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德,1929年出生于山東省臨沂縣一個農民家庭。7歲時,父親不幸去世。8歲那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他的家鄉,整個齊魯地區火光沖天,血染大地。不久,哥哥被日軍拉了伕。體弱的母親帶著他和兩個年幼的弟弟艱難度日。
1941年,日寇對山東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并在離王恒德家8里遠的澗谷巖村安了據點。為了反“掃蕩”,村里成立了兒童團,12歲的王恒德第一個報名,并被選為指導員。他帶領小伙伴站崗放哨,盤查過往行人,觀察炮樓上敵人的動向。由于他的勇敢、細心,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情況,大大減少了因敵人突然襲擊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受到了贊揚。
1944年,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大反攻階段。年僅15歲的王恒德推著小車,加入了八路軍的支前行列。開始,母親很不放心,怕他年輕小,黑夜走錯路,回不了家。他說:“娘,你放心,我有辦法。”原來,經過岔路口時,他總是用手摸摸路邊的石頭,回來時再摸著這些石頭,就不會走錯路了。就這樣,他小小年紀參加了許多次戰斗。在一次戰斗中,他竟和成年人一樣跟隨擔架隊走了300多里地,直到勝利完成任務,受到部隊首長的表揚。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又發動了全面內戰,國民黨軍常到村里搶糧抓人,鬧得雞飛狗跳。一次,幾個士兵闖進王恒德家里翻箱倒柜,沒找到什么值錢的東西,就來奪他的四弟藏在懷里的一只小雞。弟弟掙扎著不給,敵人用槍逼著他說:“小兔崽子,我宰了你!”嚇得四弟一頭鉆進母親懷里,大哭起來。王恒德氣得攥緊拳頭就要沖上去與敵人拼命,硬是被母親攔住了。
“這罪受到哪天才算完哪!”母親望著揚長而去的敵人,流著淚說。
“娘,別怕,敵人再來,我去堵大門。”王恒德堅定地說。
“傻孩子,你哪里堵得住呀!”母親望著兒子單薄的身子,不由得又是一陣心酸。
“不!我說的不是堵咱家的院門,我要參加解放軍,拿起槍桿子,為人民堵大門。”
1950年,美國侵略者發動朝鮮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第二年,已經22歲的王恒德響應黨中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毅然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年邁的母親,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
王恒德入伍后,被分到炮兵分隊。面對復雜的炮兵技術,他首先要攻克的是文化關。為此,他經常學習到深夜。他說:“飯可以少吃,覺可以少睡,學文化一點也不能放松。”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恒德很快掌握了炮兵基本要領,成為同期入伍戰士中的佼佼者。
王恒德在訓練中更是嚴格要求自己。有一天,剛下過雨,操場上遍地泥水,訓練時排長命令臥倒,戰士們都遲疑不前。王恒德二話沒說,“撲通”一聲臥倒在泥水里……當時正趕上母親來部隊看望他,首長翹著大拇指說:“你家恒德是好樣的!”母親自豪地說:“這是俺恒德的脾氣!”
