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尚曉敏 發布:2024-08-08 06:26:35
先鋒的躍升
——來自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的觀察報告
■解放軍報記者 安普忠 錢宗陽 特約記者 王玉山 賈科林
防化分隊官兵進行毒劑偵檢訓練。(資料圖片)蔡子夢攝
夏日清晨,陣陣馬達轟鳴聲打破寧靜。
輪渡碼頭訓練場,起重機將一臺臺運兵車迅速吊裝至船艙;
鐵路裝載訓練場,一輛輛挖掘機、推土機在引導員指揮下,平穩駛上平板車;
汽車駕駛訓練場,運輸車輛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快速前進,掀起陣陣煙塵……
“支隊即將開展調整組建后首次遠程跨區投送演練,這是支隊所屬‘渡海先鋒營’官兵正在進行多平臺驗證性裝載訓練。”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領導介紹,這次演練是對支隊轉型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驗。
首次,意味著陌生——陌生的地域、陌生的任務、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對手,以及無法預知的突發情況。
“先鋒就是要一馬當先,敢闖別人沒有闖過的地域,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勇敢走出自己熟悉的‘舒適區’。”支隊官兵底氣十足地說。
1950年3月,該支隊前身部隊乘木船強渡瓊州海峽,率先撕開國民黨軍隊的“伯陵防線”,為解放海南島立下赫赫戰功,被授予“渡海先鋒營”榮譽稱號。
一路南征北戰,這支隊伍在黨的旗幟指引下,疾行在奮斗路上,不斷迎接新挑戰、攻克新難關。如今,奮進新征程,他們依然是黨旗所指、沖鋒所向的急先鋒。
不懈奮斗,才能讓天塹變通途
雨夜,某大隊二級上士卞雪坤正在操作壓路機進行作業。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激光反射器發出的微弱指示線條作參照。
撥動擋桿、穩控油門、啟動震動器……卞雪坤沉著冷靜,不斷調整滾輪的振幅和頻率,始終將誤差控制在規定范圍內。
在暗夜中近乎“盲操”的作業,是對駕駛員技術水平的極大考驗。讓記者深感意外的是,這名技藝精湛的軍士,轉型前竟是一名從未操作過大型機械設備的步兵。
“調整改革中,部隊從中原腹地千里移防到這里,我也轉崗成為工兵。第一次看到這臺20多噸重的龐然大物時,我連車門怎么開、油門和剎車在哪兒都不知道……”這些天,在圍繞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組織的討論交流中,卞雪坤向戰友分享了自己在支隊調整轉型中的奮斗故事。
回想起當初的手足無措,卞雪坤感慨地說:“轉型,意味著過去辛辛苦苦奮斗取得的成績、積累的經驗,都要‘一鍵歸零’,再次做回‘小學生’。”
能否轉型成功?那段時間,一個巨大的疑問,縈繞在卞雪坤心間。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身教勝于言教。對此我深有體會。”卞雪坤說,“黨員骨干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越是任務艱巨,越要挺身而出。”
轉型伊始,支隊黨委一班人專門帶著大家重溫“渡海先鋒營”的光榮戰史。那是現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
波飛浪卷的瓊州海峽,最窄處也有近20公里寬。在部隊只有木船的情況下,如何越過這道天塹?“當年,先輩們一路從東北平原打到雷州半島,硬是將‘陸上猛虎’練成‘海上蛟龍’,最終率先登島。”
“70多年前,先輩們要越過的是波濤洶涌的海峽。今天,我們必須跨過的是轉型這道關。”凝望“渡海先鋒”戰旗,支隊官兵鼓起奮進的勇氣。
勝利是拼出來、干出來的,也是干部骨干用好作風帶出來的——
動力舟橋專業,干部骨干帶著戰士迎著風浪訓練,最終人人練出過硬本領。
工程機械專業,干部骨干帶頭攻堅克難,一邊“啃”說明書,一邊先行先試,最終帶領大家練就“如臂使指”的硬功夫。
筑城偽裝專業,干部骨干白天參加訓練,晚上進行圖上作業、復盤總結,最終帶領大家在總隊專業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
“假如明天就打仗!”這是某大隊孫大隊長寫在筆記本扉頁上的警示語,一個大大的感嘆號,折射出他心中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對一線指揮員來說,轉型的跨度更大,但不轉不行,轉慢了也不行。”
一次訓練動員,孫大隊長話語鏗鏘:“我怎么干,大家就怎么干;我跑多快,大家就跟著我跑多快。轉型這道關,我跟大家一起跨過去!”
