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財政工作,日趨深入,必須具體而又合于政策,希在工作中隨時注意,并吸(取)其他根據地的經驗來充實自己,對于金壇的具體環境,亦應作深細分析和認識,這樣定下方針,訂出計劃,(才)能不犯主觀毛病……”
這是1945年時任江南財經處處長李建模寫給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抗日民主政府財政局局長陶行的一封親筆信。信才巴掌大小,但正反兩面都寫滿了字。當時,金壇在布匹等供應上有了困難,李建模作為蘇南東路抗日游擊根據地財經工作的先行者,建議要分散購置、合理定價,并進一步提出財政工作要依據客觀環境和相關政策,吸收有效經驗,深入細致分析,方可制定方針的思想。字里行間皆流露著一位革命前輩對財經工作的認識和思考。
在抗戰中,李建模專職從事財經工作,使蘇南東路地區抗戰財政自給有余,被稱為“財經戰線紅管家”。
李建模,1907年2月出生在江蘇常熟梅李鎮的一個職工家庭。1933年,李建模和顧準等發起組織以研討時事、探求社會進步為宗旨的“進社”。1934年8月,李建模帶領“進社”成員參加了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簡稱“武衛會”)。不久,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初,“武衛會”上海分會成立,李建模被選為委員,后任主席。1936年7月,“武衛會”總會被破壞,李建模被捕入獄,受盡酷刑。西安事變后,李建模獲釋返鄉。1938年5月,中共常熟縣委重建,李建模任書記。8月,中共常熟縣委直接組織和領導的第一支人民抗日部隊——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簡稱“民抗”)成立。1939年5月,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東進后與“民抗”會合。
1939年8月,常熟縣財務委員會成立,李建模任主任,后又負責東路財經委員會的工作。為籌集抗日經費、保護游擊區生產和安定人民生活,李建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適應游擊區特點的稅法和稅率,貨物流通稅以價估征,一物一稅。經過一系列努力,縣財委會籌集到了可觀的經費,保證了部隊不斷擴大的需要。
1939年深秋,侵華日軍在蘇南強征“軍米”,讓素稱“魚米之鄉”的常熟地區陷入了困境。李建模建立緝私隊,嚴禁糧食出境資敵,并建立糧食合作社,保障游擊區軍民的糧食供應。1940年4月的一天下午,淼泉興隆稅卡的同志在大虹橋截獲為日偽運送出境的600包大米,李建模聞訊喜出望外,當即決定除將一部分大米用于救濟抗屬外,大部分“儲糧于民”,借給缺糧的農民渡過難關。這一舉措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進一步密切了軍民關系,使得部隊不論宿營在哪個村莊,都不會為糧食供應發愁。在李建模的指導下,蘇常游擊區排除敵人的武裝干擾,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地完成了征收田賦和各項稅收的任務。
1940年4月,譚震林來東路主持抗日的全面工作。李建模配合譚震林,繼續參與地方黨務和政權建設的領導工作,并把主要精力放在財經工作上。李建模在理財方面的出色成就,受到組織上的重視。1941年開始,李建模專職從事財經工作,任江南財政處長、新四軍六師供給部長。在這期間,他在繼續抓好田賦及稅收的同時,領導各地組織各種類型的消費和生產合作社,開展勞資協商,扶持工農業生產,并建立工商管理制度,進行糧食調節等,使東路地區抗戰財政自給有余。
1942年春,李建模調到西路茅山根據地工作,先后擔任江南財經處處長兼惠農銀行行長、新四軍六師十六旅供給部長、蘇南行政公署行政委員兼財經處長等職。茅山根據地地處寧滬日偽統治中心附近,對敵斗爭異常艱苦,黨政軍實行一元化領導。李建模在部隊和地方同時任職,這使他從全局角度更深刻地理解到,戰爭不僅是軍事的較量,也是經濟的較量;要想奪取戰爭的勝利,必須先做好供給保障。
當時敵人實行經濟封鎖,為了保證軍政供給、改善人民生活,李建模領導財經處廣辟財源,抓緊時機發展生產,擴大稅收,發行貨幣,加強金融管理,并放手發動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支援向蘇北發展的新四軍主力部隊,為西路財經工作建立了系統的條例、章程,創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李建模率先辦起了黨在蘇南地區的第一家銀行——惠農銀行,明令禁止偽幣在根據地內部流通,限制法幣使用,鼓勵使用自己設計、自己印刷的惠農幣。惠農幣的發行,對于穩定根據地的財經狀況和保證部隊經費使用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開源的同時,李建模還十分注重節流。他嚴格執行財經紀律,用好財政資金,節約每一個銅板。他從不搞特殊,一日三餐都和戰士一樣,吃少有油水的大鍋菜。為節省軍服生產用布,他經過嚴格計算,每匹布由裁八套單軍衣增至九套。他還提倡一張紙兩面用,一個信封用四次;晚上點燈記賬用三根燈芯,開會點兩根,不辦公只點一根。當時為了躲避敵人視線,夜夜都要轉移宿營地,李建模將紙幣換成金塊,將裝有金塊的布袋制成腰帶,肩上還扛著幾斤乃至幾十斤重的錢鈔,雖然“腰纏萬貫”,但他始終一塵不染。
李建模精打細算、艱苦樸素的作風也產生了榜樣的力量,感染并帶動著身邊同志們共同踐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1941年,曾任新四軍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司令員兼政委的譚震林這樣評價他:建模的工作扎扎實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組織觀念強,對東路部隊的供給是有貢獻的。
抗日戰爭勝利后,新四軍根據《雙十協定》撤往蘇北。1945年10月15日,李建模隨新四軍蘇浙軍區第四縱隊乘中安輪渡江時,因沉船與800多名干部戰士同時遇難,時年38歲。
(資料來源:新華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