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福,1893年出生在甘肅省臨夏縣東鄉鎖南壩村一個貧苦的回族農民家庭。弟兄三人,大哥馬金山,弟弟馬金寶,而他卻一反傳統習慣,起名為“和?!保栽⑺麑诎瞪鐣膽嵑?,對窮人翻身過上幸福生活的憧憬。
1897年,由于家鄉連年戰亂和災害,窮苦人紛紛背井離鄉。這時4歲的馬和福與哥哥、弟弟一起,在祖父和父母的肩挑背扛下,一路翻山越嶺,歷盡千辛萬苦逃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沙溝租地落戶。不幾年,祖父和父親先后去世,哥哥出門在外,馬和福只能獨自靠打長工、做零工艱難度日。這期間,還當過韭菜坪清真寺的師傅。1920年海原地區發生了8.1級大地震,沙溝一帶受災嚴重。27歲的馬和福在生活無法維持下去的境況下,投奔到在豫旺縣(今同心縣)張家垣鄉險崖子村扛長工的大哥馬金山家。從此,他便在豫旺堡、鎖家岔一帶打雜工,趕腳吆騾子,當石匠、皮匠、泥水匠、榨油師傅等,因為家境貧寒,至35歲時還孑然一身。
1927年,馬和福離開豫旺流浪至吳忠金積的洪樂府扛長工。次年,豫旺縣田老莊鄉拓紅灣村有個姓白的婦女,因丈夫病故,拖兒帶女到金積度年荒。她看馬和福做活踏實,為人耿直憨厚,就將16歲的女兒許配于他,招贅為婿。雖然馬和福與妻子年齡懸殊,但窮苦人心靈相通,能互相體貼,患難夫妻更加恩愛。光陰似箭,四年后他們有了一女一男。為了生計,為了有一個長住的家,1935年全家人回到豫旺堡南垣劉家崗子租地務農。在當時的黑暗社會里,馬和福一家和其他窮苦人家一樣,日子過得很艱難,但他深知窮人的疾苦,窮苦人家有事,只要說聲“老馬,幫個忙吧”,他總是滿口答應,從沒二話,而且幫起忙來從不惜力。久而久之,馬和福在窮苦人中的威信越來越高。
1936年6月中旬,西征紅軍向豫旺堡發起了總攻,國民黨部隊晝夜閉門關寨,一邊逼迫群眾壘沙袋,一邊發動宣傳攻勢,謾罵“紅軍是紅毛綠頭發,是殺人放火的妖怪,共產共地共妻”。紅軍攻進城堡,不明真相的群眾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紛紛出逃。而馬和福沒有走,他想親眼看看紅軍到底是什么樣的軍隊,是不是咱窮人的軍隊。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漸漸地耳聞目睹紅軍紀律嚴明,官兵一致勝兄弟,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非常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活生生的現實使馬和福由衷地感到紅軍是“仁義之師”,是真心幫助回族群眾求解放的軍隊。他的態度也由觀望開始趨向與紅軍接觸。由于馬和??啻蟪鹕?,紅軍講的革命道理,他理解、接受得快。隨著接受能力的提高和與紅軍交往的深入,他開始把紅軍當親人看待,主動幫助紅軍做事,每天走東跑西,上山下洼作宣傳,揭露敵人的造謠欺騙,動員逃跑、躲藏的群眾回家。不久,在他的宣傳和幫助下,許多回族群眾陸續回來,接近紅軍,并紛紛給紅軍送“歡迎糧”,贈“抗日款”,還幫助紅軍解決吃糧吃水問題。
豫旺縣解放以后,臨時蘇維埃政府當即成立。在一次由紅軍回民獨立師師長馬青年主持召開的軍民座談會上,馬和福傾訴了自己的苦難家史和悲慘經歷。他說:“祖孫五輩打長工,不是逼死就是打死……今天,有了咱窮苦人的軍隊,我一定要跟共產黨鬧革命?!彼陌l言引起了主持會議的紅軍首長的重視。會后,回民獨立師政委歐陽武找他就窮苦人應該自己站出來去爭取自由等問題談了話。馬和福越聽心越亮,越聽勁越增。同時,他將這種激情變成了實際行動,第一個報名參加了農會赤衛隊,并積極向中共黨組織靠攏。他激動地說:“要革命,就得加入偉大的黨?!辈痪茫M織上批準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馬和福人生道路上一個光輝的起點。
中共豫旺區委成立后,在豫旺區設立了蘇維埃政府和回民自治政府。由于馬和福工作成績卓著,贏得了紅軍的信任與回漢人民的擁戴,被任命為自治政府主席。這期間,馬和福十分忙碌,他以豫旺堡為中心,積極向周邊擴大蘇維埃的宣傳。他針對當時的形勢,帶領20多名回族青年組成一支“回民游擊隊”,協助紅軍偵察敵情,不分晝夜地深入山村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民族政策,發動群眾籌集糧餉,動員婦女為紅軍捻毛線、織毛襪,積極、熱情地做好參戰支前工作。他成為當時豫旺地區最活躍和表現最為突出的優秀回族干部。