越己者,恒越。調整轉型以來,該支隊多次圓滿完成重大演訓任務,先后有100余人獲得技能等級證書,20余人次在練兵比武中創破總隊訓練紀錄。
“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新征程更需要我們接續奮斗!”前不久,該支隊制訂了《專業跨越發展規劃》,在轉型“合格”的基礎上,詳細列出了再上新臺階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成效,最終要靠部隊戰斗力建設實效來檢驗。”該支隊領導說,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迫在眉睫,使命艱巨、任重道遠,領導干部必須帶頭提振干事創業精神狀態,始終保持當先鋒、打頭陣的精氣神,以過硬作風和形象感召帶動部隊攻堅向前。
精益求精,軍人的奮斗永無止境
排爆訓練場上,這一幕讓人凝神屏息——
一枚未爆彈掉落在斜坡上,引爆支架不易安裝。大風一吹,未爆彈隨時可能滑落并意外爆炸。
緊急關頭,排爆手喇萬良果斷決定:先點燃導火索,再放置引爆支架和誘爆炸藥,最大限度縮短從安裝到引爆的時間,減少引爆支架受到的外力影響。
喇萬良一手端著引爆支架,一手拿著燃燒的導火索,慢慢靠近斜坡,平穩放置引爆支架和誘爆炸藥……
“轟!”喇萬良剛撤至安全區域,未爆彈被成功引爆。
在該支隊采訪,記者發現官兵身上有一種鮮明特質:精益求精、練到極致,靠過硬本領直面危險考驗。
3年前,習主席視察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時,來到訓練場,依次察看反爆炸器材操作使用、防化偵察洗消、工程機械應用作業、橋梁架設等專業訓練,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回想起那個光榮時刻,喇萬良記憶猶新:“習主席一邊稱贊我們,一邊拍了拍我身上穿的防爆服,還和藹可親地問我怕不怕,我堅定回答‘不怕’。”
“一定要從嚴訓練,藝高人膽大,把排爆技術訓練得精益求精。”牢記習主席的勉勵囑托,喇萬良和戰友們刻苦鉆研排爆技術,力爭摸透各種爆炸物的“脾氣”。
“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關鍵是要把習主席的勉勵囑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精武強能、矢志打贏的實際行動。”喇萬良感慨地說,“增強思想改造的自覺性和徹底性,要立牢以實際成效檢驗學習成果的導向。只有進一步整齊思想、整齊步伐,走上訓練場才能自覺做到精益求精。”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同樣時間內,只有加大訓練難度、強度、險度,才能把技能練得更過硬!”喇萬良對記者說。
奮斗,凝結在千萬次磨礪中,凝結在該支隊官兵對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中。
精在速度——江面上,一座重型機械化橋飛跨兩岸,架設用時再次縮短。為了“再快一點”,架設流程被官兵反復優化。
精在細微——挖掘機開汽水瓶蓋,裝載機穿針引線,推土機分層堆磚……官兵靈活操作一臺臺大型機械。
“就像考試一樣,從60分提高到70分或許容易,但要從90分提高到100分,難度系數就大不一樣。”該支隊領導說,“戰場上差之毫厘就可能打敗仗。訓練滿足于差不多,上了戰場是要吃大虧的!”
30多攝氏度的訓練場上,穿著厚厚防護服的防化偵察班戰士們,正在細致偵檢模擬毒劑。訓練結束,防化偵察班班長譚維遠脫下防護服,只見他滿臉通紅,豆大的汗珠從黝黑的臉龐不停滾落,作訓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譚維遠說:“奮斗聽起來很宏大,其實就濃縮在訓練時流淌的每一滴汗水中。”
精益求精,就是要不斷超越自我,打破能力“天花板”。這些天,譚維遠和戰友們專攻精練了多種毒劑的偵檢和洗消方法。這些年,經過不斷刻苦訓練,譚維遠已掌握上百種毒劑的偵檢和洗消方法。“奮斗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不能停下奮進的腳步。”他堅定地說。
軍人的奮斗,歸根結底為打贏
“盡管有心理準備,但任務難度還是遠超我們想象!”前不久,該支隊組織了一場“新時代奮斗觀”大討論,某中隊干部王巖結合親身經歷向戰友們分享感悟。
去年,王巖受命帶領中隊官兵執行某任務,由于現場情況復雜,任務完成得異常艱難。
“軍人的奮斗,歸根結底為打贏。”歸隊后,王巖第一時間把骨干召集到一起,召開“諸葛亮會”檢討反思:“我們離能打仗、打勝仗究竟還有多遠?”