1952年底,王恒德隨部隊到了朝鮮戰場。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又提升為排長。
1958年,王恒德從朝鮮回國后,先后被提升為副連長、連長、副營長、營長。他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里。一個漆黑夜晚,部隊接受了緊急“戰斗”任務。剛剛下過雨的道路崎嶇泥濘,汽車拉著戰炮摸黑前進。突然,一輛汽車陷進了泥坑里,盡管墊了土,加大了油門,車輪仍然空轉上不去。這時,已經當了營長的王恒德出現了,二話不說,用肩膀扛住車板就推。戰士們一看,呼啦一下圍上去。大家同心協力,車子終于駛出了泥坑。可一轉身,營長又不見了。
“營長去哪了?”黑暗中有人問。
“哪里有困難,就到哪里去找!”戰士們回答。
果然,三連四班的車在下坡時,由于顛簸太厲害,牽引鉤同炮上的牽引桿擰住了。戰士們敲的敲,扭的扭,就是弄不開。“要把牽引桿卸下來。”話音未落,王恒德早已挽起袖子,抄起了扳手。他一會兒彎腰扳螺絲,一會兒鉆到牽引桿下沖插銷,故障很快就排除了。
還有一次,高炮營奉命到某地執行任務。眼看出發的時間快到了,還有幾門炮沒檢修完,炮工翟文俊非常著急。正在這時,王恒德笑呵呵地進了修理組。
“小翟,不是還有幾門炮沒檢修嗎?走,我們一塊修。”
“那怎么行?您工作那么忙!”翟文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你以為營長是干什么的?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是營長的崗位。”王恒德說完,工具箱一背就往炮場走。
王恒德仔仔細細檢查了每一門炮,發現哪個螺絲松了,連忙擰緊;看見哪件儀器沒歸位,趕緊歸位。直到確實沒有問題了,他才帶著滿身的油污和汗水,滿意地離開了炮場。
1967年,王恒德被派到寶雞縣潘溪公社支農。自從踏上潘溪這塊土地,他就把自己的心同當地人民的利益系在一起了。為盡快熟悉情況,王恒德帶領支農小組跋山涉水,從渭河灘到秦嶺深處的十八盤,走遍了全公社15個生產大隊、100多個生產隊。每到一處,總是深入到田間炕頭,和干部、群眾促膝談心,傾聽意見,了解情況。
1968年秋,一個月的連綿陰雨使得渭河水猛漲,潘溪公社灘田邊上的河壩決堤了。沖破河堤的洪水像脫了韁的野馬,狂奔不羈,扔下去的沙袋立即被卷走,木樁打不上,缺口越來越大,灘上5000畝即將成熟的莊稼眼看就要化為烏有,干部、群眾心焦如焚。這時,王恒德帶著全營指戰員趕來了。他脫掉衣褲就要往水里跳,通信員一把抓住他說:“營長,危險!”王恒德甩掉通訊員的手大聲說:“共產黨員,在生死關頭只能向前沖,怎么能向后退?”他話音未落,人早已跳進冰涼的洪水之中。在王恒德的帶動下,戰士、社員紛紛跳進水里,用身體組成一道鐵壁銅墻……洪水退縮了,缺口堵住了。這年秋天的莊稼收成特別好。看著家家房檐下、大樹上掛的成串的金黃金黃的玉米棒和打麥場上堆得像小山似的紅高粱,人們都說:“這多虧了王營長啊!”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王恒德決定加強民兵訓練,搞一次實彈演習。10月1日,晨曦微露,老虎溝的演兵場上早已殺聲震天,彈聲隆隆。該18歲的黨根禮投彈了。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實彈演習,心里無比激動。只見他小心地拉開彈蓋,將拉火環套在無名指上,然后活動了一下手臂。就在他掄起胳膊投彈的一剎那,手榴彈突然滑脫,落在右側的山坡上,又滾到他的腳邊,噗噗地冒著青煙。黨根禮驚呆了……三秒鐘,再有三秒鐘手榴彈就要爆炸!在這千鈞一發之時,王恒德一個箭步沖上去,一把將黨根禮推倒在兩米之外。他轉身剛要揀手榴彈,發現黨根禮又不放心地探起身子,于是又一次撲過去將他按倒。當王恒德再撲向手榴彈時,“轟”的一聲,手榴彈爆炸了……黨根禮得救了,民兵們安然無恙,而王恒德卻倒在血泊之中。后經多方竭盡全力搶救,王恒德終因傷勢過重,于1969年10月7日犧牲。
王恒德犧牲后,寶雞地區在市體育場為他舉行了萬人追悼大會,并將他的遺體埋葬在他犧牲的地方——紅旗大隊后山坡的老虎溝邊。蘭州軍區為他追記一等功,國家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楊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