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徐占虎 發布:2024-07-27 06:58:55
雙擁地標:以“八一”的名義
“八一”是一個起點,是人民軍隊的誕生日;“八一”也是一個符號,與閃亮的紅星一同組成人民軍隊的軍徽。在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八一廣場、八一大橋……以“八一”命名的地標,將對人民軍隊的熱愛鐫刻在這片紅色的熱土。
從南昌走來,歷經97年征程,人民軍隊一路發展壯大,向著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高歌猛進。如今,大江南北,常能見到“八一”的名字,帶著雙擁的溫度,融入人們的生活。我們走進幾處以“八一”命名的學校、公園、社區,感受新時代的魚水深情。
——編 者
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六百戶小學學生觀看國防教育展板。馬繼東 攝
甘肅省會寧縣郭城驛鎮“八一愛民學校”六百戶小學
孩子們從這里走出大山
■皇甫宸宇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賈保華
盛夏時節,記者一行從甘肅省會寧縣城出發,在蜿蜒曲折的山間公路驅車行駛70多公里,才抵達位于郭城驛鎮八百戶村的六百戶小學。
校園雖小,設施齊備。校門口,“八一愛民學校”的牌匾歷經18載歲月,依舊熠熠生輝。
這里山高路遠,卻一直被人民子弟兵掛念。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2006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沿長征路集中援建了112所“八一愛民學校”。這些學校主要分布在長征沿線和部分革命老區89個縣(市),選址多為長征途中重要戰役、重要會議和有重要紀念意義的地方,如江西瑞金、貴州遵義、甘肅會寧、陜西延安等。
“當年援建甘肅省‘八一希望小學’的啟動儀式就是在六百戶小學舉辦的。”校長石勇說。
18年間,雖然部隊歷經調整改革,但援建活動從未中斷。
“現在,學校的軟硬件設施今非昔比。”石勇說,學校如今有了食堂,為學生提供免費營養早餐;硬化后的操場,讓學生有了功能更全、條件更好的運動場所;統一安裝的電暖器,讓師生冬季取暖更加安全。
“改善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還有軟件水平。現在每間教室都通了網絡,電腦、電視、投影儀等電子教學設備一應俱全。”郭城驛鎮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王孝虎介紹,具備這樣條件的鄉村小學,跟城市里的學校比起來一點不差。
走在六百戶小學的校園,道路兩旁的櫥窗、展板富有軍味。“我們定期邀請駐軍部隊官兵走進校園開展國防教育,清明節組織學生到附近的紅堡子烈士陵園掃墓。”教師趙琪說,老師們平時經常給學生講紅軍長征會師的歷史、14歲小紅軍為救群眾的孩子犧牲等故事。“我們是部隊援建的‘八一愛民學校’,學生們在部隊的關懷下成長,應當了解發生在會寧這片土地上的軍民故事。”趙琪說。
近年來,在部隊幫扶下,學校開設計算機和信息科技相關課程,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上個月,我們還有兩名學生在會寧縣中小學生科創實踐活動競賽中獲獎呢!”石勇說。
始建于長征沿線的“八一愛民學校”項目,如今已走過18年,援建學校數目從最初的112所增加到如今的360所。一所所冠以“八一”之名的學校,見證著人民軍隊愛人民的深情。
“部隊援建這些年來,六百戶小學有50多名學生考上大學本科。”石勇說,“這些孩子走出了大山,因為教育改變了人生。”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伍家崗街道八一路社區“八一”班參觀社區軍事體驗館。聶華榮 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伍家崗街道八一路社區
愛國擁軍是最閃亮名片
■朱勇 覃攀
稚嫩的聲音唱響軍歌,一群身著迷彩的少年兒童整齊列隊,參觀社區軍事體驗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認識武器裝備——
這樣的場景,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伍家崗街道八一路社區已是常見。
“我們今天召開‘八一’座談會,‘八一’班也在今天舉辦活動。” 社區黨委書記胡文鳳介紹道。
7月23日,八一路社區組織社區現役軍人及家屬、退役軍人、社區群眾和擁軍企業代表,召開慶祝八一建軍節座談會、觀看軍事技能展示、體驗軍事訓練。
“這是我們的‘固定項目’。”胡文鳳說,“我們社區的名字因部隊而命名,和部隊有割舍不斷的聯系。”
八一路社區是宜昌市唯一一個以“八一”命名的社區。2014年社區成立之初,因社區內有11戶軍人家庭、105戶退役軍人家庭,故被命名為八一路社區。名為八一路的市政主干道,從社區中央穿過。
八一路社區,不僅名字里有“八一”,在擁軍優屬、服務退役軍人、營造愛國擁軍氛圍等方面也走在前列。