“檢討反思,讓大家產生了強烈的本領恐慌。”王巖深有感觸地說,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必須牢固立起備戰打仗指揮棒,把學習會議精神煥發出的政治熱情,切實轉化為練兵備戰的實際行動。
戰場需要什么就苦練什么,打贏缺少什么就鉆研什么。這段時間,該支隊大力開展研究戰場、研究戰術、研究戰法活動,掀起人人研究戰爭、個個琢磨打仗的熱潮。
走進該支隊禮堂,一場別開生面的“我們如何走進戰場”群眾性討論活動正在進行。
“大家都來說一說,其他戰友的專業崗位,在戰場上有多重要?”不談自己,先談別人,這樣的討論讓記者頗感新奇。
該支隊領導道出組織這場活動的初衷:“戰場環境復雜,每個專業都不可能單打獨斗。要打勝仗,眼里不能只看到‘我’,而要看到‘我們’。”
從單兵過硬,到班組過硬、分隊過硬,再到密切協同、整體過硬,官兵對未來作戰的認知逐漸深化。
“前方疑似‘染毒地帶’,防化洗消組前出處置!”該支隊綜合訓練場上,記者觀摩了一場實戰化訓練。
這場訓練不僅構設了彈坑、溝渠、沼澤等多種障礙,還設置了遭遇“染毒地帶”、無人機偵察等多種特情。訓練中,工兵、防化、偽裝等多專業官兵密切協同,快速開辟通路。
學習貫徹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激發了支隊官兵向戰為戰、攻堅克難的斗志熱情。
一次,防化洗消教練員楊斌在訓練中發現,洗消車上坡時,前置噴灑裝置洗消效率較低。楊斌隨即帶領攻關小組展開技術革新,通過改造洗消車管路配置等方式,成功解決這一難題。
“如果逐級反饋,等著廠家改進升級,周期可能會很長。”楊斌說,“事關戰斗力建設的事,一刻也等不得。今天訓練場上多解決一個問題,明天戰場上就多一分勝算!”
新域新質,軍人奮斗的新戰場
無人機穿越窗戶,飛進目標建筑,逐屋搜索爆炸物。
根據無人機發回的定位和畫面,喇萬良操控排爆機器人通過獨木橋,爬上臺階,繞過狹小過道,抵近爆炸物。隨后,他小心翼翼地操控機械臂,將爆炸物穩穩抓起……
“無人機、排爆機器人的列裝,給排爆作業帶來全新變化,讓我們如虎添翼!”談起無人化排爆方式,喇萬良贊不絕口。
“過去,排爆手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和雙手開展作業。如今,機器人代替我們前出,排爆效率和安全性顯著提升。”指著排爆機器人控制顯示器上的復雜參數和多個按鈕,喇萬良感慨地說,“新裝備雖然列裝了,但新質戰斗力不會自動生成。新裝備科技水平越高,對官兵能力素質要求也越高,越需要我們努力奮斗。”
“提振干事創業精神狀態”,是習主席對新征程上深入推進政治建軍提出的一個方面重點工作。如何以“響鈴交卷”的緊迫感壓實干事創業的責任感,成為該支隊官兵這段時間思考最多的問題。
“渡海先鋒營”的一張黑白老照片,讓喇萬良深感震撼——
“你看,先輩們把汽車發動機改裝到木船上,巧妙解決了木船動力問題,為部隊快速渡過海峽創造了條件。那個年代,先輩們雖然用著落后的裝備,卻始終澎湃著創新的熱情、奮斗的激情,什么困難都難不倒他們。”
“新質戰斗力是未來戰爭的制勝之鑰。”喇萬良說,軍人必須時刻保持銳意向前、開新圖強的斗志和勇氣。
談起訓練變化,喇萬良打開了話匣子:以往訓練中,戰友們用自己雙手做到的,現在都要嘗試用機器人替代,操作機械臂夾取雞蛋控制精度、夾取重物控制重心;自己腳步能到達的地方,也要嘗試用機器人到達……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能用新裝備新技術解決的問題,決不能再用老方法。
“有人覺得老方法更可靠,很多事情用老方法也能辦到,學習掌握新裝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可靠性穩定性還要打問號。”該支隊領導感觸頗深,“槍炮能夠消滅的敵人,弓箭或許也能夠殺死。但長遠看,弓箭最終會被槍炮取代。如果一味依賴熟悉的方法,只愿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原地踏步,終會被對手遠遠甩開!”
勇敢邁向新域新質,哪怕在起步時步履蹣跚,也好過在原地打轉。
在該支隊裝備操作教學現場,記者看到,“00后”大學生士兵雷林杰一邊操控機器人,一邊向戰友們分享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
盡管入伍時間不長,但專業知識過硬的雷林杰已經是一名組訓教員。現場聽他授課的,不僅有班長骨干,還有支隊領導。
“什么是基礎?過去,‘米秒環’是基礎;現在,這些高科技裝備的基本操作是基礎。以‘打基礎’的心態虛心請教、加速學習,也是軍人該有的奮斗狀態。”一名干部說。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一名優秀的軍人,既要銜枚疾走甩開對手,更要大步流星超越昨天的自己。
向著新域新質發起沖鋒,該支隊官兵眼前是更加廣闊的天地:機器人攜帶的毒劑檢驗艙,如果和無人機結合,其戰場機動性、適應性會不會更強?無人機高空輔助偵察,能否為工程作業提供更及時更精準的信息……一個個奇思妙想的背后,是官兵對戰斗力建設的深遠思考。
看著訓練場上熱火朝天的場景,該支隊領導堅定地告訴記者:“奮斗不息,我們永遠要做沖在最前面的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