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布:2023-09-20 07:07:57
加強新質戰斗力建設
——強化練兵備戰、提升打贏能力系列談⑧
■張雁飛
近日,媒體集中報道了“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李陽的先進事跡,從中我們不僅看到一名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在強軍征程上加速奔跑的“智勝”先鋒,也看到其所在部隊戰斗力建設的快速進步。這是近年來我軍新質戰斗力建設的縮影,更是未來戰場上打贏的信心之源。
前不久,習主席在視察78集團軍時強調,加強新質戰斗力建設。這一明確要求,是對“戰斗力唯一標準”的戰略性描述,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戰斗力始終是軍隊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新質戰斗力與傳統戰斗力相比,全要素植入了信息化基因、融進了網絡化通道,使軍事新體系呈現出謀略導能、信息賦能、網絡聚能、技術強能、體系釋能的新優勢。它生長在改革強軍的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職能增量和有機協同中。溯源其孕育之沃土,合力促進其成長,對鑄造軍事博弈之利劍、中華御敵之堅盾,意義非凡。
當前,新軍事革命浪潮洶涌澎湃,各強國軍隊都力求擷取最新科技成果,創新發展軍事理論,打造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物質手段。而軍事優勢確立的基礎,既不在于誰發明了領先對手的新科學、新技術,也不在于誰先提出創新的軍事理論,關鍵在于誰能把新科學、新技術、新理論與自身實踐有機結合,真正形成突破前人、超越時代的新質戰斗力。然而,當我們注目今天的訓練場便會發現,有的單位訓練的科技含量仍然不足、練兵模式低效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有些領導帶頭提高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不夠。更為緊迫的是,面對戰爭形態演變和高技術強敵,我們目前的戰法訓法研究還缺乏從技術層面突破的創新路徑,缺乏技術阻斷的原創概念,缺乏從技術角度探索制勝機理的耦合關聯性。作戰對手最看重的是技術,最倚仗的也是技術,如果我們不從技術上謀突破,練兵備戰不注重加強新質戰斗力建設,就難以應對強敵、制衡強敵。
新質戰斗力源于先進科技的發展應用,其本質特點在于“新”。新型作戰力量體系的產生與新質戰斗力的生成,有賴于對技術價值作用的科學理解和深度挖掘。今天,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大數據、區塊鏈、量子科技、生物技術、微納材料等戰略高新技術群體迸發,這些具有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技術正廣泛進入軍事開發視野,一旦物化具化,就能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機理的新質戰斗力。我們必須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加速推進的新形勢,以作戰需求牽引基礎研究和戰略前沿技術探索,不斷增強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在戰略必爭領域跑出加速度,贏得新優勢。
“欲得強兵,必須堅甲利器,實選實練。”新質戰斗力的巨大潛質轉換成實戰能力絕不是水到渠成那么簡單,其更大的作戰價值、更強的作戰效能,必須在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實戰化演習中去發現和挖掘。缺少這一關鍵環節,或者說重建輕訓、重管輕用,就不可能發揮好新質戰斗力的拳頭作用。對諸軍兵種來說,要堅持以戰領訓,深化戰爭和作戰問題研究,創新作戰概念和戰法訓法。要加強實案化對抗性訓練,突出抓好重點課題專攻精練,提高訓練水平和實戰能力。要貫徹轉型建設要求,大力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和手段,把握新質戰斗力建設特點規律,推動新裝備新力量加快形成實戰能力。要堅持體系建設、體系運用,深入破解短板弱項,推動作戰體系整體升級,鍛造精銳之師,形成精銳戰力。
戰斗力構成要素的核心是人,人的創新能力強,就能對戰斗力各要素“賦能”,進而實現戰斗力的升級換代,形成克敵制勝的“最優解”。曾參加耶拿戰役的克勞塞維茨在總結普魯士軍隊失敗的原因時指出,中高層軍官很少認識到戰爭特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善戰者,求之于勢。要提高新質戰斗力,打贏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戰爭,必須精準對接未來戰場需求,加強傳統作戰力量人才智能化培育,用好“科技+”“創客+”“智庫+”力量資源,推動“指揮員”“戰斗員”與“科學家”“技術家”融合發展,鍛造專業化、智能化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群體,實現人與裝備智能交互、人與體系深度融合、人與環境廣泛適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新質戰斗力各要素的活力,推動戰斗力實現幾何級增長。
強軍興軍,破舊立新。加強新質戰斗力建設關乎國家戰略安全全局,影響和決定軍隊未來,決不能消極等待、錯失良機,被對手拉開代差。習主席深刻指出:“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是人民軍隊不斷發展的康莊大道,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聚焦強軍目標,著眼備戰打仗,強化創新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推動新質戰斗力不斷提升,人民軍隊定能在未來戰場上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勝利。
(作者單位:武警安徽總隊合肥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