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重要設施疑似出現故障,請你部迅速前出核實情況!”接到任務后,海南省軍區某部參謀高海超第一時間帶領隊員頂著波峰浪谷前出勘察。“穩住航向,頂著浪走!”小艇被巨浪拍打得上下顛簸,高海超憑借過硬的指揮和快速處突能力,很快抵達目的海域,成功進行了處置。
10余年的守島生活,高海超已從一名初出茅廬的軍校學員,成長為矢志打贏的海疆衛士,用奮斗足跡寫下赤膽忠誠,2022年,高海超被軍委國防動員部表彰為首批“最美國動人”,多次被表彰為“練兵備戰先進個人”等,3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我想上島。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國門。作為革命軍人,踐行忠誠誓言,就是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時間回到2012年,剛從基層選調至旅機關任參謀的高海超,得知組建某新單位,第一時間向組織提出申請。
第一次出海,高海超興奮不已。然而,出海的艱辛,遠超高海超的想象。船行不遠,一個海浪打來,讓剛剛還哼著歌的高海超不禁來回搖晃、差點摔倒。高海超剛剛蹲下,又一個涌浪襲來,船艇橫搖超過30度,他立刻嘔吐起來。“在海島工作,如果連暈船都克服不了,還怎么打仗!”為應對暈船嘔吐帶來的不適和體能下降,高海超一手抓一個饅頭,邊吃邊吐,吐了再吃,硬是將自己的“恐船癥”在實踐中“治愈”了。
“在島礁工作,我們坐的是奮進的船,立的是拼搏的帆,搖的是奉獻的槳,干的是備戰的事,我守海島請黨放心。”高海超如是說。面對新組建單位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窮二白”,高海超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通信系統。他和戰友們頂著烈日,連續奮戰多個晝夜,如期完成了建設任務。在“愛國愛島、樂守天涯”守島精神的激勵下,高海超所在單位的基礎建設逐步完善,各項工作步入正軌,出色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急難險重任務。
“每一粒沙都是國土,每一段堤都是長城。”這是高海超寫在日記中的一句話,也是他刻在骨子里的家國情懷。來到島礁工作后,高海超一直把兵要地志放在手邊,走到哪里記到哪里。他訪遍島礁單位,找“老島礁”虛心請教,全方位了解戰場環境,研究戰術戰法。不到兩年時間,他就實現了業務能力的新突破:兵要地志、戰場情況掌握越來越清晰;情況處置越來越順暢;對可能出現的危險了如指掌,實現了從“海情通”到“全精通”的升級……高海超在強軍興軍的征程中不斷突破、加速奔跑。
“因夜間視線不良,一艘船只在某島礁海域擱淺,情況十分危急!”某日凌晨4點,值班人員叫醒了正在熟睡的高海超,讓他立即趕到值班室協助處置。他穿上衣服就奔赴戰位,了解情況后發現,周邊海況十分復雜,船只自行脫困的難度很大。“查明船只擱淺部位,調整船只油水,做好損管準備。”高海超一邊向上級和友鄰單位通報情況,一邊全力組織處置。在實施一系列急救措施后,船只終于停止傾斜。高海超快速查閱海圖,精準判定擱淺地點是沙底,對船體損傷較小,便建議從側面拖出擱淺船只。指揮員最終同意了他的行動方案。經現場人員共同努力,船只終于成功脫險。
“新時代國防動員系統的參謀既要緊盯戰場、思維超前,更要著眼使命任務,腳踏實地,胸有良方。”從事參謀工作10余年,高海超的不少“金點子”被納入決策。
一次,根據上級要求,高海超組織民兵開展多型新裝備訓練。面對新任務、新裝備,在缺教材、缺教案、缺經驗的情況下,如何快速形成戰斗力,成為一道難題。高海超迎難而上,一邊主動聯系廠家、科研院校和友鄰單位,了解裝備性能和基本操作程序,一邊研究成建制民兵訓練方法。高溫下的島礁酷暑難耐,高海超帶領民兵泡在訓練場,住在裝備倉庫,一待就是1個月。他還與戰友一道,將裝備器材功能和操作方法細化流程、逐一圖解,先后編寫了40余本圖文并茂的指導手冊,確保民兵一看就會、上手能訓。
高海超還針對島礁生活條件差、民兵少且流動性高等現實問題,創造性地開展“訓練課目一個一清單、訓練考核一隊一標準、訓練評價一人一結論”等訓練考評,通過“清單式、組合式、定制式”對癥下藥、精準施訓,有效提升了民兵訓練質效。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國順 郭冬明)