隨著民族工作的深入開展,廣大回族群眾要求自身解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中關于“凡屬回族的區域,由回民建立獨立自主的政權”的精神,在西征紅軍和陜甘寧省委的幫助下,我國第一個縣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于1936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它是中國共產黨民族統戰政策第一次在回族地區實踐的產物,也是西征紅軍和豫海縣廣大回漢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晶。在當時,意義之深,影響之大,已超出區域和時代的局限。在成立大會上,馬和福當選為自治政府主席,兼任縣回民游擊隊大隊長。在掌聲中,他立起身走上講臺:“回漢同胞選我當主席,為革命敢上刀山、下火海。共產黨救命恩重泰山,紅軍幫咱翻了身。我們一定要誓死保衛咱新生的政權。”
馬和福擔任縣自治政府主席以后,自覺責任更加重大,工作異常繁忙。為了廣泛深入地發動回族群眾,壯大革命力量,開辟游擊區,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抗日,他不辭勞苦,不畏艱險,走村串戶,日夜奔波,一心撲在革命工作上。就在自治政府成立后的第五天,他部署了全縣的工作以后,帶上政府簽署的《告白圈子四周圍同胞書》連夜到偏僻的下流水一帶發動群眾,開展革命工作。與此同時,他十分重視自治政權的純潔性。有個姓王的“假積極”混進了縣政府內,專門下鄉為政府收稅,借此串鄉掛招牌耀武揚威,進山出戶為自己撈油水,橫施“大員”的淫威,違犯政府的規定亂收稅,征收來的稅款放進了自己的腰包。一天夜里,姓王的正在酣睡時,廟山的一伙土匪闖進他家里。他為了活命,交了稅款又獻槍,被土匪頭子吸收為匪。自此,此人助紂為虐,打家劫舍,坑害百姓,襲擊紅軍,群眾恨之入骨,反響頗大。馬和福聞訊后非常氣憤,立即調集游擊大隊來到廟山背后,包圍匪巢,捉住姓王的叛徒并連夜押回了縣政府。隨即開大會公審處決了叛徒,大長了自治政府的聲威,替百姓出了氣。
11月下旬,紅軍東撤以后,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及東北軍迅速占領豫海縣。隨后,馬鴻逵的地方民團控制了當地局勢,大搞“清黨”、“清紅”,整個豫??h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僅九個月的新生自治政府被迫轉入地下。面對兇殘的敵人,馬和福領導著游擊大隊和群眾繼續開展斗爭,從東山里出來又進西山。敵人一心想抓住馬和福,層層設關,處處設卡。馬和福為了保存實力,化整為零,暫時躲避在鎖家岔親戚家里。
1937年2月,因壞人告密,馬和福在鎖家岔被反動民團頭子鎖有智逮捕并被押往韋州,后轉到銀川。國民黨寧夏省政府主席、軍閥馬鴻逵多次派人酷刑逼供,均無結果。馬鴻逵不信,親自升堂審訊,用盡了軟硬招數,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指令部下“擇吉日斃掉”馬和福。
1937年4月3日(農歷二月二十二日),馬和福在同心城南門外河灘上英勇就義,時年44歲。有詩曰:
六盤山垂沉下臉,
清水河
撲嘩嘩血淚滾翻;
山丹丹彎腰悼英雄,
沙蒿草
撫蓋上和福的軀干。
山在呼啊水在喚,
英雄啊
莫忙閉智慧的雙眼;
馬和福英靈永不散,
化彩虹
豪氣兒沖上了九天!
馬和福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黨的好兒子,名副其實的回族英雄。他的英雄事跡,永遠印在寧夏回漢人民心中。
新中國建立后,同心縣人民政府在老城(半個城)修建了馬和福烈士陵園。1978年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時,又將他的遺骨遷入新城紅軍烈士陵園,建墓立碑,永志不忘。每年到烈士殉難的日子,許多干部、工人、學生、農民前去掃墓,進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