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于雅倩 發布:2024-08-06 06:28:59
加速的挺進
——來自西藏軍區某火箭炮營的觀察報告
■解放軍報記者 張磊峰 馬嘉隆 楊曉霖
高原黎明,雨水淅瀝。轟鳴的戰車沖破雨幕,快速占領陣地。
“陣地展開!”西藏軍區某旅某火箭炮營官兵迅速“拉弓引箭”,數枚火箭彈昂首待發。
“點火!”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火箭彈呼嘯而出。實時傳回的畫面顯示,遠距離目標被精準摧毀。
面對喜人成績,該營劉營長卻一臉嚴肅:“我們的速度還可以再快些!”他疾步走進“中軍帳”,從彈藥準備、技術檢查、占領陣地等方面逐項細摳,帶領骨干認真復盤。
“戰爭進入‘讀秒’時代,速度快一秒就離打贏近一步。”劉營長的話里,總是帶著濃濃的硝煙味,“身處高原山地,我們始終追求的,是將極端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不斷挑戰極限。”
70多年前,該營前身部隊作為十八軍一部,隨隊千里挺進西藏高原;70多年來,一代代官兵攻堅克難,在雪域邊關屢開先河,創下高原訓練多個“首次”“第一”;進入新時代,官兵接續奮斗,接連展開轉型重組、換裝重塑,大膽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模式,不斷推動戰斗力建設邁上新臺階。
挺立高原,心向打贏。“始終敢打必勝、始終團結奮斗、始終人才輩出、始終純潔光榮、始終法紀嚴明……”該營官兵認真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在行進間整隊看齊,在闖關中加速奔跑,在世界屋脊高揚奮斗旗幟。
先輩的精神,就是我們沖鋒的動力
“炮彈呼嘯,空天巡邏,彈道飛揚燃起忠誠烈火……”前不久,新兵下連為軍營注入一股新鮮血液。新兵們學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旅歌《忠誠烈火》。教唱歌曲時,老班長們每教一句,都會為新戰友講述歌詞背后的風雨征程、輝煌戰史,讓他們懂得新時代高原炮兵的使命傳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劉營長介紹,作為老西藏精神傳人,他們注重在“新時代奮斗觀”大討論中講述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分享逢山開路的奮斗故事,引導官兵在精神洗禮中不斷砥礪奮斗初心、凝聚意志力量。
“‘一切聽從黨安排!’70多年前,一聲令下,十八軍將士從天府之國挺進雪域高原,先輩們在黨的指引下用生命踐行使命……”老班長話語鏗鏘,直抵心靈。
“走過風和雨,歷經血與火。”高唱著旅歌,那段崢嶸歲月在新兵韓陸軍眼前鋪陳開來。討論中,他直抒胸臆:“我一定要不懈奮斗,傳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無愧于十八軍傳人的榮光!”
