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何處無青山
——革命先烈歐陽明彬的傳奇故事
■歐陽立新
粵北古城韶關,為北江(珠江支流)所環繞。春夏天,清風拂拂,景色宜人;臘月時,河風襲襲,砭肌刺骨。
1933年冬,在國民黨韶關監獄中,中共宜臨連邊工委書記歐陽明彬此時已是體衰力竭,平時走動也需難友梁登瀛扶持。在一個寒風刺骨的清晨,他倒在獄中的便桶邊,為革命為人民奉獻了他的寶貴生命,時年三十歲。
一、孤鵬投林,受哺衡湘
歐陽明彬,字健,號蔚安、述質,1903年8月31日出生于桂陽縣樟市鄉漕溪村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曾祖父歐陽試湖乃清朝初期的生員,祖父歐陽科祟是太學生,父親歐陽德阼雖未登金榜,但也是有學識之士,更希望下一代能重振家聲,再撐門庭。可是,歐陽德阼原配張氏無育,繼娶方氏未久而歿,續弦鄧氏也如同方氏,年過半百再娶雷氏葛嬌,終生明彬,如愿以償。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兩歲半的歐陽明彬,正當享受天倫之樂時,父親病逝,不久,血母改嫁,一個比較寬裕的家庭陡然貧困。從此,遭受孤兒苦楚的歐陽明彬便與前母張氏相依為命,并靠堂兄歐陽明標的鼎力相助,得以度日。
歐陽明彬從小頗具天資,深受師長器重。他寒窗苦讀,發奮學習,于1921年秋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進入三師后的他如魚得水,胸襟豁然開朗。他的作文有“倚馬可待”的美譽,曾以那飽含感情的如椽之筆,或切中時弊,或抨擊朝政。他寫的《〈祥林嫂〉讀后感》《〈孔雀東南飛〉讀后感》,在三師反響很大。
歐陽明彬不僅在學業上日益長進,而且在政治上也銳意進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熏陶,在共產黨人張秋人和吳鳴剛的介紹下,于1926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又于當年九月被三師校長李再衡聘為訓育主任。
二、致力農運,改革教育
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推動全國各地農工運動的蓬勃發展。素懷大志的歐陽明彬,“竊以為當此革命正值過渡,民眾之待開導引進者益多,豈能長處教界,不積極與民眾接洽乎?”是以棄職返縣。是年冬,他離開衡陽三師回到家鄉桂陽。桂陽縣女界聯合會負責人楊呈祥、雷七嫦聘他為顧問,以指導工作。
經過籌備處的多方策劃和歐陽明彬的具體指導,桂陽縣第一屆女子聯合會于1927年2月9日正式成立。他在大會上發表了具有強大號召力的演說:“婦女之今日責任非常重大,一方為自己謀解放,一方為全社會謀解放……”他受“女聯”之委托所作的《女子之責任》一劇搬上舞臺,大會開得有聲有色。
在組織指導“女聯”工作的同時,歐陽明彬早已一邊著手籌備同德區(今樟市)農民協會,一邊深入鄉村了解民眾疾苦。1927年2月22日,同德區農民協會在樟樹下正式成立。大會選舉歐陽明彬為會長。翌曰,他向農友宣布就職并致詞:“愿大家盡量討論農會之內容及命令,指責辦事人之短。愿大家服從農會之命令,使農會有權力執行其義務……。”為喚醒民眾與封建勢力作斗爭,他指出:“貪污土劣之剝奪民眾,強奸民意,日甚一日,苛捐雜稅,無所不用其極!”
歐陽明彬在當選為區農民協會委員長時,也接到了縣立高小校(現桂陽三中)訓育主任之聘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桂陽縣教育極不發達,偌大地方可備教之學校只有三四。對此,歐陽明彬深為憂慮,于是他提出了教育非改革不可的七條大綱,提出了五條教育改革措施:(1)用啟發式及注入式教授;(2)增進學生課外活動;(3)聯絡師生間的感情;(4)用人格感化學生,使入正軌而不為非;(5)指導學生社會活動。
三、起義南昌,氣宇軒昂
正當農村大革命“風雷鼔舞三千浪”之際,“馬日事變”的陰霾卷地而來。1927年6月3日,桂陽縣反動派瘋狂撲來。為保存革命實力,歐陽明彬深夜離開桂陽,與共產黨員吳萬程等人從郴縣棲風渡乘船下衡陽。
“明知山上虎,偏向虎山行。”歐陽明彬毅然從衡陽奔赴反動空氣異常激烈的長沙,住在湘春街旅館,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地下黨組織。未久,與劉樹基、劉煦基兄弟倆搭輪船赴漢口。
歐陽明彬等人到達漢口后,找到了革命黨人何漢,進入了武漢第三國際軍校。軍校結業時,他擔任了第二十軍某營指導員。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后,歐陽明彬隨部隊乘輪船離開武漢,到達江西九江,住在南偉烈書院。
