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到“通通優軍”
——江蘇省南通市擁軍優屬工作創新發展紀事
■蔡曉峰 何家玉 楊 尉
①當年刊發南通市興辦“軍人家庭服務中心”新聞調查的《解放軍報》。
②南通市市區軍轉干部積分選崗大會。
③南通市優撫對象領取“通通優”擁軍卡。
④南通市軍地聯合為立功軍人家庭送喜報。
⑤南通市雙擁示范街區一角。
⑥南通市雙擁主題公園。
寫在前面
1984年7月,全國第一個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在江蘇省南通市海門手帕廠應運而生。1985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省軍區在南通召開現場會,推廣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做法。同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發文,在全國推廣南通市軍人家庭服務中心的經驗。
40年斗轉星移,40年初心如磐。從當年的“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到如今的“通通優軍”服務品牌創建,南通擁軍優屬工作在改革中創新、在傳承中發展,不斷續寫新篇章,該市已連續7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
一封加急電報催生一項擁軍優屬創舉
“海門手帕廠張蘭(化名)丈夫李寧(化名)超假數日,已決定給其軍紀處分?!?984年7月,一封從駐安徽合肥某部發來的加急電報,在海門手帕廠引起不小震動。
李寧本是一名素質過硬的志愿兵,還是代理排長,因其父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致殘,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年老多病,妻子生孩子后,他不得不待在家里伺候老小,以致超假數日,受到軍紀處分。
當時的海門手帕廠有職工近1200人,最多時有軍屬80多名。這封電報讓時任廠黨委書記楊曉時敏銳地意識到,軍人家庭存在的不少現實困難需要組織給予關心關照,于是便組織人員分頭走訪。很快,軍人家庭“5難3感”的現實問題擺到了廠黨委一班人面前:住房難、孩子入托入學難、贍養老人難、操持家務難、生病照顧難;丈夫常年在外、產生孤獨感,家務無人分擔、常有憂愁感,上夜班無人接送、時有恐懼感。
7月10日上午,在手帕廠黨委會議室,一班人研究決定成立軍人家庭服務中心,為現役軍人排憂解難。當天下午,“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在宣傳欄張榜公布,列出優先解決軍屬住房、優先照顧軍人子女入學、幫助軍人家庭調解糾紛等8條工作細則。
海門手帕廠創辦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得到南通和海門黨政軍領導的關心與支持。截至1985年5月底,全市共建立軍人家庭服務中心344個,為782戶軍隊干部家庭解決了住房困難問題,為1078名軍人子女解決了入學難問題。
1985年5月4日,《解放軍報》頭版頭條刊發南通市興辦“軍人家庭服務中心”的新聞調查,并配發評論員文章《新時期擁軍工作的又一創舉》;同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發文,在全國推廣南通市軍人家庭服務中心的經驗。
時光飛逝,40年彈指一揮間,我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革。面對擁軍優屬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南通市各級黨委、政府由被動解決問題向主動發現問題、由應急式排憂解難向制度化優待撫慰轉變,先后出臺20多個擁軍優屬政策文件,推動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在政策激勵、典型示范之下,全市逐步形成政府大力倡導、機關和部門主動配合、全民積極參與的擁軍優屬新格局。熱愛祖國、關心國防、助人為樂的新風尚,與江海大地上的精神文明“南通現象”相輔相成,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密切。
1903個“擁軍服務崗”遍布基層社區(村)
“李嬸,您的腰好些了沒有”“沈叔,你家的莊稼收完了沒”……上午10時許,如東縣豐利鎮雙擁服務站站長沈勁松在工作間隙打開微信,與軍屬們聊家長里短。自2018年底擔任鎮雙擁工作站站長以來,沈勁松通過現地走訪、微信聊天等形式,與全鎮168戶軍屬保持密切聯系,軍屬們的煩惱事、期盼事,他悉數掌握。
無獨有偶。如皋市九華鎮鄭甸社區黨總支書記、退役軍人楊小春,每月都要收集一次轄區優撫對象的困難需求,并從小事入手,幫助烈軍屬、困難退役軍人排憂解難。
“很周到、很體貼!”鄭甸社區17組軍屬顧建梅動情地告訴筆者,她們夫妻倆身體都有病,兒子前年參軍后,楊小春經常帶人上門噓寒問暖,每年大忙季節都派人過來幫助搶收搶種。家里的壓力減輕了,兒子在部隊服役更安心了。
“軍人家庭無小事。當年創建軍人家庭服務中心的初衷,就是為軍烈屬辦實事、送溫暖,解決具體困難?!蹦贤ㄊ须p擁辦負責人介紹,進入新時代,困擾軍人軍屬的難題集中體現在“后路、后院、后代”上,這些年全市各級緊貼軍人急需、軍屬急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三后”問題。