部隊調整改革后,該營由多家單位合編而成。新的編制、新的面孔,讓他們經歷了種種陣痛——不同的工作習慣,不同的訓練標準,步調不齊了;“你們”“我們”“他們”,官兵在平時相處中,下意識按原單位區分彼此,關系疏遠了;本應“多人一桿槍”密切配合,結果“你扣你的扳機,我開我的保險”,訓練節奏被打亂了……
如何加速合心合力、攥指成拳?面對這一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營黨委打出一套“組合拳”——
深入尋根,凝聚力量。他們以史凝心,挖掘高原“火力鐵拳”的精神密碼,組織官兵開展同學旅史、共唱旅歌活動,從旅史營史的輝煌征程中探尋信仰錨點,用老西藏精神將大家擰成一股繩。
立起標準,構建“磁場”。他們以戰聚魂,不斷樹牢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在晉職晉銜、評功評獎時優先考慮戰備訓練成績突出的官兵,營造奮勇爭先的“能量場”,激勵一批訓練尖子脫穎而出。
抓在平常,重在經常。他們以行促合,依法從嚴從實抓作風、抓教育、抓養成、抓規范,常態組織戰備拉動,請身邊戰友結合家鄉變化、自身經歷講教育微課,堅持每天點名集合叫響戰斗口號,培塑建設過硬集體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
隨著一系列舉措實施,官兵逐漸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肩并肩奮進沖鋒。
一次,干部旦增曲扎所在連擔負某型火箭炮試驗任務,各級高度關注。“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全連官兵神經緊繃,生怕失誤。”讓旦增曲扎沒有想到的是,得知他們受領該項任務,其他連隊優秀炮長主動上門分享經驗,技術維護室的戰友也積極嵌入編組,提供伴隨技術保障。
在大家的合力協助下,該連最終取得“首發命中、發發命中”好成績。“這份成績不只屬于我們連隊,更屬于全營官兵。”旦增曲扎感慨地說。
如今,各類演訓、試驗壓茬推進,每一次任務,都是對該營官兵合心合力的加速錘煉。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一起在積雪過膝的盤山路搬運給養,一起在寒風呼嘯的深夜里保養裝備,一起在遮天蔽日的黃沙里開設陣地……在一次次砥礪前行中,該營官兵凝聚起共同的價值追求,書寫出屬于自己的時代新篇——
一心求勝,“第二”就是失敗。以往,全旅組織建制連3000米跑比武,該營某連幾乎穩拿第一。一次,該連一名新兵由于體力不支,拖了連隊后腿,最終與第一失之交臂。比武結束后,該連干部說:“傳承老西藏精神,不能為失敗找任何理由。”此后,全連人人憋著一口氣,每次體能訓練,大家都會自我加壓。最終,他們不僅在考核中再次奪回冠軍,還刷新了紀錄。
珍視榮譽,全力沖鋒。“先輩的精神,就是我們沖鋒的動力。”該營女子戰炮班成立9年來,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4次,并被表彰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在采訪中,大家談得最多的不是往日的榮光,而是傳承先輩精神、爭取新的榮譽:“成績屬于過去,現在最重要的是沉下心苦練本領。”新裝備列裝后,她們鉚在戰位苦學精練,迅速形成戰斗力。
擰緊發條,弘揚傳統。幾年前,某班班長羅亞寧帶領班組轉戰雪山戈壁,出色完成實彈射擊任務。然而,年終總結時,羅亞寧主動查找自身不足、反思差距,表示不參與評功評獎。很多人感到不解,他卻很坦然:“十八軍傳人最講黨性。我深知榮譽容不得半點瑕疵,現在的我與先進標準還有差距。”羅亞寧的回答讓官兵深受觸動,大家紛紛自查自糾,在檢視剖析中提純作風。第二年,憑借過硬成績,羅亞寧全票通過民主測評,榮立三等功。
該營開展實彈射擊訓練。(資料圖片)吳浩然攝
為了不負使命,人人拼命向前沖
戈壁深處,晨曦微露,一場實彈射擊訓練拉開帷幕。發射車內,上等兵李欣洋坐在一炮手位置上。此前,這個戰位一般由經驗豐富的軍士擔任。彈道解算、裝定參數、打擊目標……李欣洋一連串流暢的操作后,火箭炮成功命中移動靶標。
一名義務兵的拔節生長,折射出一支部隊向戰疾馳的速度。
在該營,官兵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各課目訓練成績,70分是合格,90分是良好,超出大綱規定滿分成績的10%才算優秀。
初到高原,艱苦的環境、枯燥的訓練生活,曾讓李欣洋一度想“躺平”。然而,每次走上訓練場,看到身邊戰友都在向更高標準發起挑戰,他漸漸改變態度:“這里就像一個正能量磁場,身處其中,不知不覺就會振奮起來!”