七月底,歐陽明彬隨部隊回南潯,乘火車至南昌。此時,汪精衛、唐生智、張發奎等反革命政要人員齊集于廬山,密謀解散第二十軍、第十一軍和第四軍。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共產黨重要領導人薈萃南昌,先發制人,于八月一日午夜將第三、六、九軍的武裝解除,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歐陽明彬在起義中,不懼犧牲,作戰智勇,并由營指導員提升為團指導員。八月底在會昌戰役中,所在團的關團長不幸中彈犧牲,師部隨即委任歐陽明彬為代理團長。在會昌激戰中,歐陽明彬身先士卒,沖鋒向陣,曾中流彈于足背,斷小趾一筋,他忍痛率領全團挺進在戰斗的行列中。
四、轉戰湘粵,英靈永存
1927年9月下旬,八一南昌起義軍主力于揭陽戰敗后,歐陽明彬率全團保護革命團體由惠州向陸豐一帶轉移。但終因寡不敵眾,部隊被打散。幾經輾轉,歐陽明彬于1927年隆冬返回桂陽,住在縣城內的歐陽宗祠,尋找地下黨組織。后因國民黨反動派搜捕甚緊,而避之家鄉——漕溪村。
1928年春夏,歐陽明彬在漕溪以坐館為名,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教學之余,他乘湘南起義之東風,走家訪戶,深入貧苦農民之中進行宣傳、啟發、教育,寫下了著名的《憤時篇》。
暑假期間,歐陽明彬不顧個人安危,常到附近村莊宣傳革命道理。特別是每逢樟樹下圩場趕集時,歐陽明彬都會擇機演講,鼓掌之聲震撼山岳。然而,土豪劣紳卻恨之入骨,當即向縣政府告發。
接到告發后,縣長馮蒼親自出馬,帶領“挨戶團”將漕溪村團團圍住。幸虧本村團兵歐陽德順暗中相助,歐陽明彬才得以脫離虎口。“挨戶團”走后,他深感非速離險地遠走高飛不可,于是略帶行包,從村后瓏山向北走去。不料,剛走到竹里村村口時,就撞見一小隊“挨護團”團兵從對面走來。跑嗎?已來不及。躲嗎?四周是平坦的田野。在萬分危急中,嗶嘩的溪流聲在耳旁回響。于是,歐陽明彬靈機一動,隱藏于小橋下面的溪水中……
歷經千難萬險,翻山越嶺,歐陽明彬終于到了北平,找到了黨的組織。他將自己比作“淺水之龍”,決心“萬苦千辛,義無反顧”,以“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自勉。
1928年冬。歐陽明彬受黨組織的委派,南下至湘南、粵北一帶重建湘南行動委員會。不久,在宜章黃沙一帶與李恒善(宜章人)一起建立了地下聯絡點,并改名為歐陽健。
歐陽明彬在宜章建立地下聯絡點后,迅速與省委接上了關系,重新成立了“湘南行動委員會”。并把湘南、粵北的地下黨員團結在自己周圍,使“湘南起義”后的地下黨員活動在各地仍然繼續。
1929年春,“湘南行動委員會”與兩廣省委接上了關系。是年五月,在臨武、宜章、連縣交界處的大塘庵建立了中共湘粵邊工作委員會,歐陽明彬、尹子韶、谷子元、黃平、彭良、李恒善等當選為委員。
8月間,為組織和發動各地同志,秘密聚集革命力量,歐陽明彬通過彭良的關系,在宜章踦石大仙庵一帶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活動。
1930年9月,湘粵邊工委派歐陽明彬為中共宜章縣委書記,仍以教書為掩護,通過秘密書信聯絡,指導宜章縣的革命工作。是年12月,歐陽明彬當選為湘粵邊工委書記。恢復和擴建地方黨組織,是湘粵邊工委的主要任務。1931年2月10日晚,歐陽明彬在大塘庵召開湘粵邊工委會議,研究和部署舉行武裝起義事宜。不料,被叛徒彭耀祖告密。當晚,臨武縣反動政府出動軍警,將大塘庵團團包圍。歐陽明彬沉著應戰,指揮與會人員憑借四面環山、森林茂密的有利地形,聲東擊西,英勇突圍。除歐陽顯田、陳美等三人犧牲外,其余同志都安全轉移。
1931年3月4日,由于叛徒的出賣,反動派程紹川帶隊將大仙庵圍住,歐陽明彬為掩護其他同志而被捕。后在押解宜章縣城途中,于高明鋪吃中飯時設法脫走。他從反動派魔掌中走脫之后,即率領黨組織的同志轉移到廣東陽山、連縣一帶繼續從事革命斗爭。
正當歐陽明彬通過兩年的策反工作,領導宜臨連邊工委工作和擴建游擊隊武裝有了新的起色時,一個名叫譚矮子的叛徒向連縣當局告了密。1933年3月9日,恰逢連縣西江圩趕集,連縣反動派發動了一百多名便衣,化裝成趕集的農民,于中午時分包圍了歐陽明彬所在的鄉公所。他們以“私造槍支,與匪通勾”的罪名,將歐陽明彬抓捕。
“英雄一入獄,天地也悲愁!”歐陽明彬在連縣監獄中受盡了各種酷刑,如皮鞭抽、吊秤砣、熏香火、踩杠子、下雷公尖等,卻堅貞不屈,始終不渝。國民黨反動派莫可奈何,將他押解至韶關。
在韶關監獄里,歐陽明彬同樣備受各種刑法。然而,酷刑在赤膽忠心的歐陽明彬面前又算得了什么!是年寒冬臘月之際,受盡各種酷刑折磨的歐陽明彬,突然眼前一黑,體力不支倒在監獄中。就這樣,一個“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面對淋瀝的鮮血”的猛士含恨離開了人世。
歐陽明彬的一生,“經論滿腹,德行著世,公而忘私,走遍天涯,篤信共產,堅貞不屈”!
(來源:“百姓之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