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張碩 發布:2024-07-09 08:59:55
蒼洱大地,紅色故事在訴說
——云南省大理州軍地打造紅色文化品牌見聞
■王海波 雷 鳴
盛夏時節,在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喬甸鎮新莊村,漫山的三角梅爭相斗艷。許多游客在這里不僅欣賞自然美景,還走入紅軍長征紀念館、紅星圖片紀念館等紅色場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近年來,大理州軍地按照“區域聯動、多樣呈現、多維利用”的思路,深挖紅色資源潛力,深耕厚植家國情懷,通過場景復原、情景再現、文藝創作等方式,讓塵封的記憶和歷史圖景鮮活起來,讓紅色故事在蒼洱大地上代代相傳。
大理的蒼山洱海景色。王海波攝
區域聯動,擦亮紅色品牌
云南大理是我黨較早開展革命活動和建立黨組織的地區之一,這里既有紅軍長征過大理時留下的一系列革命遺址,又有許多名人故居、紀念館等紅色場館,還有諸多蒼洱先烈的英雄事跡。
1936年4月下旬,由賀龍、任弼時、蕭克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主力部隊途經大理州祥云、賓川、鶴慶三個縣22個鄉鎮,行程約300公里。紅軍邊走邊打,一路開倉放糧、賑濟貧民,一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大理各族人民心中播下革命火種。
距離縣城30公里的新莊村,是紅軍進入賓川縣境內的第一村。當年新莊村只有7戶人家5名青壯年,在紅軍的感召下,有4名青年毅然追隨紅軍北上,其中年齡最大的26歲,最小的13歲。2014年,大理州在新莊村建成首個紅軍長征紀念館,展出紅軍當年留下的舊物件、戰斗生活的老照片。近年來,隨著周邊的紅星圖片紀念館、紅色講堂、紅色廣場、紅軍橋和紅軍巷等陸續建起,新莊村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紅軍村”。
紅軍長征過大理陳列館正門。邢新樺攝
在當年紅軍長征過大理沿線,這樣的紅色資源還有很多。近年來,大理州推動紅色旅游,陸續推出“蒼洱英雄路”“紅色大理游”等多條精品紅色文旅線路,推動文旅資源共享、紅色品牌共建。毗鄰賓川的鶴慶縣,將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公園、姜營軍事會議遺址等紅色教育場所串聯起來,吸引八方來客。
位于鶴慶縣城內的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公園內,有一組高3.2米、長39米的浮雕群。這組浮雕群由12幅畫面構成,再現了當年紅軍長征過鶴慶時“金沙水暖情深,軍民魚水歡歌”的生動景象。距此地不遠的黃坪鎮姜營軍事會議遺址,是當年紅二、六軍團巧渡金沙江前夕召開會議的地方。這次會議對紅軍擺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順利渡江北上具有重要意義。如今,這座會議遺址靜靜坐落于姜營村委會老街學校中,瑯瑯的讀書聲時時回蕩在遺址上空,化作對紅軍前輩最好的告慰。
“串點成線、由點及面,推動紅色教育與文旅開發同頻共振。”這是大理州軍地領導在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中形成的共識。據統計,近3年來大理州投入近億元用于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利用,紅色旅游線路開發。從蒼山腳下到洱海之濱,軍地各級抽組精干力量修繕保護轄區內革命遺址遺跡、提升改造紅色紀念場館、挖掘整理紅色經典故事,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紅色文化“火”起來。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師生重走長征路。蒲國宏攝
多樣呈現,追尋紅色印記
“楊征!你還沒有槍高,不要去當兵了。萬一回不來,九泉之下你爹媽怎么瞑目啊……”
“大媽!我明年肯定能長得比槍高。您放心,等革命勝利了,我們兄弟四人一定平安歸來……”
端午節期間,在大理州賓川縣喬甸鎮新莊村,村民們自編自演的情景劇《送別》在一處院落里上演。小山村里,一個不尋常的夜晚,4名青年整裝待發。妻子將繡著“等你”的手絹悄悄放進丈夫的口袋,姐姐將家里僅存的幾枚銅錢塞到弟弟手中,蹣跚學步的孩童吵鬧著要父親再抱抱……這部情景劇真實再現了88年前紅軍在賓川“擴紅”的故事。時光荏苒,當年跟隨紅軍北上的革命先輩再也沒有回來,但紅軍精神一直伴隨著村莊的發展變遷,代代相傳。
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大理軍分區領導告訴筆者,革命戰爭年代,大理涌現出一大批革命先驅。例如,云南籍第一位共產黨員王復生、中共云南第一任省委書記王德三、云南早期共產黨員趙醒吾……這些革命先驅,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如同一把精神火炬,照耀著后人一往無前。
位于祥云縣劉廠鎮王家莊村的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這里有王氏“一門三杰”舍家忘我、血沃中華的光輝事跡。不少參觀者都會在王德三的《獄中遺書》展柜前駐足,被字里行間的家國情懷深深打動。
近年來,大理州軍地攜手挖掘革命先烈事跡,匯編整理出《碧血丹心》等數十個紅色故事,編排白族大本曲《白子將軍》等紅色經典,創作花燈劇《省委書記王德三》等,還通過舉辦“紅色講解員”評比活動、“金話筒”講師大賽、紅色故事大講壇等,讓紅色人物“活”起來、“動”起來。
清明節前,賓川縣金牛鎮第二完全小學組織師生到烈士陵園祭掃。李金龍攝
多維利用,傳承紅色基因
“紅軍長征過大理不足10天時間,就有1300余名熱血男兒踴躍參軍,跟隨紅軍北上抗日,在黃土高坡、華北平原,與日寇進行殊死搏斗,血灑疆場,新中國成立后幸存者不到20人……”在預定新兵役前教育期間,新訓教官向參訓青年講述紅軍大理“擴紅”的故事,鼓勵大家在學思踐悟中感受歷史偉力、堅定從軍理想。
“小空間展示大歷史!”位于大理州灣橋鎮上灣橋村的周保中將軍紀念館自建成來一直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場館占地8.43畝,共有藏品517件,集中展示了周保中將軍生平、領導東北抗日斗爭14年和主政云南期間的事跡。如今,這里已經成為省、州、市三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云南省創建紅色旅游示范景區和大理州紅色傳承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每年在紀念館開展的現場教學活動達300多場,受教育的黨員干部群眾3萬余人次。
