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陳磊 發布:2023-11-21 20:29:3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深邃宏闊、內涵豐富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們在全面領會其思想體系精髓要義的同時,準確把握其中蘊含的方法論。
一、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內核。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文化自信不是無源之水,它首先源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與文化。人類歷史發展表明,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必須具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而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凝聚力萌生的思想基礎則根植于該民族對自身歷史的尊崇和對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成為世界上唯一從未中斷的文明,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文化自信還來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中激發出來的文化自覺。19世紀中葉以降,中華文化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沖擊下,一度面臨文明存續和認同困境。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思想界、文化界圍繞“全盤西化”和“本位文化”論戰不斷,由此推動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估、揚棄、整合的努力與進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歷經百年奮斗,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了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可見,對近現代中國轉型艱辛探索的文化反思和文化覺醒,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實踐基礎。
堅定文化自信,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此,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擺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著力把我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黨的百年奮斗史、新中國成立70多年發展史以及改革開放40多年進程中,書寫和創造的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中國價值,培育和鑄就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的思想引領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二、秉持開放包容
當今世界,正在形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發展新格局。然而,這一個“新格局”并不和諧,如果人類社會希望走出當前的混亂紛爭局面,就必須批判和擯棄文化霸權主義與文化部落主義,不斷推動擁有不同文化的國家和民族之間展開對話,使每種文化都能自覺地參與解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重大主張和重要思想,不僅體現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品格和特性,而且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情懷。
秉持開放包容,一要承認和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目前全世界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7000多種語言,形成了形態各異、特色鮮明的多元世界文化。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有保持文化、文明的多樣性,世界才能更加豐富多彩,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不同的文化或文明雖有發展快慢之差,但無高下優劣之分,要堅決反對社會達爾文主義。二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任何文化不受外來影響是不可能的,當今世界已進入了各種文化、文明相互交流、交融、交鋒的大碰撞、大融合時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要讓文明交流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三要凝聚共識,美美與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通過交流互鑒,促進各種文化、文明既和諧共處又合作共贏,共同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增進世界和平力量,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難題和挑戰。
三、堅持守正創新
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新時代我們黨推進理論創新必須把握的方法論,也是他對新征程上文化工作者必須以“正氣”和“銳氣”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要求。守正是為了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是要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兩者相輔相成,體現了“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思想之源、信仰之源、力量之源。我們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同時,必須根據實踐要求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我們要傳承其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思想精華和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其時代價值,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我們要堅持培育和踐行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汲取人類文明發展新成果、合乎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我們要賡續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始終堅持目標價值的先進性和增強文化創造力的統一。守正是前提,創新是目的。創新是文化永葆生機的源泉,人民是文化創造的不竭動力。為此,我們要大力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著力喚起全民族的文化覺醒,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以歷史主動和文化自信,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