從家騎電瓶車出發,短短幾分鐘就將女兒送到了幼兒園。在中國建設銀行南通海門支行城區的一個網點工作的軍嫂魏玉婷,提起上班、送孩子的便利,對區雙擁辦充滿感激。
家住城區的魏玉婷原來在建設銀行某鄉鎮網點工作,每天城鄉兩頭跑,一個人照顧家中3位老人和1個孩子,十分辛苦。眼看著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在鄉鎮網點工作的魏玉婷真不知如何是好。區雙擁辦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與建設銀行協調,很快就將其調到離家較近的網點,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企業改制,帶來用工方式、分配形式等一系列變化,直接影響到部分軍屬的就業和生計。面對這一新情況,南通市在江蘇省率先出臺隨軍家屬就業和社會保障辦法,通過對口安置、定向招聘、貨幣安置等方式,千方百計解決軍屬就業難題。近5年,全市優先安置隨軍家屬136人。與此同時,各地普遍實行軍人子女就近入托入學政策,義務教育階段,軍人子女可優先選擇名校就讀;對參加中考的軍人子女,在執行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基礎上,給予適當加分、優先錄取。在退役軍人安置工作中,通過建立量化考核、積分選崗“陽光安置”政策,健全政策、計劃、程序、積分、結果“五公開”監督機制,基本實現本人、部隊和接收單位“三滿意”。近3年,全市370多名計劃分配軍轉干部和430多名政府安排的退役士兵100%安置,安置進度和質量連續3年在全省領先。
為激勵軍人建功立業,2008年,南通市在全省率先對駐軍立功官兵與南通籍立功官兵同等標準進行獎勵。16年來,駐軍部隊2000余名立功官兵得到駐地政府的獎勵。為解決官兵后顧之憂,2023年,南通啟動“你為國戍邊 我為你守家”關愛現役軍人家庭活動,先后走訪8000余戶現役軍人家庭,幫助400余戶家庭解決了實際困難。如今,依托退役軍人服務站建立的“擁軍服務崗”遍布全市1903個基層社區(村),全市的擁軍優屬服務工作走上專業化、精準化、便捷化軌道。
300多萬人次尊享“通通優軍”擁軍服務
“一盒燕麥,一箱牛奶,應收人民幣126元,打八折,實收100.80元,共優惠25.20元!”初秋的一天,在海安市海安街道星海社區一超市,退役軍人老周收起優待卡,拎著折扣食品滿面笑容地走出超市。超市負責人褚國云對筆者說,“擁軍門店”的牌子,是她家10年前申請爭取過來的,給優撫對象適當優惠,是她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
2014年,星海社區超市、餐飲、理發、藥店、浴室、修理等22家店鋪,與社區簽訂擁軍協議,承諾給予優撫對象8至9折優惠,讓他們一出門就感到光榮。10年下來,海安市簽訂擁軍優惠協議的商家、店鋪已達860余個,遍布城鄉。
“在南通市,基層社區(村)有擁軍服務點,城區有雙擁一條街,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能獲得優先、尊崇?!笔须p擁辦負責人介紹,南通有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28.6萬人,居全省之首。近些年,他們緊跟時代步伐,全力打造“通通優軍”擁軍服務新品牌,建成雙擁示范街8條、15分鐘擁軍服務圈106個,3000多家商家、企業推出了擁軍優惠活動。2021年,他們在全省率先推出具有身份識別功能的“通通優”擁軍卡,“公交出行通通免、國有景區通通游、商家優惠通通享、金融服務通通有”。截至目前,已發放“通通優”擁軍卡超27萬張,300多萬人次享受各種優惠。2023年7月,這一尊崇禮遇已向全國優撫對象開放。
“我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履職盡責,守護好百姓的安寧!”2024年5月16日,武警駐如東某部政府保障營房落成移交儀式上,官兵莊嚴承諾。
新營房的落成移交,是南通市支持部隊練兵備戰的一個縮影。近5年,南通市清單式落實駐軍部隊訓練場地、后勤保障設施建設、官兵醫療保障等實事項目400余個。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碧崞饐|市某鎮20世紀80年代通往某部營區的一條近300米長的泥濘路,周邊村民記憶猶新。如今,昔日這條鄉間泥濘路,早已成為“網紅”擁軍路。20世紀90年代,政府出資將泥濘路變成沙石路。2002年,沙石路又變成瀝青路。2023年,啟東市籌集資金將包括官兵生活區、訓練場在內的營區內外道路全部翻修一遍,擁軍路由300米延長到1500米。
從全國首家軍人家庭服務中心,到“通通優軍”擁軍服務新品牌,南通軍政軍民關系愈發密切,南通籍軍人更加安心軍營建功立業,南通的擁軍優屬典型也層出不窮……軍心民心的凝聚,有效地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成為南通躋身“萬億之城”、持續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保障。
壓題照片: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
本版照片由南通市雙擁辦提供
版式設計:王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