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孫悅 發布:2024-05-08 11:25:23
長天勁風展翅飛
——火箭軍工程大學多措并舉加強高學歷文職人員隊伍建設紀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鐘福明 記者 賽宗寶
春回灞上,再傳喜訊——2023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前不久揭曉,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文職人員司小勝榜上有名,這是他連續3年上榜。
作為該校首批轉改文職人員,司小勝原創性提出某領域系列相關理論與技術,探索工作新方向,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專業影響力,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計劃。
近日,記者來到該校采訪。該校政委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不斷完善“優育、善用、精保”全鏈條機制,積極為司小勝這樣的高學歷文職人員成長成才架橋鋪路,一批高素質“孔雀藍”脫穎而出,成長為教學科研中堅力量。
繪制人才培養路線圖——
先試崗后入職,雙向選擇保合適
“某單位舉辦‘數字孿生’領域高級研修班,你有意愿參加嗎?”前不久,該校某實驗室講師、文職人員李傳揚,接到室領導打來的電話。
“這些內容比較前沿,有助于我開展下一步研究,我很想參加。”李傳揚回復道。
去年6月,李傳揚從該校某部調入某實驗室,研究方向由純機械方向調整為與武器裝備有關的領域。面對新方向新領域,他急需充電。
收拾好行裝,李傳揚登上北上的動車。路上,第一次來火箭軍工程大學時的情景,如同車窗外流動的風景畫卷,在他腦海中閃過。
3年前,正在某大學就讀博士的李傳揚,來到火箭軍工程大學某教研室試崗。何為試崗?就是博士通過預選面試后,先到崗位初步熟悉工作環境,合適的再組織正式面試,不適應的可主動退出。“試崗給了大家一個機會,能有效減少正式入職后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李傳揚深有感觸地說。
李傳揚無疑是幸運的,因為那是該校首次推出博士文職人員試崗機制。試崗期結束后,已順利拿到博士學位的他決定留下來。入職后不久,他又趕上一個好機遇——該校首屆青年人才與科研團隊“雙選會”。
近年來,該校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等渠道,從“雙一流”建設高校引進大批高素質人才,主要從事教研工作,參與的應用類科研任務緊密結合部隊工作實踐和訓練需求。為了幫助他們盡快明晰研究方向,找準創新發力點、突破口,2022年3月,該校舉辦首屆“雙選會”。會上,包括李傳揚在內的20余名青年教員與科研創新團隊互相了解、溝通需求,經過雙向選擇,他們分別加入不同團隊。
為激勵新入職博士文職人員投身科研攻關,該校為他們提供科研啟動經費,指定高職教員擔任幫帶導師,根據個人能力基礎和崗位需求,進行一對一全方位指導。李傳揚入職短短幾年,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
針對部分高學歷文職人員專業理論知識深厚,但不同程度存在“不會教”“教不好”等現實問題,該校充分利用教員發展中心,加強教學技能培訓,通過拓寬“軍職在線”“慕課”等網絡課程自訓渠道、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等方式,讓文職人員與軍人干部同臺競技,在競爭合作中彌補短板、提升本領。教員、文職人員申通初登講臺兩個月后,便作為教學團隊成員赴某院校開展專題培訓,圍繞一流課程建設、課程思政設計、教法模式創新等方面學習提升。在今年初該校舉辦的“鑄劍杯”教學比賽中,申通奪得中職組第一名。
激發人盡其才動力源——
你有才我搭臺,人財物環助陣來