在座談會當天舉辦活動的“八一”班,由社區對國防和軍事感興趣的中小學生組成,成員達400余人。平時,“八一”班通過舉辦“軍事體驗營”“兒童軍營行”等活動,培養青少年愛國崇軍意識。“‘八一’班獨具特色的活動,在暑期尤其受歡迎。”“八一”班班長、退役軍人李相剛說。
社區還擁有一個“八一”電影隊,電影隊的隊長是48歲的退役軍人楊開軍。“我們經常在社區組織播放革命戰爭和軍旅題材電影。每次只要電影一開播,幾乎都滿場。”楊開軍說,“有時候駐軍部隊也組織官兵一起觀看,這些紅色題材的影片很能引起軍民間的共鳴。”7年來,他們在社區5個小區播放電影近百場,觀影人數達2萬人次。
宜昌市唯一一條“八一”雙擁示范路,就在八一路社區內。道路兩側設置武器裝備模型和雕塑,是宜昌市愛國主義教育研學基地。社區還建有集軍事技能展示、射擊體驗、國防閱讀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軍事體驗館,成為“八一”班學生們的活動陣地。
成立10年來,愛國擁軍,已成為八一路社區最閃亮的名片。
李進松是社區一家便利店店主,自去年加入社區惠軍聯盟,一直為軍人和退役軍人購物提供優惠。“我們商家能做的,就是惠軍擁軍,讓當兵的、當過兵的都感到光榮。”
去年3月,在李進松鼓勵下,他的兒子李興杰參軍入伍。目前,八一路社區有7名適齡青年在部隊服役。
搭好軍地共建“連心橋”,立好榜樣帶動“示范牌”。八一路社區持續開展雙擁活動,營造軍地團結、軍民共建的和諧社區氛圍。社區民兵連連續3年被宜昌市、伍家崗區評為“先進民兵連”,濃厚的愛軍擁軍氛圍也助推社區被評為“湖北省百佳社區”“宜昌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先進集體”。
遼寧省沈陽市學生參觀沈陽市國防教育主題公園(八一公園),聆聽抗聯將士故事。榮俊運 攝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八一公園
讓“英雄贊歌”久久回蕩
■榮俊運 解放軍報記者 劉寶瑞
“那時冬天特別冷,夜里溫度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我們住的是用木頭搭起來的馬架子,頂棚蓋上草、周圍堵上草、地上再鋪上厚厚的一層草。雖然防風,但晚上還是凍得睡不著覺。我們就幾個人擠在一起相互取暖……”
臨近“八一”,遼寧省沈陽警備區邀請94歲的抗聯老戰士楊振國來到沈陽市八一公園。在東北抗聯主題雕塑前,楊振國追憶烽火歲月,為大家講述戰爭年代的故事。
“這公園有年頭了。”遼寧“最美擁軍人物”、八一公園義務講解員姚振鋒告訴記者。
1953年2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邱少云、黃繼光、孫占元3位烈士的遺體運抵沈陽后,在這里舉辦了莊重的公祭儀式。沈陽群眾為紀念志愿軍英烈的犧牲,將這里和附近的園林稱作“八一園”,后也稱八一公園。2016年,沈陽警備區聯合和平區雙擁辦對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八一公園更名為沈陽市國防教育主題公園。
公園內,矗立著展現戰爭年代軍民奮勇抗爭、魚水情深的雕塑,陳列著殲擊機、坦克、轟炸機等20余件退役武器裝備。
一座座雕塑,以“英雄贊歌”為名,記錄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也展現沈陽人民愛軍擁軍的深情。據史料記載,沈陽解放后,解放軍揮師南下,沈陽人民積極組織戰勤司機、民工支前。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沈陽是擁軍支前的重要基地,大批汽車司機、民工和醫務工作者負責執行運輸、勤務和醫療任務,有力配合前線作戰。
“每當看到這些雕塑和裝備,我都能想起那段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英勇奮戰抗美援朝戰場的歲月。” 抗美援朝老兵拓鳳鳴也應邀來到八一公園,他在陳設的戰斗機前講道,“1951年,我曾駕駛戰斗機在抗美援朝戰場與敵人戰斗……”
“改造以后公園里專門開辟了雙擁文化廣場,設立雙擁文化櫥窗、雙擁故事講堂。”姚振鋒說,“這里還有社區雙擁文化大舞臺,平時放映紅色電影,還舉辦過軍地鵲橋聯誼會。”
2022年8月1日,沈陽市退役軍人八一雙擁志愿服務隊在這里舉行成立儀式。成立以來,志愿服務隊先后多次開展擁軍進軍營、國防教育進社區等愛國擁軍活動,為軍人軍屬提供志愿服務。
“沈陽市好幾所中小學都在這里上國防教育課,讓學生認識武器裝備、增強國防意識、涵養雙擁情懷。”沈陽警備區政治工作處干事王飛說。
一路跟隨老兵,聽他們講述雕塑和展陳背后的故事,沈陽市望湖路小學學生王藝萍又積累了一些“素材”。“老兵爺爺們的戰斗經歷、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我想在班會上和同學們分享。”她回過頭,指向公園對面的高樓大廈,“現在我們有這樣的生活,是革命先輩出生入死換來的,我們要把他們的故事繼續講下去。”
本版制圖:王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