一次彈道解算訓練,李欣洋成績名列同年兵之首。為此,班長專門為他舉行了一場簡短的慶功儀式。
這場儀式如同動員催征。隨后的訓練中,李欣洋更加努力研究裝備原理構造、背記操作流程,最終刷新訓練紀錄,被確定為一炮手人選。
“在我們這支英雄部隊,人人都在拼命向前沖!”回憶成長經歷,李欣洋坦言,是營隊的環境成就了自己。
人人拼命向前沖,是這支部隊的鮮明特色。
當年進藏途中,在通過海拔5000多米的雀兒山埡口時,許多十八軍官兵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但大家叫響“拼命向前”的口號,頂風冒雪、戰天斗地,用頑強拼搏精神克服了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挑戰。
人人拼命向前沖,昔日如此,今日更如此。
某班炮長楊成富曾自嘲是個“大老粗”——平時寧可跑5公里武裝越野,也不愿坐下看書。
前些年,連隊列裝某型新裝備,楊成富受命轉崗。改裝訓練中,數萬字的說明書、密密麻麻的原理圖、上千組技戰術數據……接踵而至的新挑戰,讓楊成富感到力不從心。
然而,上級要求連隊盡快形成全員全裝實彈射擊能力。誓師大會上,楊成富擲地有聲立下軍令狀:“哪怕不睡覺,也要完成任務!”
那段時間,他一有時間就捧著教材反復學習、潛心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上級規定的時間內,楊成富以全優成績通過炮長崗位考核。
從任務倒逼到使命催征,經此一役,楊成富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些年來,他主動走出“舒適區”,帶頭參加專攻精練,先后取得裝填、駕駛等多崗位職業資格證書,成為全旅聞名的全能精兵。
連隊組織“新時代奮斗觀”大討論,楊成富有感而發:“裝備之變,不僅是口徑、威力、射程的變化,更是思想、知識、能力的全新塑造。想要決勝未來戰場,就必須不斷挑戰自我,全力沖鋒!”
一名戰士的肺腑之言,訴說著該營官兵的共同心聲。
采訪期間,記者發現一種現象:從連隊學習室到營連主官房間,從訓練專修室到技術維護室,燈光常常亮到凌晨才熄滅。
“面對上級‘邊改裝、邊訓練、邊執行任務’的要求,人人把一天當作兩天用。”劉營長告訴記者,單位換裝后,營里提升了夜訓強度,對接裝備廠家開展針對性強訓。面對高強度訓練,官兵沒有一個人發牢騷,很多人還主動申請在休息時間到車炮場加練。
該營一級上士潘遠向,曾多次在旅軍事體育運動會上奪冠。作為一名老兵,他每周雷打不動完成一個10公里長跑加練。問及原因,他直言:“戍守高原對身體條件要求更高,我們前面還有更高的山峰要攀登,不能讓體能走下坡路。”
日常小比武中,潘遠向經常向戰友發起挑戰:“比一比,看誰的裝備操作用時更短。”記者采訪期間,潘遠向所在班某課目訓練紀錄再度被刷新。
攀登更高的山峰,是該營官兵共同的追求。
該營有一張訓練龍虎榜,頻繁變動的照片,印證著官兵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沖鋒:全旅“練兵備戰十大標兵”,該營占了3個名額;近3年參加各級各類比武競賽,官兵先后84次摘金奪銀;歷次建制營考核,該營幾乎未讓冠軍旁落……
與這張龍虎榜遙相呼應的,是軍史長廊展陳的光輝戰史。在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理論微課堂”上,潘遠向深有感觸地說:“每次從軍史長廊那頭,走向龍虎榜這頭,心中總會升騰起一股舍我其誰的使命感。作為十八軍傳人,我們只有努力奔跑,才能不辱前輩榮光,不負時代重任。”
登頂“高山”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苦學、精研、細練
高原陣地上,一場復盤檢討會正在進行。
剛剛結束的實彈射擊訓練,該營精準命中目標,官兵立即展開復盤。某連連長說:“目標毀傷效果還不夠好,我們在打擊位置選擇上是否有改進的空間?”