入夜,疏星淡月灑下縷縷清輝。離開實驗室前,該校副教授、文職人員李艷嬌習慣性地檢查一遍水、電、氣等是否關好,實驗設備是否復位。看著這些嶄新的實驗設備,她不禁思緒萬千。
那年,李艷嬌從某大學博士畢業后走上教研崗位,開展某課題攻關遇到了“攔路虎”——實驗設備及場所達不到標準。該校想方設法為她騰出一間實驗室,并專門購置了通風柜、手套箱等相關設備。經過不懈探索,去年她申報的某重點課題終于獲批。
只要你有才,就為你搭臺。一次上完課,李艷嬌步履匆匆。“有什么急事嗎?”一名戰友問她。“領導來電說,組織為我聯系了一個能做高溫力學性能測試的實驗室,我得趕緊去看看。”即將承擔某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李艷嬌難掩激動。
盡管任務繁重,但為了讓李艷嬌心無旁騖完成重點科研項目,去年秋季學期,上級沒有給她安排教學任務。面對課題組人員短缺的情況,上級動員10余名相關教研室專業相近的骨干教員加入,并分階段組織召開項目啟動會、推進會,切實抓好項目落地落實。
那段時間,李艷嬌帶領團隊成員一頭扎進科研攻關中,如同上緊的發條,分秒必爭。有時一輪實驗需要進行10余個小時,他們緊盯實驗設備,觀察溫度、氣壓等參數,心里的弦始終繃得很緊。
搭平臺、建舞臺、組隊伍……每每想起組織給予的支持,李艷嬌心里都暖暖的。
鯤鵬一日乘風起,長天勁風展翅飛。近年來,該校始終用信任、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使用高學歷文職人員,先后選拔數十名素質過硬、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高學歷文職人員,擔任部(中心)、教研室領導,讓他們肩頭有責任、心中有使命。截至目前,40余名優秀文職人員進入校院各類專家委員會,擔任教學組長、課題負責人等,首批轉改的文職人員中,有近半數走上室以上領導崗位。
某教研室博士文職人員杜黨波入職不到兩年,先后被任命為教學組長、教研室副主任,并入選火箭軍科技創新團隊。他一手抓黨務,一手謀科研,獲得陜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順利晉升為副教授。
搭建引才聚才快車道——
撓頭事組織辦,心無旁騖搞教研
周末清晨,校園里翠柳依依,該校某實驗室講師、文職人員冷明哲帶著丈夫和孩子來校散步。享受著與家人團聚的幸福,冷明哲努力工作回報組織關愛的想法更加強烈。
2021年,接到該校的試崗通知時,冷明哲有些猶豫,如果自己遠赴學校工作,將面臨兩地分居、孩子轉學等實際困難。不想放棄機會的她,抱著糾結的心態開始了試崗。
令冷明哲沒想到的是,自己尚在試崗期,組織就開始幫她協調孩子就讀幼兒園的相關事宜。她正式入職后,經學校推薦,她的丈夫也來駐地工作。一家人團聚,冷明哲的工作勁頭更足了。前不久,因科研成績突出,她被調至某實驗室工作。
文職人員的撓頭事,就是該校黨委的心頭事。2021年,教員、文職人員李林遠和丈夫一同來到駐地工作生活,一時找不到合適住房。但她剛一入職,學校便告知她可以租住配有基礎生活設施的公寓房。“組織把我的冷暖放在心上,我更要把組織交付的任務放在心上。”采訪中,她動情地對記者說。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干事創業,離不開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該校校長介紹,他們既堅持事業留人,也注重環境留人,先想一步、想深一步,盡力在文職人員提出訴求前將服務前置。針對營區遠離市區、周邊房源匱乏等現實情況,該校拿出務實舉措,為碩士以下學歷文職人員提供集體宿舍,為博士學歷文職人員提供公寓住房;積極為文職人員辦理人才認定,符合條件的享受駐地人才安居保障、免落戶購房資格,以及生活服務“綠卡通”等配套保障服務;主動協調軍地有關部門,在子女入托、看病就醫、家屬安置等方面為文職人員提供便利……
以暖心真心,促安心盡心。近年來,該校文職人員先后有6人晉升正高職、40人晉升副高職,1人被評為火箭軍“十大礪劍尖兵”,2人榮立二等功、10余人次榮立三等功,涌現出一批文職人員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