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8月5日電
十年青春獻海疆——記“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海南省軍區某部參謀高海超
劉國順、賈啟龍、郭冬明
波峰浪谷間,一葉小艇,向一座無名小島艱難挺進。剛一登島,渾身濕透的高海超就緊急奔向故障設備,開機、測試、檢修……一系列熟練的操作后,“趴窩”的設備被“喚醒”。
高海超是海南省軍區某部中校參謀。在高溫、高濕、高鹽的小島上,他將十年青春與熱血獻給祖國萬里海疆。因成績優異,高海超先后3次立功,多次被表彰為“練兵備戰先進個人”等。2022年,高海超被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為首批“最美國動人”。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2012年,剛從基層選調至某旅機關任參謀的高海超,得知某新單位組建,第一時間向組織提出申請。
這意味著,一切需要從零開始。面對戰友的疑惑,高海超坦言:“作為革命軍人,踐行忠誠誓言,就是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一次出海,船行至不遠,一個涌浪襲來,船艇劇烈搖擺,高海超忍不住吐了起來。
“在海島工作,連暈船都克服不了,怎么打仗!”高海超決心向海“宣戰”。
為了成為一名“海疆通”,高海超將兵要地志放在手邊,走到哪里就記到哪里,碰到“老海防”就虛心請教。半年時間,他的足跡踏遍了整個島礁,對各個島礁地形地貌、歷史沿革熟記在心。
彼時,部隊剛剛組建,基礎設施建設“一窮二白”,高海超受領的首個任務就是建設指揮信息系統。
沒有通訊鏈路、缺少設備架設場地,找不到一個符合標準的機房。白天,高海超帶著戰友拖著野戰光纜,穿過羊角樹叢,越過滾燙的沙灘,一米一米把光纜架設好;晚上,他則自制短波天線、熔接光纜、調試設備。連續奮戰多個晝夜后,屏幕終于傳來上級指揮所的畫面。
這些年,高海超和戰友們憑著忠誠赤誠,加速奔跑,高標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急難險重任務。因成績突出,部隊連年被上級通報表彰。
以血性膽氣砥礪勝戰刀鋒
“作為駐守島礁的軍事參謀,一定要做到眼中有特情,心中有防線。”這是高海超的信條。
一次演訓中,高海超接到上級通報:“一艘不明外籍船只進入我海域……”他慎重地提出處置建議并被上級采納。
這次參訓經歷,引發了高海超的思考:海上形勢復雜多變,要快速高效處置各類突發情況,必須預先建起“特情處置庫”。為此,他將歷年來特情案例收集整理歸納,逐一復盤處置過程,分門別類進行對比分析,赴各單位調研征求意見并修訂完善,先后總結出100余條處置要點。
一個漆黑的深夜,高海超接到一項特情:一艘船只在某島礁海域擱淺。因周邊海況復雜,船只自行脫困難度極大。
“查明船只擱淺部位,調整船只油水,做好損管準備。”高海超通報情況后部署救援。
強行拖拽勢必會造成螺旋槳觸礁受損。緊要關頭,高海超依照“特情處置庫”內的案例,提出借助風力和船只動力解困的方案。待海水漲到高位時,高海超指揮其他船只從側面拖出擱淺船只,最終脫險。
處置船只擱淺事件只是高海超和戰友們面對的眾多特情之一。身處島礁一線,風險和挑戰如影隨形,但高海超始終向戰為戰,以血性膽氣砥礪勝戰刀鋒。
為部隊建設積極貢獻“金點子”
新時代國防動員系統的參謀既要緊盯戰場、思維超前,更要著眼使命任務,腳踏實地,胸有良方。從事參謀工作10余年,高海超的不少“金點子”被納入決策。
一次,根據上級要求,高海超組織民兵開展多型新裝備訓練。無教材、無教案、無經驗,高海超一邊主動聯系廠家、院校和友鄰單位,了解裝備性能和基本操作方法,一邊研究成建制民兵訓練方法。
為驗證實戰條件下裝備性能,高海超把訓練場搬到海上,邊試驗、邊論證,直到掌握所有裝備的性能。他還與戰友一道,探索裝備器材功能和操作方法細化流程,先后編寫了40余本圖文并茂的指導手冊,確保民兵一看就會、上手能訓。
島礁生活條件差、民兵少且流動性高,為了提高民兵訓練質效,高海超利用休漁期,采取“逐島輪訓”“上門送訓”的方式開展島礁民兵訓練,創造性地開展“訓練課目一人一清單、訓練考核一人一標準、訓練評價一人一結論”等訓練考評,通過對癥下藥、精準施訓,有效提升了民兵訓練質效。
打贏“海上戰爭”不僅是一道考題,更是使命和職責。這些年,高海超瞄準“設計未來戰爭、打贏未來戰爭”的目標,在演訓模式創新道路上不斷探索。
從戰爭形態演變到力量布勢,從典型應用場景到戰術布局,從組織保障到通聯指揮,高海超展開全方位深入研究。白天他們走訪駐軍單位,調研高科技企業,晚上整理資料、排兵布陣。兩個多月后,一整套基于“軍地聯動、同頻共振”的某戰法應運而生……
午夜時分,機關辦公樓燈火通明,剛從作戰室打完“硬仗”的高海超,又向著新的任務目標發起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