的祖國。

1964年,放心不下女兒的父母從美國來到香港看她,意圖帶走李桓英。只因為祖國正需要她,她便拒絕了父母的請求。她至今記得,父親哭了。這也是李桓英和父母的最后一次見面。沒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成為她一生最大的遺憾。可是李桓英從來沒有后悔過當初的決定,她始終用忘我的工作,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對黨一片赤誠的李桓英,遲遲沒有申請入黨,她總說:“還不行,我還不合格。”

2016年9月,第十九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了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握著李桓英的手說:“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當月,95歲高齡的李桓英正式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同年12月27日,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講:“入黨和做研究一樣,都是追求真理。能夠作為黨員為醫學事業奮斗余生,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去世后,身上如果不能覆蓋上一面鮮紅的黨旗,那我會很遺憾的!”

2016年12月27日,95歲高齡的李桓英入黨,她高舉右拳,在黨旗前莊嚴宣誓。

百歲高齡之際,李桓英依然關注著全球麻風病防治的進展。她說:“雖然中國已基本消滅了麻風病,但還沒有徹底消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了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李桓英始終在奮力前行,她是一個符號,更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坐標。

(原載于《中華英才》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