“目標的力學結構”“火力測算的邊界效應”……一個個專業名詞,從官兵口中冒出,電子白板上很快寫滿了一連串復雜的數學公式,從普通戰士到干部骨干,大家就如何提高毀傷效果提出建議。
按照復盤檢討會上形成的火力打擊方案,次日該營再次組織實彈射擊訓練,效果立竿見影:有效毀傷目標建筑物的彈藥消耗量,比此前明顯減少。
“首戰用我,必須一招制敵、一舉奪控。”走下陣地,該營干部廖德強喜上眉梢,“登頂轉型建設的‘高山’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苦學、精研、細練,持續向戰而行。”
挺進!挺進!“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
營隊換裝之初,不要說“登頂”,很多官兵甚至一度找不到“上山的路”。以火炮技術檢查為例,其涉及7大類、數十項技術指標,完成整套流程需要百余個技術動作。新裝備列裝之初,全營沒有一人能夠完成整套流程。
開局啟新,往往意味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面對挑戰,技師尹志寒沒有抱怨觀望,而是加緊攻堅沖鋒。他連續多日吃住在車炮場,一邊反復摸索,一邊聯系廠家學習請教,最終啃下了這塊“硬骨頭”。隨后,他梳理總結經驗,編寫操作流程教案,幫助戰友掌握裝備知識,成為新專業的“拓荒者”。
“十八軍前輩挺進高原,一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等10多座大山,橫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等眾多江河,若沒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談何讓高原天塹變通途?”回憶換裝之初的那段經歷,尹志寒用頗有詩意的語言作比:“轉型之路同樣如此,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輕舟總能闖過萬重山。”
挺進!挺進!“打仗需要什么,我們就研究什么”——
記者采訪期間,恰巧遇到訓練中一門火炮發生故障。液壓技師、二級上士龍遠生按照故障處置流程快速檢修,很快將故障排除。
“得益于營里‘發明創新、你追我趕’的濃厚氛圍,我們排除故障的能力顯著提升。”龍遠生介紹,為使炮長和技師快速提升檢修能力,營里專門組織編寫了火炮修理手冊,將常見故障問題處置流程制作成示意圖,官兵一看就懂、照著能做,基本實現了僅依靠該營本級力量就能解決大多數裝備故障的目標。
“在挺進西藏的過程中,十八軍前輩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針對高原環境特點發明創造了高原風槍、野戰暖爐等器材,破解了很多難題。”劉營長告訴記者,在轉型重塑征程中,他們繼承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分批次組織技術骨干前往院校、廠家跟學培訓,采取“揭榜掛帥”的方式,組織官兵鉆研戰法、革新器材,最大限度發揮新裝備技戰術性能。近年來,由該營官兵自行研發的電子裝備偽裝網、快速檢修工具箱等器材先后亮相演訓場,被上級推廣應用。
挺進!挺進!“思考愈深入,行動愈有力”——
雪域高原,一場某新彈種試射任務正在進行。火炮怒吼,落彈區傳來好消息:彈著點分布符合實戰要求。
然而,該營官兵并未滿足。談及緣由,劉營長說:“當年,十八軍前輩曾創下不少戰史奇跡。前輩們創造的榮光,需要我們續寫。”很快,一場新彈種試訓攻關在該營展開。
向戰為戰,該營官兵一次次“挑戰不可能”。這些年,該營成立研戰室,定期組織官兵學習前沿軍事知識、進行交流討論,演訓場上掀起陣陣“頭腦風暴”。
雪山無言,彈道有痕。換裝幾年來,該營在各類演訓中取得“17個首次”“6個突破”和“9項試驗性成果”;全營官兵先后撰寫火力運輸、戰法創新、目標毀傷等作戰問題研究文章數百篇。
挺進!挺進!
完成新彈種試射任務,天色漸暗。吃過晚飯,官兵們匆匆走向訓練場。
與時間賽跑,駕戰車沖鋒。夜色中,一個個身影步履匆匆。這支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正以拼搏奮進的姿態,迎接又一個黎明的到來。
點擊二維碼進入專題 瀏覽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