大營鎮組織退役軍人參觀趙醒吾廣場。李建鈺攝
在歡慶“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賓川縣金牛鎮第二完全小學師生同臺表演紅色情景劇《這盛世如你所愿》,再現了紅軍長征過賓川的崢嶸歲月,反映新時代賓川翻天覆地的變化,贏得臺下陣陣掌聲。據該校校長介紹,這種“行走的思政課”在大理州的大中小學比較流行。學校利用全民國防教育日、國家公祭日等機會,組織高年級學生徒步前往烈士陵園等地開展紅色教育,推動思想政治課堂與社會實踐對接,引導學生增強愛國情、報國志。去年以來,全州已結合學生軍訓開展“行走的思政課”1250余場次、參加學生近30萬人次。
“七一”前夕,大理州人武部黨委班子把聚焦“鐵心向黨鑄忠誠、同心奮進擔使命”深化教育實踐課堂搬到賓川縣紅軍長征過大理陳列館,重溫入黨誓詞,接受精神洗禮。縣人武部領導表示:“先烈們不畏艱險、勇于犧牲、一往無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是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賡續紅色血脈,當好紅色傳人。大理軍分區注重搞好學用轉化,結合深入開展“新時代奮斗觀大討論”,建立“黨員先鋒崗”“創優責任區”,推行設崗定責、承諾踐諾,引導黨員在援戰備戰中當先鋒、打頭陣。學習討論中,所屬人員紛紛表示,一定要做到紅色精神存于心、弘揚傳統見于行,立足本職建新功,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新莊村紀念紅軍長征過賓川88周年文藝演出。趙林忠攝
“紅軍村”里話感悟
■孫勝利
前些年,在其他地方工作期間,就聽說大理不僅有風光秀美的蒼山洱海,還有紅軍長征過大理的動人故事。
今年“七一”前夕,我有幸到訪賓川縣喬甸鎮新莊村。這里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進入賓川的第一村,如今也是大理州首個自然村“長征紀念館”所在地。這次紅色之旅讓我深受教育。
踏入“紅軍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于村口的一副長聯“傳真理挽中華亙古英名,歷險灘斗惡浪驚天壯舉”。閉目品讀,思緒穿越時空隧道,仿佛回到88年前紅軍長征過大理那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此時,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似乎都在訴說著當年紅軍與賓川人民結下的魚水深情。那些斑駁的墻壁、陳舊的老物件,無不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步入長征紀念館展廳,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的文物展品,生動再現了革命先輩“風雨侵衣骨更硬”的意志品質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凝視這些老照片,我仿佛看到了紅軍將士夜襲祥云、激戰賓川時奮勇殺敵的英姿,看到了他們不屈不撓、誓奪勝利的堅定眼神。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對那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最讓人感動的是當地村民自編自演的情景劇《送別》。一個只有7戶人家、5名青壯年的小村莊,竟然有4名青年毅然決定追隨紅軍北上。他們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們的行動如同一把精神火炬,照亮后來人的心靈。在那個艱難的年代,正是有了這樣一群堅定的革命者,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為后人鋪就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重走長征路,我的腦海中一直盤旋著幾個問號:我們出生在和平年代,遠離戰火硝煙,能否始終銘記革命先輩們的犧牲奉獻?能否始終保持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能否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赤子情懷?面對這些問題,我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先烈。我們不僅要銘記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長征精神,還要將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永續傳承、發揚光大。
這次參觀也讓我深切感受到,紅色教育基地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文物展陳場所,還是一個激勵后人的教育陣地。在這里,我們近距離接觸歷史、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這次參觀還讓我看到,紅色教育可以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通過多媒體展示、互動式體驗、沉浸式教學等方式,讓歷史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公眾面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提高紅色教育影響力;可以通過開展主題實踐、戶外拓展、研學講座、行走的思政課等活動,進一步豐富紅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讓紅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走出“紅軍村”,漫步紅軍廣場,看著大理人民衣食住行的新變化,感受祖國繁榮昌盛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一陣山風拂過,我仿佛看到紅軍將士唱著歌謠行走在蒼洱大地!
版式設計:王秋爽 郭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